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媒體技術在科技時代下的教育領域中越來越多地被關注,經實踐調查表明,廣大教師將多媒體技術與教學內容進行的有機融合取得了不凡的教學成效,因此多媒體技術被公認為推動教育教學趨勢良性發展的優質資源。而身為高中化學教師的一員,應當積極主動地去挖掘多媒體技術的價值,以創新多媒體技術教學策略,使學生得到進步與成長。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高中化學;有效融合
相較于語文、數學等主科,化學的發展歷程并沒有多少年,但是,就是這樣一門富有活力的學科,在高中學習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它能夠占據一個極為重要的地位,不僅僅是因為它擁有自己特別的“含金量”,而且還因為其是一門容納性很強的學科,它可以全面提高學生們的科學素養。化學變化涉及的是原子內部中的電子反應,而這些粒子,如果只是依靠我們的肉眼進行直接觀看,那么肯定是看不見的,所以教師可以用一些“技術手段”,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
1多媒體技術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運用的意義
1.1有助于創設教學情景
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可以讓學生對于學習知識有思考的空間。通過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可以使學生在愉快的課堂環境中學習,進而引發學生對于知識的思考和探索。比如說,在學習過濾、蒸發等知識點時,通過多媒體的應用將這幾個名詞以生動形象的形式展現出來,學生之間可以相互提問對方與此有關的知識點,創設教學情景,提高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
1.2有助于優化化學環境
高中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一門學科,但是一些實驗對于高中生比較危險,比如,產生有毒氣體的實驗。很多學生可能比較頑皮或者在做實驗時粗手粗腳,一不小心就會將有毒氣體放入空氣中,這會對學生們的身體造成很大的危害。而通過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可以將學生做不了的但又需要看實驗現象的實驗通過視頻的方式播放出來,雖然學生不能自己動手做,但是也可以觀察一下實驗的具體過程,強化對實驗過程的印象,弄清實驗的原理。
2多媒體技術與高中化學教學的有效融合策略
2.1情境化教學,化靜為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情境化教學是多媒體技術走進高中化學課堂的重要體現。基于信息化教育的背景開展情境化教學,能為化學課堂提供更多活力,并有效實現化學教學內容的動靜轉化,即將教材中靜態生硬的知識轉化為生動性形象的動態知識,如動畫、視頻等。在這種良性轉化下,學生能產生對學習化學的興趣和熱情,多媒體技術創造的信息化知識亦能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確保更多學生參與課堂研習的基礎上,提高他們的學習專注力。
例如,在《無機非金屬材料的主角——硅》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多媒體作為主要教具進行相關知識的講解。首先,筆者會利用多媒體展示一組與硅元素有關的圖片,以此引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同時設置探究性問題,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多媒體上的圖片:圖一為原始人居住的洞穴,圖二為用茅草搭起來的房屋,圖三為用樹枝、泥巴蓋起來的房子,圖四為用石頭砌起來的石屋,用木棍、木板搭起來的房子,圖五為用水泥、磚蓋起來的房子,圖六為高樓大廈和現代居室。并讓他們思考問題:“這些看起來毫不相關的物質,在微觀組成上卻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它們都含有哪些共同的元素呢?”以圖片和提問的形式導入新課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真正投入化學課堂。接著,教師通過視頻展示水泥、住宅玻璃、汽車、擋風玻璃、光學儀器玻璃、瓷質餐具、藝術飾品等,引導學生認識了解硅酸鹽材料,并對其性質以及主要用途、組成等進行具體分析。如在玻璃的探究學習中,投影展示玻璃的主要成分以及制造普通玻璃所需要的原料,并以此引出硅酸的酸性比較問題。通過多媒體技術下的情境化教學,實現對知識的化靜為動,如此,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就更高了,學習信心更足了,整體教學也就變得更加高效。
2.2將媒體演示和實驗演示結合起來
我們都知道,化學涉及的是原子層次的研究,如果沒有一些特殊的實驗現象,我們是無法直接觀察到變化的。所以,如果想要讓學生們對一些實驗有一個更加具體的了解,那么就需要演示一些能夠產生一些“物質”的實驗。而多媒體可以讓學生們更加全面和直觀地了解到這些物質發生的一些變化。舉個例子來說,鈉,化學式為Na,其與水接觸時會發生劇烈變化。首先,它會漂浮在水上面。其次,它會發出“嘶嘶”的響聲,并且在水面上快速游動和產生一些氣體。接著,它會慢慢變成一個小球,并且不斷消失。最后加入酚酞溶液,整個溶劑會呈現出一種粉紅色。
3結束語
總而言之,身為高中化學教師的我們應當充分把握多媒體技術這一教育資源,不辜負國家給予教育事業的大力支持,以尊重學生的思想和實際行動。將多媒體技術與教學內容有機融合在一起,促進學生的全面進步與成長,以求取得最佳化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馬鋒斌.高中化學教學中多媒體技術應用探討[J].考試周刊,2020(A5):129-130.
[2]李春艷.多媒體技術與高中化學教學的有效整合研究[J].亞太教育,2016(35):192.
四川省什邡市七一中學 邱金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