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 李創標
(廣西理工職業技術學校,廣西 南寧 530031)
隨著經濟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各種思想價值觀念的傳播,對中職教育產生極大影響。中職學校現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不能順應時代發展,需要重新定位教育目標和策略,才能為育人和育才奠定堅實的基礎。在這樣的背景下,中職學校應將“以生為本,立德樹人”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念,通過將各項思政工作貫穿于教育教學,進一步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才能有效落實國家提出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的育人要求,將中職學生快速培養成實用型技術人才,為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支持與保障。
“課程思政”的本質是將“立德樹人”這一教育任務精準地落實在專業課程教學中,通過將思政理論與專業知識進行有機融合,使二者同向同行,發揮更多、更多的育人價值。“課程思政”是學生發展素質和構建能力的重要路徑,其在建設過程中需要實現以下幾方面的目標:一是充分挖掘和利用課本教材中的思政內容,幫助學生開闊視野思維和優化認知結構,加強對專業學習的認識,從而樹立遠大理想抱負;二是依托辦學特色、教育大綱要求、專業特點及學生學習情況等,加強課程知識、技能應用、思政理論的銜接,合理科學的滲透愛國主義思想、民族精神、社會責任感,使學生堅定發展信心,積極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學習和奮斗;三是結合學生的性格、情感、思想意識等,加強對教學方式和方法的研究。通過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培育學生的人文素養和道德情操,使學生能端正學習態度和升華學習情感,從而在輕松、和諧、愉悅的環境中養成良好的學習意識和習慣,促進學習能力和思維品質的可持續發展。
對于中職學校來說,“課程思政”建設是落實習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一種方式和手段,是不可或缺的育人環節,對于中職學校綜合實力的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意義。通過大力推進課程思政建設,不僅能彌補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缺陷,還能對全校師生進行持續性的思想指導,更有助于教育思想的改進和教育任務的落實。同時加強課程思政教學,有利于轉變教學觀念和完善思政教育體系。一直以來,中職學校的思政課與專業課相對獨立、聯系較少,不能對學生素質發展和能力構建產生合力。特別是在“功利性”的影響下,很多中職學校都只重視專業課發展,忽視思政課建設,致使學生性格和修養發展不夠完善。而加強思政課與專業課的融合,有助于豐富教學實踐和貫徹育人目標,使學生的素質能力全面健康發展。
首先,中職學校內部未在“課程思政”上達成共識。受傳統教育觀念和應試教育體制的雙重影響,教師注重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的發展,而不是品格和素質的提高。部分教師認為,專業技能教育是自己本職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教師的任務,與自己沒有關系。也正是在這種心理的作用下,即使中職學校大力提倡“課程思政”,教師也不會充分思考課程思政的開展方法,相關德育目標也不會在教學中得到有效落實,致使“課程思政”建設形式化、表面化。其次,中職專業課程內容復雜,抽象概念較多,與思想政治理論的自然結合較為困難,教師很難從專業知識中挖掘思政教育的切入點。再加上中職學校尚未加強對各類專業課程思政的教學內容、方法、手段及方法的研究,進一步增加了專業課與思政課融合的違和感,導致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和熱情,反而影響學生素質和能力的發展。最后,中職學校各類專業課程教學時間有限,在有限的時間內講完知識已讓教師力不從心,若深入開展“課程思政”教學,勢必會改變課程教學結構,增加教師教學的壓力和負擔。
隨著中職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中職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不能滿足國家提出的“三全育人”要求,仍與社會需求的“德才兼備”的人才培養目標有較大距離。因此,中職學校應重新調整和定位教育方法,通過立足于自身條件和現實需要,探索一個適應“課程思政”建設的改革方案,以精準地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相較于普通高中生而言,中職生大多素質能力較差,他們知識儲備不足、思維發展滯緩,且具有明顯的青春期特征。要想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成果,中職學校必須準確把握學生的這一特點,深刻認識加強思想素質和道德品格教育的功能和價值。通過有機結合專業課程內容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豐富課程思政教育途徑,為學生認識客觀世界、領會人生道理提供機會,使學生在感悟中獲取學習動力和智慧啟發。此外,中職學校的課程思政與德育課程相同,都是以培養學生的思想素質和道德品格為目標,所以應探索到專業課程與思政理論的共通之處,然后圍繞這一共同之處展開教學,深化學生的興趣、情感及價值觀念。這樣一來,更容易贏得學生的支持與認可,提高課程思政的價值。
專業教師作為推進中職教育的主要力量,需要在育人育才中發揮關鍵作用,這就要求專業教師必須具備過硬的專業知識技能,深厚的教學素養能力。而為了使專業教師在課程思政中發揮價值作用,中職學校應結合實際情況,科學制定課程思政制度,對教師的素質和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以促進教師在傳道、授業、解惑中實現育人育才目標。對于中職學校專業教師來說,專業知識技能是“硬實力”,思想政治是“軟實力”,只有讓“硬實力”與“軟實力”共同落地,才能有效促進職業素養和能力的提高。對此,中職學校需要加大人力、物力及財力的投入,為教師提供培訓和學習的機會。首先,校領導可組織德育教師與專業教師共同研修思想政治內容,為專業教師提供專職培訓條件,使其加強對課程思政建設的認識與理解,快速提升思想政治水平。其次,中職學校應注重開展集體備課活動,組織專業教師深入挖掘教學資源,從中探索德育內容及開展德育的方法,以根據學生的思想情況和學習效果貫徹因材施教。在有了更加完善、具體的教學方案下,教師能有的放矢地開展教學,使課程思政切實走進課堂,在教學中得到良好落實。
為了保證課程思政建設的質效性和實用性,中職學校需要大力推動教育改革,不斷完善課程思政體系,促進每個專業教師都能成為課程思政的中堅力量,在認真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守護好自己的責任田。首先,重新定位中職教育方向和目標,科學調整和規劃人才培養方案。通過制定全新的專業教學標準,將思想政治理論滲透在專業課教育中,進一步豐富教學實踐,使學生在專業學習中收獲更多的心得體會。以汽修專業為例,該專業課程知識內容與思想政治理論的自然融合度較低,教師在引入德育目標時,可從樂業、勤業及精業等角度出發,幫助學生樹立健康的職業觀,培育學生的職業素養。其次,中職學校應邀請企業高級管理人員,專業領域知名人士、社會上知名的教育家等來校指導課程思政建設。比如在加強教材建設時,中職學校應積極邀請企業管理人員或優秀人才參與校本教材開發。通過從崗位工作技能、職業道德觀念、職業精神及個人品格素養等角度編制校本教材,進一步完善專業課程內容。此外,中職學校也要組織本校的德育教師和專業教師開展集體研討活動,就如何落實德育目標,豐富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方法等,展開全面化、精細化的探索研究,為課程思政創新發展提供支持。
為了提高課程思政教學效果,中職學校需要加強對各專業課程思政教學內容、方式、手段及方法的探索研究。立足于專業教學環境條件、學生素質發展和能力構建需求,創設全方位、全過程的課程思政教學體系,為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積累學習經驗、升華個人情感、樹立正確人生價值觀念等提供支持與保障。比如在教學模式構建方面,中職學校應堅持“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大力推進信息化建設。通過完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營造多元化、多樣化、動態化的教育環境,合理科學地滲透育人目標,促進學生在錘煉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同時,提高學習覺悟和轉變價值態度。在教學方法應用方面,教師應依據學生的主體意識、興趣愛好、學習需求等,創制有針對性、趣味性的教學方法。通過有機融入思政元素,加強專業理論知識和技能實踐教學,使學生專業素質能力得到全方位的發展。
將課程思政作為重要的考核項目,不僅有助于提高教師教書育人的積極性,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和參與學習的熱情。因此,中職學校需要結合自身發展情況,逐步健全課程思政考核制度。一方面,加強對教師考核辦法的修訂。通過堅持專業與德育評價并重的原則,促進教師正確認識自身的教育使命與職責,從而將教書育人轉變為教育教學的自覺行動,以此讓課程思政在課堂教學中“扎根”。另一方面,改變以往的專業素質能力考核方式,摒棄一次性、筆試等考試形式,使課堂表現、學習態度、作業完成情況、平時測驗成績等都成為學生成績評定項目,促進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端正學習態度和豐富學習情感。這種考核評價方式能夠直觀地反映學生的思想狀況和學習上的不足,教師只需要結合評價結果,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便能促進學生改正錯誤,從而切實達到育人目標。
結語:綜上所述,在新時代的背景下,中職學校需要準確把握人才培養方向,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通過科學融入課程思政,強化教師職業能力,推動教育改革發展,加強教育教學探索,以及健全和改進考核制度,才能充分發揮“課程思政”的價值效用,將學生培養成社會所需要的素質高、能力強的專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