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夢霞
摘要:學前教育是學校教育的起點,但農村學前教育存在著師資來源差、保育和教育質量低等現狀,使我國農村地區幼兒教育發展不平衡,與城鄉差距較大,貴州作為西南貧困地區,農村的幼兒教育更是落后,通過對貴州農村教育現狀的分析提出了幾點對策研究,以期為提高農村學前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
關鍵詞:貴州農村 學前教育 現狀 對策
2010年我國教育部頒發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著重發展鄉鎮學前教育,提高教育的普及制度,但受經濟的影響,貴州農村學前教育發展落后,與城市相比有很大的滯后性,筆者就所了解的情況進行簡單的論述。
一、貴州鄉鎮地區學前教育的狀況
(一)創立幼兒園條件和環境不好
貴州農村地區的教育資源較差,其中學前教育發展最為滯后,長時間的資金不足以至于學前教育設施和資源都極度缺乏,以黔南州的甕安縣為例,2013年全縣有幼兒園28所(公辦15所、民辦13所),在園幼兒8499人,教職工487人(公辦191人、民辦296人),專任教師368人(公辦174人)。另有81所小學附屬幼兒班104個,在班幼兒2933人,教職工57人。相關部門對全縣民辦學校進行大檢查,開展清理整頓縣城區無證幼兒園專項行動發現農村幼兒園公立的少,環境差,地勢狹窄,班級人數超過國家規定,公辦的幼兒園也比較少。
(二)教師崗位欠缺,專業性不足
貴州省農村學前教育教師師資不足,為了緩減老師短缺的問題就臨聘教師,臨聘教師經驗不足,專業性不夠,教學質量得不到保障,另一方面,因體制問題,部分小學教師中轉崗為幼兒教師,幼教的專業性無法體現。
(三)家庭與學校的教育脫軌
教師與家長溝通不足。一方面,教師對幼兒的家庭背景不了解,如是否是留守兒童,是否為單親家庭等;另一方面,家長教育意識淡薄,家長不了解幼兒在校的情況,認為教育是老師的事,不參與學生的教育,也基本上不愿意參與學校開展的親子活動。
(四)學前教育“小學化”
農村學前教育“小學化”嚴重,沒有把教師、保育員老師分開,而是按照教小學的教育模式,一人一班制,導致幼兒的一日活動與小學生處置一樣。大部分老師會教給孩子拼音或數學的加減法等,尤其在民辦幼兒園。“小學化”的做法讓幼兒沒有得到符合其身心發展特點的教育,影響了幼兒未來的發展。
(五)學前教育管理制度欠缺
農村幼兒園的管理方法和管理質量都存在著嚴重的缺乏,一是幼教這一職業沒有專人擔任,也沒有專抓幼教工作的重要職員;二是教育部門對學前教育投入資金少,幼兒教育的資金主要來源是每學期的學費,導致幼兒園的保教措施非常差,教學環境差,老師的待遇低,幼兒的飲食衛生差、安全系數也較低。大型玩具、 運動器材幾乎沒有,設備不齊全,環境創設得不到更新。
二、貴州省農村學前教育對策研究
(一)增加資金投入
各級政府要重視學前教育的資金投入,創辦合格的幼兒園。加快鄉鎮幼兒園的建設,改善農村幼兒園環境,為幼兒教育提供保教設施、玩具和幼兒書籍等,通過這一系列加強措施,逐步提高農村幼兒的教育環境。
(二)增強幼兒老師專業能力,全面提升整體素質
首先,增強我們的考核制度,面向全體通過招考來選取最優秀的幼兒教師,要求先去培訓、然后上崗原則,反之,就不能夠上崗當老師,然后,積極的去實行幼兒園教師競爭上崗,讓教師參與城鄉之間的交流,還有園內之間的互換,讓老師們團結合作,一起學習,最后,提高老師們的職業道德素質,如:兢兢業業、關愛學生等,還有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等都需要嚴格把手,加強。
(三)家園合作的重要性
家園合作是指家庭和幼兒園一齊促進兒童發展的主體, 雙方互相了解、互相配合、互相支持, 一齊促進幼兒的身體健康和心理發展。一方面,老師可進行家庭訪問、談話、電話聯系、書面宣傳等;另一方面學校可開展家長會、問卷調查、家長活動等和家長多溝通,共同教育孩子。
(四)制止小學化現象
嚴格執行《貴州省幼兒園基本辦園標準(試行)》,制止學前教育“小學化”現象,如:上課大于游戲、重視教材忽視幼兒讀物等,這些都有害于幼兒的身心發展,我們應該以我國的幼兒教育學教育目標:對幼兒推行體智德美等全方面的教育,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還應該要求各級教育部門對幼兒進行定期檢查,加強管理,不允許幼兒園訂購學習資料。不允許幼兒園教授小學的內容,不允許開設特長班又或者興趣班來增強幼兒的學習能力。我們應該嚴格遵守以幼兒身心發展來實現教育,以游戲為主。
(五)加強管理制度
首先,應該強化政府的責任,堅持實行以地方來管理、負責,安排專門負責幼兒園的人員,鼓勵社會以對多種形式來辦理規范幼兒園,擴大幼兒園的規模,配備完善的設施設備、加強保教工作,并且配好完整的教職工,要求幼兒園以幼兒身心發展健康、方便管理原則,并且對農村學前教育實行營養改善原則,加強幼兒的安全管理制度。
三、總結
對于貴州農村學前教育落后,主要是因為師資力量不足還有管理不善經費不足等原因,所以我們應該嚴格遵守并執行幼兒教育目標,大力發展農村的學前教育,讓它不與之脫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