何桂英 趙海燕
【摘要】目的:研究電刺激結合穴位按摩對產后早期催乳的護理干預效果。方法:列入2019年4月-2021年4月產后護理的產婦48例,通過完全雙盲法將其分為常例、協同兩組,組均24例。常例組產婦接受產后常規護理;協同組增加電刺激結合穴位按摩干預。對比兩組產婦的乳汁充足率及乳漲緩解用時。結果:協同組產婦的乳汁充足率(95.83%)顯著高于常例組產婦的乳汁充足率(75.00%);協同組產婦的乳漲緩解用時顯著短于常例組產婦的乳漲緩解用時,數據的差異性具備統計適用意義(P<0.05)。結論:產后早期催乳護理中增加電刺激結合穴位按摩干預,可以有效輔助充足乳汁,緩解乳漲反應,更利于產后產婦的恢復及新生兒的健康發育,推薦使用。
【關鍵詞】電刺激;穴位按摩;產后早期催乳護理;乳汁充足率;乳漲緩解用時
在新生兒出生后的6個月內,是純母乳喂養的最佳時期,充足、優質的母乳對新生兒的發育至關重要,但臨床實踐中不難發現,產婦會因多種因素導致產后無法提供充足優質的母乳,影響新生兒的生長發育同時,產婦也因漲奶等情況感到不適。因此,在產婦產后給予科學有效的早期催乳護理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使用價值。常規護理干預僅通過產后宣教、飲食及生活指導和新生兒護理相關內容為主要著眼點,忽視了對早期催乳的干預。電刺激可以充分調動深層組織,從而促進機體微循環,并配合穴位按摩,疏通氣血瘀堵,達到催乳的效果。為提升護理對早期催乳的干預效果,本文列入48例產婦作以研究,分別采用不同干預辦法,對比產婦的乳汁充足率及乳漲緩解用時,結論如下。
1臨床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列入2019年4月-2021年4月產后護理的產婦48例,通過完全雙盲法將其隨機分為常例、協同兩組,例數區分為組均24例。常例組產婦年齡22-36周歲,平均(29.13±4.64)周歲;協同組產婦年齡23-37周歲,平均(29.37±4.27)周歲。為保證可比特性符合要求,已對兩組產婦的年齡等相關的一般資料采取統計檢驗,其差異性提示有P>0.05,即組間可比特性很高,可以采取隨機地研究對比。
1.2方法
常例組產婦接受產后常規護理:開展常規產后宣教,包括喂養技巧、飲食改善、科學護理、新生兒干預、心理引導、保持清潔等,對剖宮產及會陰側切產婦進行換藥等護理。
協同組增加電刺激結合穴位按摩干預:(1)電刺激。將電極片連接電源,固定到產婦身上,注意貼合的位置及緊密性,接通電源后設定相應輸出量及治療用時,根據產婦實際情況設置,初始設置為25min/次,2次/d,持續使用3-5d。首次使用時應當密切觀察并詢問產婦的耐受情況,適時調整參數設置;(2)穴位按摩。毛巾加熱維持在45℃左右,對產婦的雙乳進行熱敷,采用精油作為按摩介質,也可換用嬰兒護理油代替使用,依此對產婦的膻中、乳中、乳根、少澤和足三里進行拇指指腹按壓,每個穴位需按壓2min,按壓的頻次控制在50次/min左右,2次/d,早晚各一,持續干預5d,每次按摩完畢后,需再次用熱毛巾進行2min熱敷。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產婦的乳汁充足率及乳漲緩解用時。記錄產婦的乳汁充足及乳汁不足2種情況。產婦的乳汁充足率越高,乳漲緩解用時越短,護理干預成效越好。
1.4統計學分析
對產婦護理期內相關數據應用SPSS 19.0軟件進行統計研究,計量資料(乳漲緩解用時)行t檢驗,表示以(均數±標準差)形式,計數資料(乳汁充足率)行卡方檢驗,表示以(n%)形式,P<0.05數據的差異性具備統計意義,反之則無。
2結果
2.1兩組產婦的乳汁充足率及乳漲緩解用時比較
協同組產婦的乳汁充足率顯著高于常例組產婦的乳汁充足率;協同組產婦的乳漲緩解用時顯著短于常例組產婦的乳漲緩解用時,數據的差異性具備統計適用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產后母乳少或沒有的情況已經成為目前產科的常見問題之一,對新生兒的健康發育極為不利。產后產婦會因為多種因素影響致使乳汁分泌不足,如營養失衡、情緒緊張等,特別是在產婦經歷分娩疲勞后,加之疼痛感影響,會加重乳汁分泌無法達到理想狀況的情況。因此,對于產婦產后的早期催乳護理臨床應用價值極高,本院在常規產后護理的同時,增加電刺激結合穴位按摩干預,以幫助催乳護理理想效果的達成。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接受電刺激結合穴位按摩后產婦的乳汁充足率較僅接受常規護理的更高(95.83%vs75.00%),且乳漲緩解用時也更短,P<0.05。這是因為電刺激可以通過產婦肌膚深入到深層組織作用,從而更好地發揮了電解質、血液循環的輔助調節作用,可以刺激腺體的分泌,幫助乳房肌肉組織的緊張感及彈性恢復,從而在更短的時間內幫助產婦產后的恢復及乳汁的正常分泌。穴位按摩時通過指腹按壓穴位辦法,疏通產婦的經絡氣血,從而起到調和穩固的作用。
綜上所述,為產婦產后提供電刺激結合穴位按摩的早期催乳護理干預,可以幫助提升產婦的乳汁充足率,用更短的時間緩解乳漲情況,對產婦產后的恢復及新生兒的營養供給提供了科學的護理干預保障,值得普及使用。
參考文獻:
[1]崔婧,魏琴. 催乳方結合乳房,穴位按摩在初產婦產后母乳喂養中的應用效果[J]. 中國性科學, 2020, 29(11):122-125.
[2]黃翠連. 低中頻電刺激穴位在產后催乳康復中的應用研究[J]. 黑龍江醫藥, 2019, 32(1):170-172.
[3]席曉文. 手法催乳,穴位按摩配合催乳湯治療產后乳汁分泌不足伴乳房脹痛的效果觀察[J]. 當代醫藥論叢, 2020, 18(3):19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