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秋光
(中共撫順市新撫區委員會黨校,遼寧 撫順 113000)
詞匯是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漢語還是其他語言來說,詞匯都是其重要的基礎內容,如果沒有詞匯作為根基,那么語言將無法得到發展。我國漢語言文化歷史源遠流長,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漢語詞匯也經歷了諸多的變化。尤其是在近代新文化運動中漢語詞匯更是刪繁就簡,使其不斷得到簡化,而隨著近年來網絡文化的興起,漢語詞匯的內容不斷得到豐富,煥發出新的活力[1]。正因為漢語詞匯強大的包容性以及適應性,使其能夠在各個時代都能被人們廣泛地接受,也注定了其在時間的長河里能夠深遠地影響華夏文明,并成為其中不可分割的重要一環。
現代漢語中詞匯的總體數量不僅得到了極大的擴充,并且不同詞匯的近義詞數量也得到了豐富,因此能夠用于描述一種事物或者是一種行為的詞語不斷增多,能夠根據語境選擇合適的詞匯予以代替。例如對某人的遭遇或者身世“感同身受”,可以用說“理解”此人;以往人們形容天氣“酷暑難耐”,現代人們用天氣“炎熱”進行替代;再比如形容一個人“郁郁寡歡”,也可以直接使用“傷心”“難過”予以替代。近義詞和同義詞數量不斷得到擴充和豐富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現代漢語詞匯在使用過程中趨于靈活和簡便。
除了漢語詞匯的近義詞和同義詞得到不斷豐富以外,偏正式詞匯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并且也受到了人們的廣泛認可。嚴格意義上來說,多數偏正式詞匯都屬于漢語詞匯中的派生詞,對原有詞匯起到了解釋說明以及豐富其含義的作用。并且近年來各種偏正式詞匯的數量呈現出明顯增長趨勢,尤其是在互聯網高度發達的今天,偏正式詞匯更是呈現出爆發式的增長。例如兩個語素的詞匯:“小學”“中學”“大學”都屬于“學校”的派生詞,進一步將“學校”一詞的含義進行了豐富;“梨花”“梔子花”“桃花”等都屬于“花”的派生詞。另外還有三個語素的詞匯:“核武器”“電冰箱”“洗衣機”等。偏正式詞匯的一大特點就是意思明確,能夠方便人們理解,同時具有明確的邏輯關系,便于人們記憶和使用,能夠被人們所廣泛地接受[2]。
現代漢語中新詞匯出現以及普及對于邏輯性的要求越來越高,按照造詞的依據主要可以將其分為四個方面。一是現代漢語造詞的過程中新詞的造詞法得到廣泛的應用。其中就以契合法為例,在新詞的造詞過程中需要表明其事物的主要性質,方便人們的理解。現代漢語中通過契合法造出的詞匯有“快遞員”,表示運輸和配送快遞的工作人員;“微電影”表示時長較短的電影,與傳統的電影有一定的區別;“戰斗機”表示能夠投入到戰斗中的飛機。人們運用契合法在現代漢語中造詞時往往是根據具體事物的主要特征,并選取符合其特征的字詞進行描述,具有一定的邏輯性,便于人們理解。
二是現代漢語造詞中出現連綿詞或者單音詞匯的情況越來越少。一方面,連綿詞在造詞的過程中缺乏一定的邏輯性,例如“鸚鵡”“琵琶”等詞匯中的各個詞語不能拆開進行解釋[3]。另外多數連綿詞具有一詞多形和一詞多義的特點。另一方面,單音詞匯雖然在我國漢語詞匯中占有較大的比例,但是現代漢語的造詞中單音詞出現的頻率已經大大下降。
三是縮略詞在現代漢語中得到普及,人們在工作和生活中廣泛地使用縮略詞,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廣縮略詞的作用。例如“四川大學”被簡稱為“川大”,“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被簡稱為“全國人大”,“人民解放軍”被簡稱為“解放軍”。縮略詞的出現以及普及在一定程度上適應了現代社會較快的發展節奏,并且在簡化過后依然具有較高的理據性。
四是現代漢語對于外來詞匯需要進行本地化翻譯,翻譯的形式主要有直譯、音譯以及意譯三種方式[4]。在不同類型外語詞匯的本地化翻譯中,根據其使用需要以及具體含義采用不同的翻譯方式,使其在翻譯過后仍然能夠保留其主要特征,并且具有理據性。例如英語中的“software”根據意譯將其翻譯為“軟件”,“Jack”等人名根據音譯翻譯為“杰克”,而“world war”被直譯為“世界大戰”。
現代漢語中的詞匯單位與非詞匯單位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在傳統漢語中,造句往往是將詞匯作為最基本的單位,并且某些不具有單獨造句功能的字節也被用于造句。例如漢語詞匯中的“揚”可以組“發揚”“傳揚”等詞語,一般不會用于單獨造句。但是現代很多報刊中經常報道“人民志愿軍美名揚”,“揚”字也被用于單獨造句,并且也被人們所廣泛接受。另外固定的詞匯與自由詞組之間的界限也在不斷模糊,某些詞匯可以進行拆解和拓展,而某些詞匯卻不能被拆解或者拓展,并且某些詞和詞組之間也可能出現混淆的情況。漢語中的“草魚”作為固定詞組,專門指代這一物種,不能被拓展[5]。而漢語中的“釣魚”可以被拓展為“釣草魚”“釣鯉魚”等。而漢語中的“羊毛”“羊皮”等卻可以被拓展為“羊的毛”“羊的皮”等,后者與前者的意義一致,但是后者的使用頻率卻遠遠不及前者。
派生法構詞是現代漢語中人們構詞的一種常見的形式,其最為主要的方式是選定一個詞作為詞根,圍繞詞根選擇合適的詞綴。通常來說詞綴按照位置可以分為前綴或者后綴,而按照類型可以分為真詞綴和類詞綴。在派生法構詞的過程中,詞根被視為整個詞匯的核心,無論是詞根還是詞綴的選擇都需要將詞匯的內涵放在首位。
1.前綴+詞根
在前綴+詞根的構詞方式下,前綴往往沒有實際的含義,相對于詞根來說,無論是含義還是讀音都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前綴中存在真詞綴的詞匯有“老師”“老王”“老兄”等,其中“老”是現代漢語中最為常見的存在于前綴中的真詞綴,其本意為年齡大的意思,但是置于前綴中其本意被逐漸淡化,主要用于增強詞匯的親密意味。而前綴中存在類詞綴的詞匯相對較多,例如以“老”作為前綴的“老大”“老二”“老姨”等;以“雙”作為前綴的“雙眼皮”“雙面膠”“雙人座”等;以“可”作為前綴的“可惡”“可愛”“可憐”等。其中“老”既可以作為真詞綴,也可以作為類詞綴,作為類詞綴,其本意仍然有一定的保留。
2.詞根+后綴
當真詞綴作為后綴用于構詞時其往往用于名詞、動詞之后,輔助詞匯的構成。例如以“頭”作為后綴的“饅頭”“甜頭”“丫頭”等;以“子”作為后綴的“兒子”“凳子”“車子”等;以“性”作為后綴的“神性”“急性”“天性”等詞。這類真詞綴置于后綴中依然沒有實際的含義,其原本的意義被虛化。類詞綴置于后綴中的情況相對較多,同樣保留了一定的原意,例如以“手”作為后綴的“歌手”“打手”“射手”等;以“員”為后綴的“公務員”“醫務員”“話務員”等;以“家”為后綴的“藝術家”“思想家”“教育家”等。上述類詞綴作為后綴構成的詞匯與人有一定的關聯性,并且部分詞匯本身帶有一定的褒貶含義。另外類詞綴作為后綴也有雙音節甚至是多音節的存在,例如以“場所”作為后綴的“公共場所”“私人場所”等;以“分子”作為后綴的“積極分子”“危險分子”等。
3.詞根+中綴+后綴
這種形式的詞匯數量相對較少,并且中綴的本意已經完全虛化,例如以“里”作為中綴的“啰里啰唆”“花里胡哨”等。
復合構詞法與派生構詞法在形式上存在一定的區別,派生構詞法是通過詞根與詞綴進行組合的方式構詞,而復合構詞法則是通過詞根與詞根相結合的方式構詞。復合構詞法是現代漢語中構詞的一種非常重要的形式,通常也被稱為句法構詞法。復合構詞法主要可以體現為四個方面,一是聯合型,二是偏正型,三是動賓型,四是主謂型。聯合型主要是將兩個或者多個具有一定關聯性的詞根進行組合,例如同義的“休”和“息”可以組合成“休息”;而類義的“歲”和“月”可以組合成“歲月”;反義的“始”和“終”可以組合成“始終”。而偏正型構詞的特征是前者是定語或者是狀語,對后者起到一定的修飾作用,例如“花”和“香”可以組合為“花香”。而動賓型構詞前一個詞根往往是一種行為,后者表示影響的對象,例如“關”和“門”可以組合為“關門”。主謂型首詞根往往是事物或者現象,尾詞根則是對前者的具體描述,例如“地”和“震”可以組合為“地震”。
重疊式構詞法是現代漢語中常見且較為簡單的一種構詞方法,與上述兩種構詞法不同的是,重疊式構詞法不需要選定詞綴,僅通過詞根便能完成詞匯的組合,具體體現在詞根的重復出現。
1.AA型
AA型詞匯的詞根既可以是名詞,也可以是動詞和副詞等。例如以名詞作為詞根的“姑姑”“奶奶”等;以動詞作為詞根的“看看”“偷偷”等;以副詞作為詞根的“剛剛”“常常”等。
2.AABB型
AABB型的詞匯部分是根據AB型詞匯拓展而來,因此某些詞匯有特定對應的AB型詞匯,例如“日日夜夜”“偷偷摸摸”等。而有些詞匯無特定對應的AB型詞匯,例如“婆婆媽媽”“支支吾吾”等。一般來說,有AB型對應詞匯的AABB型詞匯并不會改變其原有的意義,往往僅能起到強調語氣的作用。
綜上所述,漢語詞匯作為漢語言文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研究其特點以及構詞方式對于漢語文化今后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現階段我國社會正處于發展的關鍵時期,社會發展的速度較快,尤其是網絡文化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現有的漢語言文化。在這種情況下,新詞匯產生的速度較快,并且在自由開放的環境下,新詞匯也將作為一把雙刃劍穿插在人們的生活和工作中。通過科學的方式進行引領才能推動現代漢語言文化的不斷發展,最終使我國的語言文化煥發出時代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