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翔祥 李 峰 喬成芳
(商洛學院,陜西 商洛 726000)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教學工作的不斷改革和深化,原有的高校教學體制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進而導致教學管理工作必須面臨全新發展變化所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加強自主創新,不斷提高教學管理工作質量。通過使用循環管理模式,高校在進行日常教學管理過程中將獲得先進的管理思路,憑借著現代化管理思想能夠進一步提高高校教學管理工作水平,而這也意味著循環管理模式將成為我國廣大高校重要的教學管理模式,值得我們加以深思和重視。
循環管理模式最早來自于質量管理,隨著行業不斷發展進步,循環管理模式也實現了進一步拓展,延伸到其他行業和領域中。相較于其他管理模式,循環管理模式主要踐行的是循環往復的理念,在進行管理時,整個管理模式會呈現出階梯向上的趨勢,能夠逐漸提高管理質量。是一種較為高級的管理方法,按照循環管理模式思想在進行高等院校教學管理工作時,首先需充分了解教學管理的基本內容,并以此為出發點,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的合理計劃;其次,開展具體實施階段,將計劃內容進行有效的踐行,使計劃目標能夠得到準確實現;再次,對計劃落實情況進行實時跟蹤檢查,檢查的內容應該包括教學管理的全部環節,實現查漏補缺的目的,促進管理工作細節化;最后,當計劃進行到最終階段時,需要進行總結和處理,并根據總結結果,決定是否開展再次循環或者需要通過調整之后再重新啟動循環管理模式[1]。
1.完整性要求
利用循環管理模式必須是一項完整的循環,其中的任何環節都是缺一不可的,都必須得到有效踐行,才能夠真正發揮出循環管理模式的作用。
2.上升性要求
落實循環管理模式應該呈現出逐步上升的管理,每一次循環都需要建立起全新的管理目標和全新的管理內容。管理工作每循環一次,質量就必須提高一次。
3.循環性要求
循環管理模式的各個環節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需要按照高效的組織結構形式形成多個包容性的管理支持環節,各個環節之間縱橫交錯,循環往復,一環扣一環。上一環完成將進入到下一環;小的環節將會共同構成一個大的工作環節,循環往復之間不同環節的工作也將實現逐步提升[2]。
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時代會導致高等教育逐漸實現規模化發展,只有實現體量上的增加才能夠進一步實現質量的提高。通過實現高等教育規模化發展,使得能夠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數逐漸增加。就我國目前高等教育發展實際而言,我國高等教育入學率正呈現出快速增長階段,已經全面實現了大眾化高等教育,而這也意味著,高等教育大眾化教學管理建設最需要遵守的原則便是規模性管理原則,對全體高等院校的學生進行規模化管理,才能夠使管理工作發揮出真正價值[3]。
高等教育的發展必須與國家經濟發展進行同步建設,所以在規模發展過程中也應該實現結構合理。高等教育的種類和專業布局都應該按照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實際需求來進行建設,與此同時,也需要按照自身發展邏輯來進行完善和調整,所以這對于高等教學的管理工作而言也是一項重要的工作任務[4]。
在高等教育大眾化時代下,廣大高校必須實現實力化發展,這主要是指高校應該努力建設成為一流的高校,通過利用一流教學管理、一流設施建設以及一流人力資源匹配全面實現一流人才培養。在進行高校教學管理過程中,必須堅持實力性原則,全面確保高校所開展的一切教學活動在遵循高等教育發展規律的前提下能夠獲得各方支持,實現良性競爭,不斷提高教學管理工作的實效,促進高等院校高水平發展[5]。
為了更好分析管理循環法在高校教學管理中的應用,本文將針對我國某應用型本科院校在實現教學質量提升這一目標方面,就如何利用PDCA管理循環法進行分析討論。
該應用型本科院校所開展的教學管理中,應用管理循環法首先對學校目前的教學管理現狀進行深入分析,并找出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不足以及產生問題的原因,以此為方向提出了教學改進計劃方案。其一,建立起完整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利用先進的體系建設對教學質量進行評估,分析每一位教師在開展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和問題,并建立起相關問題整理檔案。其二,各專業內都組織了教師骨干和教育專家,共同對目前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所存在的不足和問題進行原因分析,雙方積極提出想法和意見,以此全面提高分析工作的有效性。其三,通過對問題和原因的梳理,制定出整改計劃。計劃突出了目標性,確保教學管理計劃制定能夠得到有效落實。在管理循環法使用的過程中,計劃的制定是最為重點的內容之一,需要我們在以下幾方面提高重視。首先,對于教學質量評估體系的建設必須確保其先進性和科學性,才能夠對目前教學現狀進行準確分析,否則工作中所存在的不足和問題將難以被重視;其次,在對問題進行原因分析時,重點應該找出影響教學效率和工作質量的主要原因,而這也是循環管理法在開展過程中需要重點針對的問題,這樣可以為循環管理法的開展提供邏輯,確保工作開展能夠有層次地進行,提高工作效率;再次,在對問題解決的過程中,應該提出符合高校發展建設實際情況的、切實可行的、具體詳細的對策建議,這樣才能夠確保工作開展的各項資源得到高效率使用,避免資源浪費,也能夠使教師開展教學工作時可以獲得更為明確的方向,有效減輕教師心理負擔;最后,在制定計劃過程中,廣大教師、教育學專家以及高校管理人員都必須參與其中,暢所欲言,促進溝通。必須使教師、專家和管理人員都能夠達到思想上的共識,才能夠使計劃得到準確的落實,教師會主動地配合循環管理工作模式,新的管理策略也將獲得預期效果;另外,在制定計劃過程中,也應該對循環周期進行明確確定,確保計劃能夠在嚴格時間管理上得到逐一開展[6-7]。
計劃進入到執行階段,廣大教師將成為計劃踐行的重要主體。在這一過程中,該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師充分發揮出主觀能動性,積極踐行計劃的同時,也對計劃進行了適當改進。對計劃進行執行和改進過程中,重點工作內容是:首先應該保持計劃的權威性。開展實踐教學活動時,能夠導致教學質量發生變化的各類因素較多,許多有影響因素往往會帶來不良干擾,比如學生學習反饋和學校教學管理變化等,面對這些因素影響時,教師自身控制能力十分有限,進而可能會導致循環管理模式中所制定的計劃難以得到有效落實,甚至會出現半途而廢的情況。所以,該校的教學管理部門一直保持與教師的配合,共同抵抗不良影響造成的干擾,全力確保計劃能夠得到完整落實。其次,計劃在執行過程中,該校給予了教師多方位的幫助,各個教學單位和管理部門都能夠與教師保持常態化溝通聯系,共同幫助教師抵御工作開展過程中遇到的各類阻礙,全面確保教育管理各個計劃目標能夠得到實現。最后,計劃在執行過程中,該校給予了教師充分的自由空間,使教師能夠按照一線教學反饋,發揮主觀能動性,及時對計劃進行調整,提高了教師創新、創造能力,使其能夠在更加積極主動的態度下促進計劃執行效率[8]。
根據計劃執行情況進行檢查,重點需要了解的是計劃的執行是否完全獲得了預期效果,如果存在不足,應該給予適當調整和督促。對于計劃執行的情況進行檢查,該校分成兩個階段來開展。第一個階段是在計劃執行過程中進行監督管理的檢查。目標是能夠及時發現教學管理過程中所出現的新問題并及時解決,全面確保計劃能夠順利完成。第二階段是在計劃執行結束后,進行總結性檢查。目標是對計劃任務要求進行對比,重點分析計劃是否已經達成預期效果。在循環管理法理念指導下,進入到計劃檢查階段需要注意的工作重點是:首先,應該能夠對計劃執行結果進行全面而客觀的評定,避免主觀臆斷造成的結果不準確問題;其次,對于計劃執行情況檢查必須有針對性,在檢查過程中只能夠對目前所開展的PDCA循環管理模式中的計劃內容和實施情況進行檢查,不應與日常教學活動檢查進行混淆,否則會導致檢查結果出現混亂或不準確的情況。
對于教學管理計劃的總結和處理主要是針對所獲得的檢查結果,對教師在開展改進計劃執行過程中采取的具體方法和獲得的各項成果進行總結分析,積極積累先進的經驗,并將其納入新的管理制度和規定之中,促進管理工作調整的成績鞏固。該校將本輪所開展的循環管理模式中沒有解決的問題進行了有效梳理,并且納入到下一輪循環管理模式中,打算進行進一步解決[9]。本輪循環管理模式進入到計劃總結和處理時,該校將重點工作內容定義為以下幾方面:首先,應該充分發揮出教育專家積極作用,利用專題研究方式對所獲得的成果進行細致化分析和討論,以科學為角度,對成果和經驗進行提煉并積極加以推廣,幫助學校進一步提高教學管理質量;其次,在已經取得教學管理成果的基礎上,對更高層次的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為建立新一輪循環管理模式提供思想基礎,使循環管理模式實現不斷發展。
總而言之,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時代的到來,在進行教學管理過程中,運用循環管理模式能夠帶來顯著效果,將幫助高校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真正實現人才培養目標。所以我們應該給予充分重視,提高對于循環管理模式的應用能力,共同促進高等教育對于我國發展建設所帶來的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