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靜怡
摘要:音樂知識的學習對小學生的成長而言是極為重要的,可以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藝術作品品鑒能力,學生的精神世界也能夠在完善的音樂知識學習環境中得到進一步的充實,深切體會到世界的美好,學生的綜合素養會在這種嶄新的學習環境中得到完善。尤其是處于小學教育階段的學生,對于各項知識都會具有較為明顯的探究興趣,教師應該抓緊學生現階段的性格特征,將寶貴的教學經驗和創新性的教學理念進行有機融合,為學生創設出一個更為新穎的音樂知識學習環境,學生能夠在潛移默化中深刻體會到學習音樂知識的重要性,學生可以積極利用自己的課余時間研究更多音樂領域的知識。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素養
一、趣味教學,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趣味性的課堂是每個學生都期待的課堂組織形式,這可以為音樂課堂帶來歡聲笑語,學生的參與性也更強。每一個生命都應該被尊重,課堂中每一個學生都應該得到教師的理解和寬容。開展趣味性的教學活動,可以迅速使學生在課堂中動起來,情緒隨之變化和發展。雖然當前很多音樂教師都在嘗試這樣的教學形式,但是效果不是很好,有的時候課堂變成了學生撒歡的場地,出現了不可控的局面,他們對于音樂的深層探尋思維始終沒有被激發出來。那么,如何在沉悶的課堂與失控的課堂中找到一條更為和諧的道路呢?這就需要教師研讀音樂作品,立足學生的心理實際,找到趣味與音樂作品之間的連接點,從而使音樂學習更加有效,學生也能夠在音樂學習中不斷提升音樂素養,找到自己在音樂中的心靈歸屬。
例如,在小學音樂《野蜂飛舞》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開展趣味性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意識:“大家來欣賞這首歌曲,仔細聆聽,感悟,你聽到了什么?想不想用圖畫將你聽到的音樂畫出來?”學生在仔細地傾聽中漸漸對音樂有了自己的感受,而且畫畫是學生非常熱愛的事情,故而在這個活動中,學生感到了新奇的教學形式,他們都興趣盎然地參與音樂活動創作。“畫好后,請與大家一起來分享你的畫作故事,好不好?”學生在這樣的音樂學習中,將視覺與聽覺進行了有效融合,藝術素養獲得了提升。
提升小學生的音樂素養需要教師幫助學生營造主動性強的課堂氛圍,以他們的心理實際為主要依據,在學生心中埋下一顆熱愛音樂的種子,生根,發芽,綻放音樂之花。
二、借助想象,培養學生音樂思維
沒有想象的世界,就沒有學生的成長,扼殺學生的想象,將埋沒學生的天性。在音樂課堂學習中,教師要激發學生的想象能力,讓學生在音樂的世界中盡情馳騁,學生可以在想象中獲得對音樂的獨特感受,從而提升其音樂素養。當學生能夠在傾聽音樂中去想象,聯系到自己的現實生活或者是對未來產生構想和期待,那么他們的音樂欣賞能力正在逐漸提升。音樂思維就是在想象的世界中不斷生成的,有了想象,就有了對音樂的情感共鳴,融合了情感的音樂欣賞才是有意義的,才能讓學生帶著音樂的情感去生活和學習。
例如,在教學《江南好》一課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盡情去想象:“同學們,也許你印象中的江南與歌曲中的江南美景不同,那么,你能不能想象一下,你心中的江南美景是什么樣的?我們來欣賞這首歌曲,一起走進江南水鄉,請大家跟我一起來感受吧!”學生開始自我感悟、想象:“老師,我仿佛看到了江南水鄉和美麗的小巷。”“我仿佛聯想到了采蓮的姑娘。”學生盡情地發揮著自己的想象,在想象中對于音樂有了自己獨特的理解和感悟,充滿著個性色彩,這也是學生音樂素養形成的基礎。
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去想象,引導學生走向更廣闊的音樂世界中,從而提升學生的音樂思維能力。只有足夠的理解和尊重才能使學生放飛思維,才能讓他們的音樂素養在尊重中獲得發展。
三、開展活動,提升學生審美能力
學生在活動中情緒高漲,心情舒暢,而心靈也由此獲得一種凈化和提升。沉悶的音樂課堂,學生的自我個性無法得以釋放,創新能力無法得到最大的發展,故而,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利用活動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至關重要。在具體的課堂實踐中,教師可以安排一些欣賞或者創編類的活動,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的參與意識會更強烈,素養形成就更具有實效。只有學生在活動中全情投入了,他們才能在實踐中得到更深刻的感悟,審美情趣和能力才能不斷提升。音樂活動的創建中,離不開教師的有效參與,更不能脫離教師的指導,活動要有精準的目標和嚴密的計劃。
例如,在《牧場上的家》這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創建一些活動來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唯有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性,學生的音樂素養才能逐漸形成。“同學們,假設我們現在在草原上,伴隨著這首歌曲,我們一起來舞蹈吧!請各小組為這首歌曲創編一段優美的舞蹈,然后我們一起交流展示。”在創編舞蹈的過程中,學生將感情融入其中,進而在欣賞歌曲的時候提升了自己的理解力和創造力。活動結束后,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對活動進行總結感悟,從而沉淀自己的情感。
音樂素養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參與其中,并開展一系列的音樂活動激勵學生,給予恰當的指導,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四、滲透情感,鍛造學生優秀品質
學生在音樂活動中情緒高漲、心情舒暢,而心靈也由此獲得一種凈化和提升。開展音樂活動的目的不是簡單的活躍課堂氣氛,活動結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結束,關注活動后的收獲,讓學生內化音樂活動的品質,這才是關鍵。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把握音樂中的情感,在每一次的活動和思維提升中深悟音樂情感,從而提升其音樂素養。小學音樂教材中不乏一些情感性很強的作品,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感悟情感,讓情感浸潤自己的內心世界,從而指導自己的生活實際。
音樂中的情感是可以促進學生養成積極健康的思想品質的,在學生深悟情感的過程中,也是對學生的一種心理暗示,在這樣的影響下,學生的思想品質就會獲得極大的提升。
總之,音樂素養的提升,對學生品質的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可以讓學生領略音樂的魅力、感受生活的美好。因此,在以后的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為學生打開多種通道,給予學生更大的自主空間,讓學生充分地發揮音樂學習的主動性,以更積極的人生態度去生活和學習,在音樂情感的影響下,不斷提升自我的音樂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