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國實行新課改的當下,以學生為主、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已經成為教師的主要教學目標和任務。對于作為教育難點的數學學科,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積極構建生活化課堂教學,傳授數學知識,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而提升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數學;生活化;誤區;對策
生活即教育,在教育實施的過程中需要讓學生學會如何去生活,幫助學生更好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與此同時,生活中的問題也可以反過來教育學生。生活與教育息息相關,這也是當前教育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除了需要積極參與學校的活動外,也應當參與社會活動,真正推動知行合一的實現,這樣在教育學生的同時,也能夠讓學生更好地去造福社會。
1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誤區分析
1.1具有盲目性,隨意編造生活化例子
由于知識與社會生活實踐息息相關,在開展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需要利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來開展教學,引導學生去留意生活實踐,選取生活化的例子也可以更好地輔助教學開展。然而,很多教師在開展實際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會舉出一些有違生活實踐的例子,這就導致整個教學脫離現實,與學生的生活相悖。此外,這樣也會比較容易給學生帶來錯誤的認知。對此,在進行生活化的教學時,需要基于客觀、周密的思考,作出理智的教學設計,將學生的生活作為起點,更好地去重視教學本質。
1.2缺乏拓展性,生活教學局限于課內
在課堂教學開展的過程中,短短的40分鐘時間十分有限。因此,教師要想開展生活化的教學,不應當只局限于課堂上,還需要對課本進行進一步的拓展延伸。對此,教師需要注重生活化的引導,無論是課內還是課外的,都需要對整個教學課堂進行細化。與此同時,也可以利用多元授課的方式,為學生們提供更多思考數學問題的空間。此外,也需要為他們布置更多與生活實際相關的學習任務,這樣也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學以致用,實現教學的拓展。
2基于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對策
2.1適當安排課后的數學實際探究任務
在數學課程結束后,如果小學生可以根據課上所學知識對數學進行進一步的思考與研究,那么數學對于小學生來說將是一門既輕松又具有極大吸引力的學科。所以,數學教師可以為小學生安排課后的數學實際探究任務,讓小學生在課后搜尋一些對于數學學習有利的工具,引導學生利用所學數學知識與思維來解決日常生活中遇見的問題。通過教師的引導與學生的實踐,小學生對于生活化數學理論會有更深層的理解。
比如,在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學習《位置與方向》課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地圖、太陽、燕子等日常生活常見的物品來幫助學生分辨不同的位置與方向。例如,在課堂結束后,教師可以提出“地圖通常是按照上下左右哪幾個方向進行繪制的”“太陽每天早晨是從哪個方向升起,傍晚從哪個方向落下的”“燕子每年秋天從哪個方向飛到哪兒過冬”等問題,讓學生利用課下時間進行實際探究。通過更加生活化的實際探究,讓學生置身于真實情境之中,對理論知識的了解更加具象,這樣不但有助于學生對于位置與方向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而且還可以提高生活化數學的教學質量。
2.2結合教學內容篩選恰當生活素材
小學數學內容比較基礎,但是個別的知識點還會令學生難以理解,所以教師的講解形式需要多考慮學生的綜合能力。很多教師在運用生活化模式講課時,往往因為學生的學習狀態比較消極,教學中又不由自主地變回了原來的教學模式,不僅沒有發揮生活化的教學的價值,還會讓數學教學流程變得更加復雜。所以教師在講解數學知識之前,要先結合所講解的知識點,有效地篩選生活素材,讓課堂講解變得更加直接、高效,學生才會更深入地進行學習,才能有助于學生全面地學習數學知識。
比如,講解《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時,教師可以針對教學中的知識點,為學生舉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讓學生結合不同形狀的特點去思考。比如,平行四邊形的不穩定性在生活中應用比較廣泛,如校園的電動門、運動場上的攔網;而梯形是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如梯子、堤壩和路障的橫截面。通過這樣簡單有效的舉例,可以讓學生快速且全面地學習數學知識,以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
3結束語
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教學模式對于小學數學教育具有重大意義,因此,針對該教學模式中出現的問題也要及時進行改正。教師要全面地認識到該教學模式的重要性,并且認真對待,分析錯誤產生的原因,培養學生對于數學的興趣。
參考文獻
[1]趙志川.淺談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教學的誤區及對策[J].考試周刊,2021(32):89-90.
[2]李志偉.基于核心素養下的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分析[J].理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18(12):120+137.
貴州省遵義匯川區沙灣鎮沙灣小學 陳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