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高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學習能力,但在學習過程中依然會遇到數學邏輯性、抽象性的難題。依托情境化的教學思路,教師可以將數學難題轉化為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內容,在降低學生數學學習難度的同時,提升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構建數學高效課堂。
關鍵詞:小學數學;有效情境;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9192(2021)28-0014-02
引? 言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明確提出,數學教學的目標要從具體的事例中說明對象的有關特征,根據對象的特征從具體情境中辨別或舉例說明,學會描述數學對象的特征和由來,并將對象應用到新的情境當中[1]。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地為學生創設具體的情境,鼓勵學生在情境學習中主動探索,將數學問題轉化為具體的知識,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有效的教學情境有多種,最常見的為生活情境、問題情境、團隊情境與信息情境,教師需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進行實際分析與應用。
一、創設生活化情境,拉近學生與數學之間的距離
創設生活化情境是小學數學常見的教學方式,也是拉近學生與數學的距離的有效途徑。創設生活化情境時,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習內容,選擇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作為切入點,充分利用生活化特點,幫助學生快速在生活實踐中理解數學知識與內容,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2]。
以“小數的性質”為例,學生往往不能理解小數的性質——“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和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既然去掉0與不去掉0大小不變,那為什么還要多此一舉去掉或者添上呢?基于學生的問題,教師可以開展生活化情境教學,幫助學生從生活角度了解小數去掉0和添上0的含義。例如,首先,教師可以準備幾張超市購物小票,通過信息化手段呈現在電子屏幕上,讓學生觀察小票中的小數是否去掉了0,并說一說為什么。接著,教師可以利用分屏功能將小票中的每個小數后加上多個0,讓學生通過對比的方式看出,如果數字后面多很多個0就會導致小票的數字非常凌亂,給對賬工作帶來不便。由此,學生便能更透徹地理解了小數的性質。總之,生活化情境能夠幫助學生將數學知識和生活聯系起來,使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對生活的影響,從而使其在生活中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此外,學生通過生活中的事例掌握數學知識,能夠拉近其與數學之間的距離,從而激發其學習興趣,提高其學習效率。
二、創設問題情境,實現數學深度學習
教師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需要利用問題引導學生,讓學生通過思考問題實現深度學習,從而提高學習能力。通過解決教師設置的問題,學生能夠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從而抓住核心知識,提升對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進而實現深度學習的目標[3]。教師創設問題情境需要考慮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度和安排進行合理的引導,避免出現無效問題。
以“多邊形面積”為例,公式推導是本章節的教學重點。在公式推導過程中,教師一般由長方形面積公式推導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公式,在推導過程中過分強調長方形面積公式,導致學生未能對多邊形面積公式之間的聯系引起重視。因此,在多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問題的設置,通過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三角形面積公式與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有什么異同點?梯形面積公式與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有什么異同點?三角形面積公式與梯形面積公式有什么異同點?據此,學生便能在推導公式的過程中找到公式的相同點。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為S=ah,三角形面積公式為S=ah,從的角度出發,學生可以快速找到三角形與平行四邊形面積的關系,從而有效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為后續組合圖形面積的學習奠定良好基礎[4]。總之,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數學問題的設置體現了教師對數學教學進度的把握,有助于實現深度教學目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認識到問題情境的優勢,采取有效的問題教學策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所學知識。
三、創設團隊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創設團隊情境的關鍵在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在團隊中進行交流、合作,不斷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應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共同解決遇到的問題,從而碰撞出思維的火花,提高學習效率[5]。
以“字母表示數”為例,教材中展示小紅和小紅爸爸的年齡差距——“我比小紅大30歲”的條件,然后用圖標羅列了一些具體的式子和對應的關系,包括小紅年齡為1、2、3…時,小紅爸爸的年齡依次是1+30=31、2+30=32、3+30=33…。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在討論時將用字母表示數的邏輯融入其中,如鼓勵學生用式子表示任何一年小紅爸爸的年齡。這樣,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很快就得出a+30的式子。此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除了a,是否可以用其他字母代替,是否只能用特定的字母表示數。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學生進行溝通與交流,打破了字母只能是a的固有思維,為后續學習奠定了基礎。總之,創設團隊情境的關鍵在于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在討論過程中,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激發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走出思維誤區,提高了學習能力。
四、創設信息情境,直觀展示數學知識
中高年級數學知識具有抽象性和邏輯性的特點,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空間構建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設信息化情境可以實現數學知識的直觀化,幫助學生快速將抽象的知識轉換為直觀的形式,從而使學生快速理解知識,降低學習難度[6]。
以“圓的面積”為例,圓面積公式S=πr2容易記憶和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靈活運用。但是,學生往往不理解其推導過程,容易在實際解題過程中出現錯誤[7]。因此,在教學圓的面積時,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演示圓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讓學生了解如何用所學知識進行合理推導。一方面,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將圓分成若干份并進行拼接,在拼接的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到隨著圓被4等分、8等分、16等分……其中,每一份更像由三角形拼成的長方形。由此,學生便能基于長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引出長方形的長與圓的關系,從而得出S=πr2的公式。信息技術能夠為小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奠定基礎,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展示動態的圖形,將抽象的知識轉為直觀的形式,在降低知識理解難度的同時,提升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8]。
結? 語
綜上所述,教師可以創設生活化情境、問題化情境、團隊化情境和信息化等多種情境,幫助學生在具體的數學情境中完成學習任務,降低知識的理解難度,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鄧海英,魏亞楠,嚴卿.小學四年級學生數學情境問題解決能力調查研究:以湖南省為例[J].數學教育學報,2020,29(04):52-57.
沈君.經歷建模過程 促進深度學習:以“確定位置” 一課的教學為例[J].江蘇教育研究,2020(Z5):101-103.
廖俊杰.教師PCKg內容結構與影響因素研究:基于W小學數學教師的個案分析[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20.
李桂芳.追求情境之美,感受學習之樂:探析小學數學情境教學應用策略[J].讀寫算,2020(09):176.
潘雪松.寓藝術于教育:談情境教學模式與小學數學課堂的融合[J].小學時代,2020(08):73-74.
周元元.讓學生“插上”自由思維的“翅膀”:淺談小學數學問題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J].試題與研究,2020(28):186-187.
吳娟.情境式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有效運用[J].教育界,2021(13):58-59.
王建蘭.創設有效情境,助力數學教學[J].數學大世界(中旬),2021(02):86.
作者簡介:王金珠(1979.11-),女,福建三明人, 本科學歷,沙縣翠綠小學教務處主任,高級教師,獲省“優秀教師”、市“學科帶頭人”等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