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嶼辰
摘要:在當前小學語文教學開展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積極轉變教學方式,讓語文教學更好地開展。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小學語文教學在開展的過程中,教師沒有重視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性,與學生在課堂中的交流過少。在提問的過程中,也只是完成課堂任務,并沒有對學生的回答進行進一步的引導,也就難以發揮提問的效果。然而,在語文教學開展的過程中,課堂提問是師生之間交流的一種方式。教師可以通過學生們的回答反饋出學生的學習情況,進一步調整教學。對此,教師需要注重課堂上的提問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提問;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29-0109-02
A Study on Strategies of Effective Questioning in Primary Chinese Class
PAN Yuchen? (Dianshanhu Central Primary School,Kunshan City,Jiang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Chinese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teachers need to change their teaching methods and make Chinese teaching better。 Influenced by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idea,in the process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teachers do not attach importance to students' subjectivity in the classroom,and communicate too little with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 In the process of questioning,it is only to complete the classroom task,and does not further guide the students' answers,so it is difficult to play the effect of questioning。 However,in the process of Chinese teaching,classroom questioning is a way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eachers can feedback the students' learning situation through the students' answers and further adjust the teaching。 In this regard,teachers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effectiveness of questioning in the classroom。
【Keywords】Primary school;Chinese classroom;effective questioning;strategies
課堂提問是學生課堂學習最有效的方法,有效地提問能夠培養小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開發他們的智力,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完成課堂教學的目。而小學語文課堂提問是開發小學生智力較為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主要論述了當前在小學語文課堂提問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影響提問有效性的因素并提出了具體的提問措施。
1. 在小學語文課堂提問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難以準確把握問題的難易
課堂上的提問是一種藝術行為,高效的提問方式能夠不斷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無效的提問則會降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能對學生的學習起到本質上的幫助。當前在小學語文教學開展的過程中,對于課堂提問環節會出現兩個問題。首先,是教師提出問題的難易程度不符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有些教師提出的問題過于簡單,學生不需要經過思考就能回答出來。有些教師提出了問題,過于表面化,失去了問題本身的探索意義,難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還有的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只停留于教材,總是圍繞課本內容,不能夠進行思維的發散。因此,也失去了提問的意義。此外,還有一些教師提出的問題難度過高,很多學生以自己的學習能力無法解答。學生在聽題目的過程中也不知所云,久而久之會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顯著下降。
(2)提問形式較為死板
由于我國應試教育的特殊國情,很多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更注重的是學生的成績和他們教學進度的進展。小學階段的學生思想還不是很成熟,天真爛漫,教師在提問的過程中需要注意提問的靈活度。但是,很多教師提出的問題過于死板,問題沒有新意。例如,總是以直截了當的問題來提問。如“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這樣一種提問方式沒有新意,只會束縛學生的表達,無法推動學生創新思維的發散。此外,在課堂提問時,教師會針對全班學生進行提問,這就導致學習成績好的學生率先喊出了答案,而能力差一點的學生還沒反應過來。這種統一性的提問不利于學習能力差的學生,教師也不能得到真實的反饋。此外,還有些教師喜歡輪流讓學生回答問題,有些學困生會正好碰上較難的題目,他們回答不出來反而會降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利于學生學習自信心的構建。
(3)課堂提問局限性較強
在當前教學模式之下,很多教師都受到了專業的培訓,能夠在教學過程中認識到自己的職責和義務。但是,還是有一些教師的教學觀念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沒有提高自己的課堂提問能力。在實際教學開展的過程中也沒有提出一些創新型的問題,很多問題的答案局限性較強,答案固定,不能打破原有問題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如果善于打破常規,提出創新的內容,豐富提問方式,擴展問題答案,學生能夠在課堂上積極思考,自由表達自己的見解和看法,這樣對學生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在實際教學中這種教學方式還有待落實。教師需要進一步優化課堂教學,設置開放性的問題。
2. 影響課堂提問有效性的因素
(1)提問的時間
在教師開展課堂提問的過程中,需要注重提問的時間。通常來說,一節課持續45分鐘,教師有很多時間可以提問。但是,并不是任何時間都適合提問。也就表明,教師要想進行有效的提問,就需要把握時機。在課堂剛剛開始時,學生們大都處于比較平靜的狀態,這時教師可以通過一些簡單的、概念性的問題來引導,從而強化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活躍課堂氛圍,幫助學生更好地將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來。而在課堂的中間部分,這時期學生的思維較為活躍。教師可以利用一些分析性的問題進行引導,來活躍學生的思維,加強對知識的理解程度。課堂的后半部分,學生的思緒會漸漸游離。這時,教師就可以利用一些鞏固性的問題來讓學生鞏固課上所學知識,將學生的思緒拉回來。
(2)提問的對象
教師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針對的都是全班學生,對此在提問的過程中,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來提問,盡量讓問題引起學生思考。在提問的過程中,也需要照顧到各個層次的學生,不能夠只向優秀學生提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由于學習能力不同,所以他們對問題所表現出來的情緒是不一樣的。為此,教師所提出的問題應當兼顧到各個層次的學生,不能降低他們回答的自信心。將難易問題結合起來,提高問題的覆蓋面,這樣可以讓學生在回答的過程中,提高他們的自信心,進一步挖掘學生潛力,幫助他們更好地學習語文,提高語文綜合能力。此外,教師所提出的問題應當基于學生興趣角度出發,讓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過程中,啟發學生去思考,這也是教師開展課堂提問的重點。
(3)對學生回答的評價
在教師提出問題之后,學生們會積極踴躍地回答。但是,學生在回答過程中會存在錯誤和亮點。對此,教師不應當全盤否定學生的答案,應當從學生回答角度出發,對他們的答案進行總結和引導,這樣可以更好的引出正確答案,加強學生對問題的掌握。但是,當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并沒有對學生回答的問題進行總結,學生不能從問題中獲得新的知識,形成不了系統的認知,達不到發散思維的效果。
3. 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提問的策略
(1)巧妙設計提問內容
教師要想不斷提高課堂提問的效果就需要對問題進行合理的設計,這樣也能夠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所涉及的問題需要基于教材內容出發,與教材內容的重難點相結合,這樣才能夠充分體現問題的意義。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首先,教師需要把握教授內容的關鍵之處,提煉出課文中的重點內容。其次,教師也需要認識到教材內容中的疑點。因為教師所產生的疑點,正是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可能會產生的疑問。利用這些疑點來開展提問,可以讓提出的問題更加具有深度,起到發散學生思維的目的。例如,我們在學習《窮人》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向學生們提出問題?!斑@篇課文為什么會將標題定為窮人?”學生在思考之后會得出問題的答案。有些學生會說,因為主人公收養了窮人家的孩子。還有些學生會說,因為主人公就是一個窮人。教師從學生的回答中可以發現,學生們并沒有很好地解釋出這個問題。對此,就可以繼續利用問題來引導?!斑@文章講的都是桑娜,為什么不將標題定為桑拿呢?”這時,學生們會進行深入的閱讀,并帶著這一問題。教師設計的這一系列問題都能夠調動起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在思考過程中,學生的閱讀效率也會得到顯著提升。
(2)在小組合作中提出問題
為了提高學生回答的有效性,教師可以組織小組合作,通過小組間的合作交流,讓答案變得更加完善。合理的分組可以讓整個小組構建一種更加和諧、融洽的氛圍,展示各自的優勢,學習他人的長處,以此改正自己的缺點。對此,在實際教學開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選擇一些閱讀材料。這些閱讀材料的內容能夠拉近小組之間的關系,以此確保語文閱讀教學更好地開展。當前,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的分組形式有很多。例如,有些教師會將學生的學習情況來進行分組,從而確保學生之間的學習水平能夠形成互補,使每個小組的水平都能保持在同一水準。此外,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分組。例如,我們在學習“夸父追日”時,教師就可也為學生們設計問題。如“同學們覺得夸父這種行為是不是徒勞無功?你們提倡這種方式嗎?”對于這種探究型的問題,學生們會以小組的形式開展討論。教師引導學生對這一問題進行深入的探究,在小組中分享自己的意見,從而得出答案,提高提問效果。
(3)注重啟發式提問
在開展語文課堂提問的過程中,教師也需要注重啟發式的提問,合理引入問題來提高提問的效果。教師在提問之后需要做好學生的引導作用,將學生的思緒引到正確答案上,這樣可以有效幫助學生發散思維,提高效率。例如,我們在學習《亡羊補牢》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就可以提出以下問題“這個故事對我們有什么啟發和教育意義?”學生可以通過自由討論來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過程中,教師也可以扮演引導者的角色再次提出問題。“同學們有沒有聽過《揠苗助長》這個故事,聽過的同學能不能講一講這一故事?”這時就有學生來描述《揠苗助長》的相關故事,學生在聽了這個故事之后,能夠對《亡羊補牢》有著新的認識,拓展他們的思路,發散他們的想象力。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們與自己的生活實際相結合,挖掘《揠苗助長》的啟發意義。通過教師的啟發和引導,學生們能夠擁有不同的答案。但是,學生們都能圍繞著一個主題就是為人做事不能急功近利,要腳踏實地,只有腳踏實地才能夠避免損失,及時改正錯誤。通過這樣一種方式,學生的思維能力能夠得到發展,讓課堂提問有著更好的成效。在問題提出,學生回答之后,教師應當對學生的回答內容進行客觀有效的評價,這也是教學過程中的重點。教師在評價的過程中,需要對學生的學習成果、學習進步程度進行綜合性的評價,這樣一種客觀的評價可以讓學生們不斷提高對學習的自信心。
總之,在當前小學語文教學開展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注重提問的方式,認識到當前提問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通過巧妙設計提問內容、在小組合作中提出問題、注重啟發式提問等方式來更好地開展課堂提問,讓學生形成更為嚴謹的回答邏輯。
參考文獻
[1]蘭璐仙.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提問的策略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6.
[2]冒秋嵐.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提問的探析[J].語文天地,2020.
[3]王輝.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提問的幾種方法[J].散文百家,2015.
[4]鄒小玉.在語文課堂中如何進行有效提問[J].師道,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