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于提升核心素養的要求,高中語文教學中開展讀書和教育活動,不僅是學生獲得知識的途徑,更是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肥沃土地。文章立足文本創設情境、結合重點設置任務和搭建課外閱讀平臺三個方面,對核心素養下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培養展開了深入研究和分析,旨在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閱讀能力;有效培養;高中語文
核心素養的實質內涵是對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高中語文教師要意識到的是,他們的閱讀教學活動是培養這些能力的必要渠道。這時高中語文教師要做的是培養學生的讀書能力,這樣的話,學生就能夠對優秀的作品進行欣賞,進而感悟作品的思想感情,激發自己的審美情趣。除此之外,學生還能夠從作品中汲取到豐富的語文知識,這是他們培養語言能力,認知能力和文化傳承能力的前提所在。
一、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目標
新課改和新課改理念在高中語文課堂實施以來,我們可以看到,高中語文課堂的閱讀教學與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進步,高中語文教師在閱讀課上的大部分教育觀念都逐漸發生了變化。根據我國高中語文閱讀教育的相關資料,高中語文閱讀教育的總目標是適應新形勢下語文閱讀教學觀念的變化和更新,制定適合新課改的語文閱讀教學方案。目前,大多數語文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上趨于科學化、人性化,在未來的高中語文閱讀教育中,語文教師注重培養學生的高水平閱讀能力、閱讀遷移能力、閱讀理解能力,文學鑒賞能力與語文閱讀教學創新。
二、 現階段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現狀及問題
(一)以知識灌輸型傳統教學為主
中國傳統的教學方式傾向于應試教育。一些教師對考點和重點難點有很多教條化的痕跡,忽視了語文教育中核心素養的培養。這種情況非常令人擔憂,在以灌輸知識為基礎的教學模式中,大量的學生喪失了個人理解問題的能力,忽略了引導和啟發的過程,這必然導致學生基本思維和語文綜合能力的下降。當他們遇到實際問題時,不會從一個論壇上得出解決問題的結論,這種類型的教學方法完全違背了提高學生素質和基本能力的教育目標。
(二)教師不重視培養學生們的語文核心素質
在應試教育的壓力下,教師只關注學生的考試成績,沒有時間考慮其他事情。另外,教師對基礎教育的內涵認識不足,僅僅在語文閱讀中培養這樣的素質是不夠的。
三、 提升高中生語文閱讀素養的策略
(一)把智育教育與德育教育結合起來
在傳統語文教學觀念的影響下,語文教師十分重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卻忽視了對學生道德和同理心的培養。語文課堂教給學生很多閱讀技能,學生的說讀能力沒有得到控制,學生反感,或者認為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滿足老師的閱讀要求,這是重智育、輕德育、輕情感教育的結果。因此,在閱讀課教學中,既要重視對學生的智力教育,又要重視對學生的德育教育。我們還必須把智育與德育、情感教育結合起來開展教學活動,以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思想素質,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注重閱讀形式細化過程,引導學生感受文字的內在美感
在教學中,教師應能充分結合教學的實際內容,合理選擇相關作品。學生能夠理解閱讀學習過程中所包含的基本信息,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不斷積累自己的閱讀儲備,同時在學習過程中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這對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有很好的效果。在語篇拼寫指導過程中,教師應注意以下幾點:首先是讓學生對關鍵信息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使學生不斷積累自己的基本閱讀量,引導學生理解詞匯的文化意義;其次,教師要選擇具有教育意義的詞匯,讓學生不斷提高理解能力,提高文化素養。
(三)創新語文閱讀教學方式
一是將多媒體引入教學。隨著時代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是巨大的,我們必須利用好時代的紅利,將多媒體技術引入語文閱讀教學中。比如在電腦上發現語文書中相應的文字視頻和圖像,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積極性,枯燥的語文閱讀教學也會變得有趣;其次,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如果你想把學生當成一個班級,你可以做很多事情來幫助他們完成原來抽象的文本。你首先要讓他們像教這門課的老師一樣,讓學生真正享受語文閱讀的樂趣。比如:老師要多組織一些文娛活動,和學生一起玩,和他們交朋友,使他們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學習情況,既能給不同的學生體驗不同的教學內容,又能使學生喜歡上教師。
(四)立足文本創設情境,增強學生情感體驗
高中語文教師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首先需要做到的是讓學生對閱讀材料充滿探究的興趣。這一點教師可以通過情境的創設來完成,因為教師這樣做可以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讓他們對閱讀材料有著整體的感知。為了讓情境創設的效果更佳,教師此時就可以借助多媒體等教具,為學生營造一個聲色俱全的生動情境,有效刺激他們的感官,激發他們的情感。例如:在閱讀《荷塘月色》一文時,老師先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現代人的生活:玩手機、刷微博、KTV等。接下來向學生進行提問:“如果你們身處在沒有網絡的民國時代,又該依靠什么消遣度日呢?”由此將學生的思維引入到那個“日色、車馬、郵件都很慢的”年代里。當學生正在暢想的時候,老師用多媒體向學生們展示風、月、蓮的優美景色,并且配上舒緩的音樂。此時學生的腦海中就會想象到那一幅美景,在喧囂鬧市中浮躁的心靈也能夠變得寧靜下來。接下來學生就會迫切地想知道作者在文章中所描述的內容。這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就該篇文章展開閱讀,學生也因此有著很高的閱讀效率。
(五)搭建課外閱讀平臺,培養學生閱讀能力
大部分高中生進行課外閱讀,不善于利用課余時間,這就需要引導學生合理利用課余時間來讀書。要鼓勵高中生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并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找時間,擠時間去堅持課外閱讀。雖然高中生的學習任務重,但是課余時間還是有的。高中生可以充分利用課間的十分鐘,進行課外閱讀,每分鐘讀三四百字,十分鐘就能讀一個短篇文章。還可以利用中午午休的小段時間進行課外閱讀,雖然時間短,但是長期積累下來,就會是很長的時間。此外,高中生還可以充分利用晚上睡覺前的一些時間,養成睡前看書的習慣。高中生如能夠利用零碎的時間堅持課外閱讀,那么就一定會解決閱讀時間有限的難題。
量的累積才能夠達到質的飛躍,高中語文教師課堂閱讀教學的時間、空間和教學內容都是有限制的,進而導致學生的閱讀量大大不足。這樣的話,學生的閱讀能力就無法得到真正的提高。因而高中語文教師必須要引導學生進入更廣闊的閱讀空間,進而不斷地充實自我,并且有效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在此過程中,教師不能夠把控學生課外閱讀材料的選擇,但必須要進行檢查,因為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并不是很強。例如:在進行了《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這篇文章的閱讀教學之后,筆者就為學生布置了閱讀名著的課外任務。至于選擇哪部名著進行閱讀,那就要看學生自己的興趣愛好。此時筆者只會要求學生將選定的名著名展示給筆者,進而讓筆者判斷其閱讀的價值和意義。為了讓學生在此過程中培養并提高閱讀能力,筆者會為學生布置一定的閱讀任務,并且要求他們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任務,最后教師還會讓學生依次上臺講解自己的閱讀感受以及閱讀收獲。這樣的話,學生就能夠在課外閱讀中開闊自己的眼界,有效培養自己的閱讀能力。
(六)尊重學生獨特的閱讀方式和情感體驗,提倡個性化閱讀
學生個性的差異使他們的閱讀習慣不同,有的喜歡單獨看,有的喜歡大聲朗讀,有的喜歡看周圍的人,老師應該尊重他們的閱讀方式。新課程要求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人和事有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因此,我們不能“打死”部分學生明顯有失偏頗的觀念或評價。尤其是在閱讀初期,學生的閱讀興趣膚淺而脆弱,一個小小的打擊,就會使學生從此厭惡閱讀,從而挫傷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因此,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對其進行有效的引導。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不應簡單地把結論告訴學生,而應引導學生獨立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這一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主體,并充分發揮教師的領導作用;不能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讓學生自由閱讀。當然,由于教師的思想深度、文化水平、生活體驗都高于學生,所以在閱讀教學活動中,除了讓學生發揮創造性和充分的感知能力外,教師必須在適當的時候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教學支持,特別是在閱讀能力差的學生中,教師對學生的支持尤為重要。只有真正做到這一點,學生才能達到最佳的自主閱讀水平,才能充分發展自己的能力。
(七)培養廣泛的閱讀興趣
幾年來,在考試指揮棒的指導下,在考試功利的陰影下,很多教師擔心課外讀書會剝奪課堂上的課時,影響教育成績,使校內的課外讀書歸于烏有。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對讀書沒有興趣,讀書的視野也被限制了。作為語文教師,有責任讓學生恢復自信,恢復興趣,擴大視野,重視培養學生對讀書的興趣。
第一,充分利用教室這個主戰場,充分利用我們的教材模塊(探究、名作導讀及整理讀本),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在教室里進行的讀書教育是學生直接進行讀書活動的主體,教師讓盡量為學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學習和探究的時間和空間。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經歷了質疑、懷疑、失敗、成功等各種心理體驗,將逐漸提高自己的閱讀興趣和能力。
不能忽視的是,在重視課堂閱讀的同時,不要忽視課外閱讀。在人文精神濃厚的優秀作品中,學生從中汲取了豐富的人文精華,滋養著自己的精神家園。并且,課外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是對學生獲得多元的信息,進行終身學習。如何加強學生對課外閱讀的指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已成為一件刻不容緩的事情。
(八)舉辦新書閱讀會
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閱讀文章,可以讓他們真正積累豐富的閱讀經驗,欣賞一些優秀的文章,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語文教師可以定期組織學生舉行新書閱讀會,為學生提供大量優秀的閱讀資源,擴大他們的閱讀范圍。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和圖書館為學生尋找一些高質量、最新的閱讀材料,如各種有趣的故事、風土人情、名勝古跡、古詩詞等。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擴大知識面;只有量變才能實現質變,只有多讀多看,才能充分理解語文課本中散文、小說、詩歌的文學知識,并在實際閱讀中深刻理解這些文本中的情感和意義。
總之,語文閱讀教育是高中語文教師教育的重點所在,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性格特點和學習基礎為他們進行閱讀教育策略的制訂,并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此時老師知道,他們的教育目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達成的,他們從促進學生的感情體驗開始,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最后有效地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走向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基于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2021(43):21-22.
[2]核心素養視野下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問題分析[J].2020(44):22-23.
[3]張建輝.基于核心素養背景下打造激情語文課堂的實踐研究[J].發明與創新:職業教育,2021(5):57+61.
作者簡介:
陳自明,甘肅省定西市,甘肅省隴西縣文峰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