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進城
摘 ?要:老師基本素養的形成和具備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久久為功的鍛煉中慢慢形成,真正提升學科的理論知識積淀,提升教學業務素養。尤其在初中歷史科目的教學實踐中,往往因為教學方式的固化和陳舊,教學內容的僵化和古板讓初中歷史教學的課堂效果不是很顯著。因而有必要改變初中歷史教學方式和策略,讓學生切實的投身于歷史的學習之中,從而全面、系統的掌握歷史這門課程。
關鍵詞:情景教學法;初中歷史;教學實踐;策略探析
【中圖分類號】G633.5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28-0121-02
【Abstract】the formation and possession of teachers' basic literacy is not one-off,but it needs to be formed in the exercise of long-term work,which really improves the accumulation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the discipline and the teaching professional quality.Especially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junior high school history,the teaching methods are often solidified and obsolete,the rigid and rigid teaching content makes the classroom effect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not very significant.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change 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Strategies of junior high school history,so that students can be engaged in the history study,so as to master the history course in front of and systematically.
【Keywords】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Junior high school history;Teaching practice;On the strategy
傳統教學有效性側重點往往是經過教學,看到了學生有效的進步和教師有效的成長,二者都獲得了美的體驗和情感的共鳴。然而對于確切的進步,有效的學習是什么卻沒有弄明白,對于教材設計與方案制定上關于美的體驗和情感的共鳴的設置卻不科學,尤其是在傳統教學語境下對此未做出準確回答與詳細闡述。情景教學法提出后,使“有效”這兩個字變得更加有據可依。歷史課程作為初中教學的組成課程之一,讓學生了解中國的歷史進展和世界的進展具有關鍵且不可忽視的作用。怎樣有效促進學生對歷史課程地學習和掌握,怎樣讓初中歷史教學效果更好,成為初中歷史課程教學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結合歷史教材內容,聚焦章節學習重點,優化實踐工作方式成為了突破的重點。
1. 情景教學法的基本含義和特征
(1)情境教學法的基本含義
情景教學法是指老師結合課程文本信息和內容,打造教學氛圍,創設課堂教學實踐情境,豐富課堂教學實踐形式,將課程文本信息與內容形象化地表達出來,使其課程的教學實踐效果更加的顯著。情境教學法追求的是對環境、教學場地的布置,然后引導學生置身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感受、學習與教學主體相關的內容與知識,從而提升學生對課程內容與知識的接受能力。“情境教學”其主要功能就在于可以有效引導學生的共情能力,培養學生的感情,啟發學生的思維,鍛煉學生心智品質等,因而在各個科目的教學實踐中,要結合科目的內容適當的運用情境教學法。
(2)情境教學法的基本特征
情景教學法由于其實踐性強,需要學生在課堂的教學實踐中多元互動的參加到具體的教學實施中,這也就決定了情景教學法特征多元多樣,其表現如下:
第一,課堂實踐教學形式多樣且有趣。其主要就是借助教學設備、道具等,還原教材文本內容,讓學習者在構建出的情景中進行相關內容的切實提升和真正掌握。
第二,學習者與教師的互動性強,交流頻率多,可助力學生對教材知識的學習。其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的應用,需要老師全方位的參與到具體的實踐中,與學生一起進行充分互聯互動,與學生建立共同的實踐目標,構建平等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在情景教學中沒有任何心理負擔和壓力,能夠輕松上陣,快樂學習。
第三,多方位渲染、將學生認知、情緒充分調動起來。情景教學法的開展需要結合課本知識能夠為一定的情景創設條件,可以借用信息技術,加強對情景教學的設置效果,將學習者引導到具體的情景中,從而讓學生產生課程學習興趣。
2. 現階段初中歷史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1)過于倚重教材,教學路徑單一
現階段初中歷史教學中,老師在課堂的推進中,過于的倚重歷史教材,從而導致教學路徑的單一。這種背景下的教學實踐路線,弱化了學生思維品質的打造,致使學習者在歷史學習過程中完全失去自己地思考,這樣單向的接受歷史教材內容,導致學習者失去了習得歷史情懷和認知的可能?;诖?,探析歷史教學對學生的全面培養和塑造,加強初中歷史的實踐應用已經成為了必要趨勢。同時初中歷史教學實踐沒有足夠的重視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歷史本身蘊含著價值和倫理方面的內容,對學習者思維拓展、視野打開、素養提升等素養方面有著重要促進功能。老師作為學生學習中的領路人,對于學生學習歷史思維品質的正向引導有著舉重若輕的作用,這就要求老師主動的承擔起全面發展、培育學生的重任。
(2)初中歷史教學方式僵化,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不夠
但當前在初中歷史教材知識的講解上,老師普遍存在者照本宣科的現象,老師認為歷史的教學,只需要對學生進行具體的講解就可以,部分的老師認為歷史知識重在內容的記憶和背誦,這導致學習者對歷史教材內容的理解和把握沒有到位。同時,老師在歷史課堂教學的推進中,按照課程講義和教學設計,單維度的對著學生講解相關知識與內容,學生作為歷史課堂教學的聽眾,沒有參與到課堂的教學實踐之中,沒有產生雙維度的互動與溝通,這導致學生成為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弱化了學生學習歷史內在價值驅動及塑造。因而在初中歷史教學中,老師應該改變教學策略,打開教學路徑,讓學生以第一姿態的視角參與到歷史課程的教學實踐之中。
(3)信息技術利用不足,歷史教學資源匱乏
初中歷史教學目標,一來為了讓學習者了解中國歷史,二來通過歷史的學習增強學生歷史底蘊和歷史素養以及歷史情懷。這顯然需要加強對歷史教學內容上的豐富,從而讓學習者習得更多學習內容。但現實問題是老師并沒有關注互聯網平臺的教學資源與素材,從而導致了這些教學資源與素材沒有被放置到歷史的課堂教學中。因而老師需要加強對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利用,拓展歷史教學維度,促進教師歷史教學水準。
3. 情境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探析
(1)堅持“實踐第一”、“課堂第一”的教學原則
情景教學法的應用主要在于學生參與性地提升,因而在歷史情境教學中需要以“實踐第一、課堂第一”的原則,通過“專業引領、同伴互助、交流研討、共同發展”為目標,讓學生深度的參與到歷史課堂教學的實踐中,從而通過相關的故事、歷史事件等內容的學習,提升學生歷史核心素養和價值情懷。這就要求老師能夠擁有研究學生心理的能力,依據教育規律和學生的心理特點,科學、智慧、藝術地開展教學活動,靈活地駕馭課堂教學形式,努力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比如在《夏商周時期:早期國家的產生與社會變革》章節里的第8課《百家爭鳴局面》的學習中,老師要讓學生了解春秋時期各個學派的代表人物、學生觀點、歷史影響等,老師可以按照儒家、道家、法家等學派進行分組教育實踐工作,讓每個小組扮演一個學派,深入的了解這個學派的觀點,然后讓學生根據各個學派的思想內涵討論這些思想對于當代社會發展的意義。這樣學生不僅切實的掌握了本堂課的教學內容,也能夠學以致用,結合當下時代特征,思考這些學派的思想對當下社會建設的作用,提升了學生的實踐和應用能力。
(2)立足基礎、歸于整提、追求活化,進而開展初中歷史教學實踐工作
在情境中尋找整合點、在運用中拓展發散點,這就要求老師依據課程標準,立足核心素養,用教育理論指導教育實踐,再由教育實踐提煉教育理論。并通過課例生動地闡述了課程教學內容。通過那一環扣一環的教學環節,豐富有效的課堂活動,情景教學的課堂要靈活多樣,充滿生機,堂課氛圍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在歷史教學時要找到主線,運用啟發式的問題,使“趣、情、意”三個緯度的目標有效達成。讓學生體會到歷史的價值,從而啟迪了學生的智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建立學生學習歷史的自信心。
比如在《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章節第11 課《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的課堂教學中。老師在教學實踐中緊扣主題,鉆研教材,重視學生主體地位,關注學生學習過程,將整堂課環環相扣,如行云流水般講解到位。老師通過文字的描述,還原“文景之治”的盛世情況,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力,想象“文景之治”之下的社會發展情況是怎樣的。然后老師通過隨機點名的方式讓學生回答“文景之治”當時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發展情況,從而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視角和素養,構建學生學習歷史的內在價值機理。
(3)利用信息技術,豐富歷史教學內容,活化歷史教學方式
利用信息技術,可以助力歷史教學的趣味的提升,信息技術作用下的歷史課堂教學實踐,其形式新穎有趣,設計嚴密且巧妙,讓歷史課堂的教學更加的精彩。同時老師通過互聯網,鏈接最新的教學視頻,截取最優的教學片斷,將課本內容與鏈接到的教學資源深度地融合在一起,可以通過人物對比、實例分析、整體闡釋等方式方法讓學生真正的學習和掌握歷史課本內容。
比如在《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政權分立和民族交融》章節中第16課時《三國鼎立》的課程講解中。老師利用信息技術,將魏蜀吳三國的領帶人物和關鍵人物以表格的形式列舉出來,讓學生一目了然的看三國的關鍵影響人物。老師也可以鏈接影視作品,將三國鼎立的片段節選出來,讓學生通過具體的視頻播放確切的掌握三國鼎立的相關內容。這樣“視”、“看”、“聽”的對維度融合的教學實踐路徑正是情景教學法的內在體現。這不僅能夠有效增進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學習,而且也能夠構建學生學習歷史的效能感,提升學生學習歷史的關鍵品質和綜合素養。
4. 總結語
諫往事而知來者,對于歷史學習的目的就在于此,為了切實的將歷史課本的內容和知識全面的講解給學生,讓學生能夠全方位的接受歷史知識,就需要變革歷史教學方式,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情景教學中感受歷史課程魅力,體會歷史課程價值,從而驅動學生內在性地、主動性地投入到歷史的學習中去。讓學生在初中歷史學習中能夠勤學好問,不斷增進歷史情懷以及歷史素養。
參考文獻
[1]魏杰寶.構建有效情境打造生動課堂——探析初中歷史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運用[J].科學咨詢,2020(2):138.
[2]李信升.以情見境,以境生情——淺析高中歷史教學中問題情境法的應用[C]// 2020年第一期華中教師教育論壇資料匯編,2020.
[3]孫巍溥.加涅"教學九階段"模型在高校《中學歷史教學法》課程設計中的運用——以"三線建設"為例進行的教學實踐[J].六盤水師范學院學報,2020(1):109-114.
[4]李志.基于學科素養的高中歷史概念教學的策略研究——以"古代希臘民主政治"為例[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2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