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麗
摘? 要:隨著課程改革工作的不斷深入,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教師和家長更加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與核心素養的培養,致力于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才能使教育教學取得理想的效果。審美教育是小學教學中不可或缺的內容,良好的審美觀念對于學生品德素養的培養以及身心健康的成長有著積極作用。基于此,文章就審美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開展作出了相關分析。
關鍵詞:審美教育;小學語文教學;應用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3.2?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33-0135-02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Aesthetic Education in Chinese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
LIU Fangli? (Xihuachi Junior High School,Heshui County,Qingyang City,Gan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curriculum reform,teachers and parents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y and core literacy i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in primary schools,and are committed to promoting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so that education and teaching can achieve ideal results. Aesthetic education is an indispensable content in primary school teaching. A good aesthetic concept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moral quality and the growth of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Based on this,the article makes a relevant 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of aesthetic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Keywords】Aesthetic education;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Application research
在小學階段的教學中,語文是一門重要的學科。學習語文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對于學生人文素養、品德修養、審美觀念的提升有著重要幫助。在當前新課標的背景下,重視對學生的審美教育已經成為教育工作者的共識。因此,小學語文教師需要積極優化教學方式,將審美教育合理融入語文的教學中,使語文課堂充滿美感,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擁有美好的感受。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教師需要重視良好學習氛圍的創設,通過對語文教學內容中“美”的挖掘,為學生帶來豐富的學習體驗,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發現美、探究美的過程中去,最終形成高雅的審美情趣。
1.審美教育與小學語文教學的關系
(1)有利于學生審美觀念培養
審美觀念的培養是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審美教育具有自由性、愉悅性、形象性等特征。將審美教育融入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能夠改善傳統教學方式中枯燥、乏味的缺點,為學生帶來更加豐富的情感體驗,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提升。同時,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開展審美教育,能夠促進學生審美觀念的培養,使學生的眼界不斷開拓,進而認識形式多樣的美,不斷挖掘學習和生活中的美好,通過語文的魅力培養和提升審美觀念。
(2)有利于促進學生思維發展
對小學生開展充分的審美教育,對于激發學生的情感與探究欲望有著重要作用。審美教育能夠引導學生參與形式多樣的探究學習活動,進而更加充分地認識語文、理解語文,不斷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內在動力。通過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的分辨能力不斷增強,進而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為學生綜合素質的不斷提升奠定基礎。審美教育需要學生不斷地去發現美、創造美,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閱讀、分析、寫作等活動鍛煉自身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長此以往,學生的思維將會得到更多培養與發展。
(3)有利于學生體會語文學習樂趣
審美教育對于學生情感體驗的豐富有著重要作用,情感是審美的基礎,也是學生學習的動力之一。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趣味性在教學工作中的地位得到不斷的提升。在學習中體會更加豐富的樂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加準確地理解所學知識,同時也有利于學生學習熱情的保持。將審美教育融入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可以指引學生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去探索知識,認識美、發現美,這樣就能夠改變傳統教學課堂中單一的學習方式,學生擁有更加豐富的學習渠道,因而為學生學習樂趣的提升創造了更多機會。同時,審美教育的開展能夠讓學生感受到各類古詩詞背后的古典美、內涵美,進而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不斷增強語文學習的趣味性。
2.審美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利用古詩文提高學生審美情趣
古詩文是語文學習中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開展審美教育的重要載體。古詩文有著獨特的文本形式,因此其本身就具有獨特的韻律美、文體美,同時每一篇古詩文都飽含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內容涵蓋山川河流、春花秋樹、摯友深情、壯志雄心等多個方面,具有十分豐富的審美教育價值,不僅能夠使學生感受到別樣的美,同時也能夠起到對學生的思想教育作用,達到滲透德育教育的目的。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審美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古詩文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使學生在韻律美、文體美中保持對語文學習的熱情。例如,在教學古詩《小池》時,其中“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一句,雖然用詞簡潔,但是卻十分形象地描繪了初夏時節荷塘的生動景象,當學生讀到這一句時,可以快速地在腦海中勾勒出一幅蜻蜓在荷葉的尖角上停留的畫面,一方面體現了大自然的美麗和生動,另一方面也能夠帶給人靜謐、愜意的感受。教師可以將這一句重點標出,然后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方式將這一句詩表現出來,如繪畫、舞蹈、唱歌、擴寫等。例如,當學生選擇的是繪畫的形式時,那么學生就需要將詩句中的元素通通體現在紙上,這樣才能構成一幅完整的圖畫。此時,學生需要對小荷、尖角、蜻蜓等景物和動物的形象細細揣摩,這樣的過程便是引導學生感受古詩美的過程。當學生落筆完成繪畫時,畫面中的小荷和蜻蜓露出勃勃生機,層次豐富、富有情趣,使古詩文的美活靈活現。
(2)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觸動學生審美感受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現代教育技術的水平也在逐漸提升,為學生創造了更加生動、直觀的學習課堂,使學生在活躍的學習氛圍中學習知識、鍛煉能力。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審美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積極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觸動學生的審美感受,使學生在更加豐富的審美體驗中提升審美能力。例如,在教學《田家四季歌》這篇課文時,由于許多學生沒有親身體驗過與農田有關的四季變化,他們難以感受課文所描述的畫面,也無法感受一年四季中不同的美。此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生動美麗的四季,一方面幫助學生準確理解課文內容,另一方面也可以帶給學生美的感受。教師可以將多媒體課件分為春、夏、秋、冬四幅畫卷,每一幅畫卷都要囊括課文中對該季節的所有描述。如在“春”這一幅畫卷中,學生可以看到在春風的吹拂中,漫山遍野都是五顏六色的花朵,小草們仿佛在比賽誰長得更高,而五彩斑斕的蝴蝶或隨風起舞,或在花朵上駐足停留,滿眼都是春光明媚、萬物復蘇的美好景象。當學生感受了溫暖的春日后,教師再轉換畫面,映入學生眼簾的是嫩綠的麥苗和肥美的桑葉,為其呈現一幅“在春天種下希望”的畫卷。這樣一來,學生既能夠看到春天景色的美,也能夠看到春天農田的美,將“享受”與“勞作”相結合,帶給學生豐富的體驗,從而更加充分地觸動學生的審美感受,真正從語文的學習中得到美的體會。
(3)鼓勵學生洞察美的多樣形式
語文的教學包含了豐富的內容,每一種內容都能夠與審美教育有效的結合,而表達能力的培養則是幫助學生洞察美、發現美的重要途徑。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去探索形式多樣的“美”,然后將這些“美”以不同的形式表現出來,一方面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探究能力,另一方面也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使學生在接受審美教育的過程中實現各方面素質的提升。例如,在“學雷鋒日”到來之際,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一項以“我身邊的雷鋒”為主題的實踐任務,要求學生利用一至兩周的時間對日常生活進行觀察,盡可能多地去發現、尋找身邊的“雷鋒”,并將這些“雷鋒”的事跡記錄下來。當觀察階段的任務完成后,學生再選擇自己喜愛的方式進行表達,例如寫一篇作文、在班級中演講、制作一幅畫報、與同學表演一段話劇等等,將我們身邊美好的人物和事物進行宣傳,這樣的方式既為學生提供了自主選擇的空間,有利于其積極性的激發,同時也可以引導學生去發現形式多樣的“美”。有的學生會寫下一篇正義的路人揚善懲惡的事跡,這是慷慨激昂的美;有的學生會制作一幅平凡的人家為晚歸的學子點燈多年的畫報,這是樸實無華的美;有的學生會表演一段扶貧干部舍生忘死、服務群眾的話劇,這是雄渾壯闊的美。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體會了發現美、記錄美、表達美的全過程,既能夠引發學生對“美”更加深入的思考,使其主動去探尋、追求那些內在的美好,同時也能夠引導學生真情流露,不斷豐富其情感和精神世界,提高審美教育的深度和廣度。
(4)利用課外閱讀強化學生感知美的能力
閱讀是語文學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全面、深入的閱讀活動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提升其語文綜合水平,同時還能夠使學生不斷擴大視野、積累知識,不斷豐富其人文素養,進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不斷提高。同樣,在開展審美教育的過程中,教師也需要強化學生的閱讀活動,為學生發現美、感知美提供更加廣闊的空間,通過閱讀的積累逐漸增強其審美能力。首先,教師需要加強對學生課外閱讀習慣的培養。在當前媒體高度發達的背景下,學生接收信息的渠道越來越豐富,因而在其課余時間充斥著大量的電子游戲、短視頻等內容,課外閱讀時間被壓縮,導致學生的閱讀量處于較低水平。這樣的現象不僅影響了學生閱讀活動的正常開展,同時也產生了一系列健康問題,如近視、頸椎病、沉迷網絡等,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的成長。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先對學生作出硬性規定,要求其在每天放學后完成一定量的課外閱讀任務,為了保證該項活動的完成質量,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第二天的語文課前進行閱讀分享,隨機抽取學生簡述自己在前一晚的閱讀內容和感受,這樣既能夠起到一定的監督作用,同時也可以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其次,教師需要對學生的閱讀進行完善的指導,幫助其盡可能多地發現“美”。例如,在閱讀動植物科普類的書籍時,學生除了閱讀書本本身,還可以就里面講述的動植物開展進一步的探索,如搜索相關的圖片和視頻資料,仔細觀察動植物的外形特征,發現其中的美。這樣就能夠使學生通過課外閱讀收獲更多,不斷提升閱讀的價值。最后,教師需要積極開展形式豐富的課外閱讀交流活動,引導學生溝通探討、交換思維,達到“1+1>2”的效果。例如,定期組織班級讀書會,鼓勵學生將自己喜愛的書籍帶到學校中向同學們介紹,并相互交換書籍在課后閱讀,既強化學生閱讀的效果,在觀點碰撞中體會閱讀美,同時也實現資源的重復利用,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盡早培養學生正確的社會觀念,為學生未來的長遠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3.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是開展審美教育的重要學科,審美教育是培養學生感知力、想象力和情感意識的重要途徑。因此,小學語文教師需要積極拓展教學方法,從不同角度激發學生的審美感受,推動語文教學目標的更好實現。
參考文獻
[1]劉彤.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J].基礎教育研究,2021(1):31-33.
[2]吳旭.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審美教育的研究[J].基礎教育研究,2021(2):24-25.
[3]王斌.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強化審美教育的滲透[J].亞太教育,2020(6):91.
[4]陳瑞娟.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探究[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0,5(8):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