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波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實施,培育學生各學科綜合素質,已成為教學工作者必須達成的關鍵性目標。語文是一門培養學生審美能力與藝術表達能力的應用學科,在小學時期,教學工作者必須基于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挖掘出語文教學中的實用價值。本文將對此進行研究分析,以小學語文作文為例,積極探索如何挖掘作文的審美情趣,闡述詩化作文的具體教學思路。
關鍵詞:小學教學;語文;作文;審美情趣
【中圖分類號】G623.2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32-0145-02
【Abstract】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cultivating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in various disciplines has become a key goal that teaching workers must achieve. Chinese is an applied subject that cultivates students' aesthetic ability and artistic expression ability. In primary school,teaching staff must dig out the practical value in Chinese teaching based on the law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will research and analyze this,take primary school Chinese composition as an example,actively explore how to explore the aesthetic appeal of composition,and elaborate the specific teaching ideas of poetic composition.
【Keywords】Primary school teaching;Chinese;Composition;Aesthetic taste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大多數語文教師將語文內容堆砌,并強行灌輸給學生,從教學行為來看,欠缺了語文所傳遞的審美價值觀。小學時期的學生普遍缺乏自主意識,因而更容易沉浸在具有情趣的生活情境中,對壓抑的學習氛圍難以產生創造性思考。雖然很多教師認識到了作文作為語文教學的一部分,并且加大了教學力度,但僅僅將其作為與其他語文部分相同的層面規劃和設計教學方式,圍繞著語文成績的提升開展探究,使作文失去了應有的生活意境。教學工作者必須要明確,語文教學所培養的是學生的思想觀和價值觀,對學生的成長有引領作用,因而必須尊重學生的成長規律。所以,必須要對語文作文詩化。本文對此系統闡述。
1.小學語文詩化作文的必要性
首先,從語文作文承載的價值目標來看,學生能獨立完成作文,就意味著他們有一定的思想。作文是對語文知識內容整合及錘煉的過程,學生在日常和課外對接各種學習渠道獲取的語文元素都能在作文中得到充分展示,學生也能在作文的訓練中清晰地查看語文成果,檢驗個人的思想變化情況。可以說,作文就是學生和生活相聯系的過程,它使學生的思維產生了波動,形成了學生的思考習慣。但是這些作用產生的前提是學生必須愿意參與作文訓練,并且能夠對組合作文完成的語文知識元素有需求的拓展。因為組合作文的知識元素,如字句、詞語、表現手法、結構鋪排等,都需要經過日積月累,這是長期的過程,學生需要有意識地擴充知識量。而詩化作文,就是提升學生訓練作文積極性的關鍵,它能將枯燥而生硬的作文訓練轉換成具有意境的行為文化,使學生能沉浸在撰寫作文的全過程。
其次,從作文沉淀的文化內涵來看,學生不僅要通過作文這種媒介形式藝術表達個人對生活的感悟,也需要從作文的實踐中鍛煉個人的素養,從而養成良好的品格。有很多小學生對撰寫作文感興趣,并且能夠展現個人精神層面活躍的一面,但是反映在生活中具體的行為,卻往往表里不一。這主要是因為學生沒有將作文當成“活性”的生活伙伴,只是當成機械化的介質,缺乏創新和開拓的意識。而將作文詩化,不僅詩化了作文的語言,使學生的表達形式具有一定氣質,更重要的是,從詩化的意境中擺脫浮躁的情緒,全身心的積極生活。
最后,詩詞同樣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其中,蘊含著大量的人文瑰寶,豐富了學生對歷史地理、政治科學各種社會元素的認知,詩化作文是促使詩詞和寫作相結合的核心工作,使學生減輕了語文學習的負擔。
2.學語文詩化作文教學的具體策略
(1)教師應該更多地將詩歌引入課堂
小學語文教師必須明確,詩化作文非一日之功,它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教師也絕不能盲目地加大詩化作文的數量,使課堂教學更加壓抑,而應注重對教學環境的渲染。詩化作文,能讓學生真正形成審美理想,但是它最關鍵的目標是讓學生自主地將詩詞的風格應用在作文中,不能始終停留在指導學生完成的過程。因此,學生一定需要系統地接受詩詞的訓練,才能將作文有機結合。所以,教師首要的是將詩歌的概念引入,不能獨立地將詩歌和寫作脫離出來,也不能將作文或詩歌作為輔助彼此的工具。在以往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存在意識上的局限,總是在教學生學習詩歌的時候再根據詩歌撰寫作文,甚至有的教師并沒有讓學生針對性地進行作文專項訓練。這就促使學生很難在撰寫作文時聯想到詩歌,也無法從詩歌中獲得寫作的感悟。
例如,在學生學習《詠柳》這一首古詩時,“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是全詩的中心句,將春風比作剪刀很明顯是根據春風拂面而來的特征進行類比的,但學生在理解這句詩的過程中往往會產生一個困惑,那就是春風溫和連綿,為什么會像剪刀那樣鋒利呢?即便老師將裁出細葉這個動作補充以后,學生依然一頭霧水,反而更加困頓。春風又怎么能鋒利地剪碎細葉呢,還是回歸到春風溫和這一特征的話題上。但是如果將它用寫作思維套用,學生就能發現從多個角度對同一事物拓展,這是作文體量包羅萬象的最大特點。在作文中無論何種體裁、何種風格、何種篇幅的內容都能容納,無形之中將有嚴格格律和體裁限制的詩歌轉換,發散了學生充分的想象力。例如,《詠柳》,在作文中,將春風溫和的特征丟之鬧外,給其和細葉的聯系模擬一個生活情趣故事,如細葉格外調皮,賴在樹枝上不下來,春風心疼飽含心酸的樹枝,于是變成了另外一副模樣,將細葉裁出來。通過這種表現形式,使細葉、春風的擬人化風格惟妙惟肖,同時還增添了新的景物描寫,將樹枝等景物的心理活動烘托出來,豐富了生活中的精神價值。因而,由此來看,作文能夠賦予詩歌未盡的故事,而詩歌則能替作文涂抹絢麗的底液,兩者之間相輔相成。教學工作者必須要將作文和詩歌兩者當成形象的生活事物,使學生能夠直觀地看待對二者的學習,對每一首詩歌和每一篇作文投入人性的關懷,對組成每一首詩歌的字句、每一篇作文的符號給予充分關注,將各部分當成母親孕育的孩子,給予更多的關心。教學工作者必須要將詩歌帶到學生的生活中,擴大詩歌聯系生活的比例,引導學生用詩歌在生活各個場景表達自我、陳述價值,尤其是當學生遇到難題時,如生活和學習上社交困難、家庭中父母的不重視等息息相關的生活體驗,都可以通過詩歌的表述和創作慰藉自己孤獨的內心,找到靈魂中的伴侶,和另一個世界的想象生活對話,使個人變得堅強而勇敢,精神生活更加充實。唯有如此,學生才愿意將詩歌時刻運用,為詩化作文做鋪墊。
(2)引導學生豐富詩化的語言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很多教師具備了詩化作文的意識,也進行了各種詩歌的分類,依據各種詩歌可應用于具體作文體裁中的方面組織了詩歌鑒賞會、評論會等,引導學生交流。但是教師忽視了學生的主體積極性,小學生的最大特點是好動貪玩,很難集中于學習大量的詩歌內容,也不愿意長期沉浸在寫作的氛圍中。盡管小學生因為生活難題而對詩歌產生了聯系,從而愿意接受教師規劃的詩歌內容,但是他們并不能完全理解詩歌構成的元素,尤其是對不同詩歌傳遞的濃厚情感無法感同身受。最直觀的表現在詩化的語言形式上,它是將生硬的流水賬作文轉變為智慧通達文章的關鍵。而學生只有將詩歌中表現意境的語句提煉出來,才能結合其中的特點掌握詩化語言。例如,小學詩歌《清明》中的“清明時節雨紛紛”這一句,運用了“紛紛”這一疊詞,疊詞的運用起到了強調作用,也讓描寫意象更加具體。學生只有提煉出疊詞,然后再收集更多暗含疊詞的詩歌,對其在不同詩歌起到的作用歸納,從而得出疊詞在不同情境使用的方法。因而,學生才可以在作文中準確運用。這是系統歸納的過程,離不開學生分析和整合的能力。如果教師引導學生掌握詩化語言的過程較為枯燥,雖然思路清晰,學生依然不愿意全身心投入。而且掌握詩化語言時間較長,不能一蹴而就,教學工作者就必須帶頭示范,在生活中用詩的品質感染學生,使學生能強化個人的能力。
(3)美化語文作文教學的詩文
作文教學的詩化研究意在把詩的美,把詩的韻,把詩的氣質帶入作文,讓作文寫得像詩一樣優美、凝練,一樣充滿感情,富有創造力和想象力。在實踐中,我們發現把兒童的詩化教學引進課堂,對于錘煉學生的語言,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提高作文質量,有著獨到的功效。那么,如何開展兒童的詩化教學呢?讀詩、品詩,營造氛圍,融入生活。教師要向學生提供一些能夠有助于提高學生喜愛詩歌的書籍文集,在保留經典名著的基礎上,還要選一些輕松幽默的兒童文學讀物。教學工作者必須要拓展學生的視野,為學生規劃長期觀察事物和應用詩文的目標體系,盡可能地帶學生親身感受一些詩文中描繪的自然景物和人文風光,組織學生通過寫日記、散發摘記、雜記等各種形式提升個人的詩文能力,豐富對詩化作文的認知。在學生讀后,教師要做相應的輔導,以解決學生在讀書過程中的困惑。最后續寫讀后感來表達對于詩歌的理解,進行評選活動。
另外,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創建個人的詩文知識庫,使學生掌握自主管理分類元素的能力。例如,在生活中所見的人物、聽到的聲音、看到的景物、學到的知識等,可以通過作文形式分類,在不同的時間段分別記載不同類別的作文,然后統一儲藏留念。學生只有養成在生活中遇到任何事物都能詩化表達的習慣,才能真正地提高語文應用能力。生活是源泉。詩就在生活中,教師要引導孩子積累生活,用新穎巧妙的構思使平凡的生活現象變成一種兒童式的神奇和余味無窮的美麗。如夏天的一個下午,我帶領學生在校園組織學生站隊放學,此時雨過天晴,天空中出現了一道彩虹,孩子們仰望天空專注地欣賞著,楊小雪同學大聲說道:“大雨過后天放晴,天邊掛了道彩虹。彩虹彩虹真美麗,你是我的大跳繩。”孩子的這首小詩,從生活中來,這樣的詩才是成功的。詩需要想象,想象往往能使讀者進入奇妙的世界,使眼前有豁然開朗的感覺。甚至可以這樣說,一個好的想象,一個好的比喻,本身就是一首好詩。兒童是最富于想象和聯想的,他們總是用自己創造性的想象來認識并詮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在他們通過想象而詩化的世界里,花兒會笑,鳥兒會唱,草兒會舞,魚兒會說。“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我們要樹立這種大語文的教學觀,才能教會學生大寫的“人”。將語文作文詩化不斷地融入學生對于情的深入理解中。
3.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時代的發展,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至關重要。語文作文是語文學科的重要部分,教學工作者必須結合新時代學生的發展價值,挖掘出作文更多的價值元素。詩化作文對促進學生的創造性思考極為重要。本文對此提出相關策略,望予以重視。
參考文獻
[1]白生榮.小學詩化語文教學的策略分析[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19(04):200-201.
[2]徐王玲.小學詩化語文教學的研究[J].情感讀本,2015(20):75.
[3]許楓.小學詩化作文教學的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2021(19):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