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我國正處于新課程標準改革時期,如何強化教學效果、實現素質教育目標已經成為教師的核心探究課題,在此期間全體教師結合現代化教育理念優化教學內容、豐富教學形式,從根本上提高課堂的開放性,期間注重問題的設置,給予學生自主思考、自由學習的空間,深化他們的問題意識,提高他們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能力。基于此本文將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為例,詳細分析課堂問題的具體設計方法,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問題設計
受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應試教育的影響,大部分的小學閱讀教學僅僅停留在“讀”的層面,忽視了對學生的閱讀思維的培養,嚴重制約了核心素養的發展。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發揮問題的引導性作用,優化問題設計,引領學生通過問題思考文章內容,以培養學生分析能力和問題意識。
一、注重問題的層次性
語文是具有豐富的文化底蘊的學科,扎根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所以很多知識之間都存在著一定的關聯性。所以小學教師在設計問題的時候,應該仔細研讀文章,把握文章內容中的銜接點和生長點,將文章內容科學合理地融入梯度問題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和閱讀水平,將問題設置為三個等級,即基礎題、發展題、提升題。在設計基礎題時,應該將閱讀文章的核心內容融入其中,不必追求難度,使學生通過分析基礎題,可以初步掌握文章內容。在設計提升題的時候,可以將基礎題的提問方法變換形式,適當提升難度,使學生通過分析提升題,可以充分掌握文章的寫作結構和手法。在設計發展題時,應該更注重文章的深層含義,即思想感情。小學語文教師將三個梯度性問題隨著教育進度的推進提出來,這樣就可以很好地引導學生通過問題理解文章,使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更加透徹和全面。
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部編版五年級下冊《摔跤》一課的教學時,可以設計出層次性問題,引導學生進行高效閱讀。可以在學生進行閱讀前,提出三個問題,比如,文章主要寫了什么事情?體現了嘎子和小胖墩各有怎樣的性格特點?你可以學習到什么樣的精神品質?鼓勵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逐一分析出這幾個問題的答案,從而促進學生對文章進行由淺入深、由點到面的了解。
二、提取關鍵詞
文章都存在著一定的主旨內容或者中心思想,對讀者理解文章起到關鍵作用。小學語文教師在通讀文章后,可以將文章的中心主題詞設計為提問的題眼,使學生在思考問題時可以初步把握本文的中心主旨。同時,題目是一篇文章的心臟,是對文章主旨的高度概括,因此閱讀題目是讀者進行閱讀的第一步,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設計問題的時候,可以巧妙運用文章題目進行提問,引導學生通過題目對問章內容進行預測。
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部編版五年級下冊《威尼斯小艇》一課的教學時,可以運用標題設計問題。向學生提出問題:“本篇文章的標題為威尼斯小艇,那么你可以猜到本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嗎?如果你是作者,你會寫什么內容?”由此,學生會根據以往的生活經驗和閱讀經歷對文章內容進行預測,有的學生會回答:“肯定有些小艇的外觀和用途。”有的學生會猜測:“會有描寫威尼斯水城的語句。”在進行預測后,再鼓勵學生進行閱讀,驗證自己的猜測是否正確,這樣對文章的理解和記憶也會更加深刻。
三、走進課文人物內心,設置感性化問題
小學時期語文教材內的課文大部分都是作者借助簡單的語言來闡述最深刻的觀點、描繪最真摯的感情,而這些因素合在一起不但可以提升課文的深度和內涵,也能展現出課文的獨特性,所以教師授課期間的核心目標就是幫助學生讀懂文章思想情感,讓他們在產生情感共鳴的前提下對主題進行深度探究,從而提高閱讀效率與質量。因此教師必須針對課文中主人公的形象以及他們所做的事情設置感性化的問題,讓同學們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自然而然地走進人物的內心、走進作者的內心,通過回答問題實現自我提升,逐漸樹立正確三觀,實現核心素養的發展。
例如,教授部編版一年級下冊《我多想去看看》一課時,教師從分析課文主人公內心世界的角度出發向同學們提出問題:“小男孩為什么那么想去北京看看呢?”“課文中為什么出現了兩次‘我多想去看看’呢?”進而引導學生深入了解課文主人公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提高整體閱讀教學質量。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課堂是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邏輯分析能力的重要場所。而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的最佳時期,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意識到問題對閱讀教學的重要作用,通過問題引導學生文章內容,理清思路,從而有效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譚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12:277.
[2]張書紅.淺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問題設計的優化[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18(09):24.
河北省邢臺市沙河市顯德汪學區溫莊小學 楊迎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