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科學技術不斷進步的影響下,使信息化技術被運用到教學領域當中,發揮出良好的作用。針對初中物理教學工作來說,既拓展了具體的教學內容,又為學生營造出活躍的學習環境,使其能夠有所收獲。筆者緊密結合自身的教學工作經驗的基礎上,把初中物理教學過程當中對信息化技術的運用策略當作核心內容,對其加以展開闡述與分析,并且提出了合理的實施建議,以便有助于進一步增強初中物理教學工作的實際成效。
關鍵詞:信息技術;初中物理;教學管理;應用
引言:受到新課程改革的影響,使更多的教師開始著重進行教學方式的改革與創新。由于初中物理教材中涵蓋了很多難以理解、比較抽象的內容,以幫助學生加深學習印象的目的,教師應該加大對信息化技術的運用力度,借助此項技術,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學習資源,使教學方式不再單一化,帶給學生全新的學習感受,真正幫助學生做到學以致用,增強了其實踐應用的能力,為培養出更多的實踐型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一、借助信息化技術構建良好的教學情境
為了幫助學生加深學習的印象,進行初中物理教學工作時,教師人員需要借助信息化技術,為學生構建出良好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獲得新鮮感。通過以聲音、圖像等不同的形式,令學生學習時感受到更多的樂趣,以便完成既定的學習任務。比如:教師為學生講解人教版初中物理“機械能及其轉化”相關課程內容的過程當中,便借助先進的信息化技術,為學生播放出相關視頻,使學生能夠看到流動的水流帶動了水輪機的轉動,轉動的水輪機則形成了電能。學生經過認真觀看之后,激發了內心對于水輪機可以形成電能知識的探究欲望[1]。接著,教師適時提出相關問題:“大家在觀看完視頻以后,能夠觀察到哪些現象?”如此,促使學生能夠深入思考,達到了既定的教學工作的目標。
二、注重對信息化技術的科學利用,引導學生參與物理實驗
一直以來,初中物理教學工作開展的過程當中,教師需要注重科學利用先進的信息化技術,改變從前學生過于被動地學習狀態,使學習環境也得到了改善,依靠信息化技術的優勢,能夠幫助學生系統了解相關知識,進而主動進行學習。而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則受到了信息化技術的影響,更加直觀、形象地學習到相關物理知識。尤其在學習物理實驗的過程中,可以令其掌握很多的實驗現象,學會運用物理知識加以解釋,并且解決一些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做到了學以致用[2]。比如:教師為學生講解人教版初中物理“大氣壓強”相關課程時,包含了馬德堡半球實驗方面的內容,組織學生參與到這個實驗的過程當中,如果只要求學生把兩個半球中的空氣抽干,同時施加相應的壓力,最后可以看到無法拉開的情況,表明氣壓的真實存在,不過學生并不能知道氣壓的大小,為此,物理教師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組織學生參與到實驗模擬學習活動當中,把實驗當中的兩個半球依次以牛進行替代,兩邊的數量逐漸得以增多,搭配適合的音樂,等到兩邊被拉開之后,教師可以結合相關力學知識,為學生們進行講授,使其擁有全新的學習體驗。借助此項教學措施,即使學生能夠有所收獲,又便于其后續的進一步提高。由此可見,經過前文的論述和分析之后,從中不難看出,注重對信息化技術的科學利用,引導學生參與物理實驗可謂十分關鍵,擁有一定的研究意義與實踐價值。
三、加大對信息技術的運用力度,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
針對初中學生而言,只有激發出其內心的學習熱情,才能夠令其自主進行學習,提高學習的成就感。初中物理教學工作開展時,教師需要加大對信息化技術的運用力度,達到訓練學生思維能力的目的。比如:教師為學生講解人教版初中物理“升華和凝華”相關課程內容的過程當中,便合理運用信息化技術,為學生展示出吉林霧凇、萬里飄雪等不同的景象,學生在看到水升華、凝華時,產生了不一樣的反應。依靠信息技術具有的慢放與回放等功能,使學習內容十分豐富、多樣化,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體驗到更多的樂趣,獲取到很多不同的知識。與此同時,有關教師人員還需要參考實際的教學工作內容與目標,為學生設計出相關問題:“當戴眼鏡的人喝熱開水的時候,鏡片開始模糊,為何出現這種現象呢?”,在實現與現實生活密切關聯的基礎上,也開發了學生的智力,發散其思維,使得教學課堂的學習氣氛變得更加濃厚,提高對學生的吸引力。所以,注重合理運用信息化技術,能夠確保教學工作的質量與效果。
結束語:綜上所述,將信息技術運用到初中物理教學過程當中,能夠體現出良好的功效,確保了物理教學工作的質量達到相關規定。具體落實時,教師應該參考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制定出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在合理運用信息化技術的同時,使學生置身于活躍、良好的學習氛圍當中,能夠主動進行物理知識的學習,形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為后續的深入學習做好鋪墊。
參考文獻:
[1]胡鷹,孫宏宇,于新蕊,李思雨.淺談信息技術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實踐應用[J].數理化學習,2019,000(007):P.164-165.
[2]謝亞軍,張德元,陳思弘,李明遠.信息技術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實踐應用[J].未來英才,2019,000(021):117-119.
安徽省望江縣毛安中心學校 汪玉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