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朝暉
摘 要:尋烏調查突出問題導向、踐行為民宗旨、堅持唯實原則,其所具有的唯實求真精神對于基層檢察機關開創檢察工作新局面具有重要意義。步入新時代,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基層檢察機關需要繼續弘揚尋烏調查精神,厚植為民情懷,自覺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堅持唯實原則,不斷改進、創新工作方式方法;堅持求真務實工作作風,推動基層檢察工作轉型發展。
關鍵詞:尋烏調查 唯實求真 檢察 啟示
重視并善于開展調查研究,是我們黨寶貴的優良傳統。1930年5月,毛澤東同志在深入尋烏開展20余天大規模社會調查的基礎上,整理出著名的《尋烏調查》。習近平總書記十分注重調查研究,明確指出“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并且強調“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更沒有決策權”。[1]步入新時代,弘揚尋烏調查精神對于基層檢察機關走好檢察長征路,開創檢察工作新局面具有重要意義。
一、尋烏調查的特點與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毛澤東同志1930年在尋烏縣調查時,直接與各界群眾開調查會,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這種深入、唯實的作風值得我們學習”[2]。
(一)尋烏調査突出問題導向,力求解決實際問題
關于開展尋烏調查的原因,毛澤東在《尋烏調查》前言中寫道:“……關于中國的富農問題我還沒有全般了解的時候,同時我對于商業狀況是完全的門外漢,因此下大力來做這個調查。”[3]他在 《關于農村調查》中寫道,“我作了尋烏調查,才弄清了富農與地主的問題,提出解決富農問題的辦法,不僅要抽多補少,而且要抽肥補瘦,這樣才能使富農、中農、貧農、雇農都過活下去”[4]。正是通過尋烏調查,毛澤東掌握了土地分配的實際情況,在此基礎上形成了適合中國國情的土地革命路線和土地分配的正確原則,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由此可見,要想解決好實際問題,真正發揮調查實效,就要增強問題意識,善于發現問題,突出問題導向,為調查工作指明方向。
(二)尋烏調査踐行“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的為民宗旨
尋烏調查蘊含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為民情懷。在毛澤東看來,群眾一切的實際生活,具體到吃飯、穿衣、柴米油鹽、疾病衛生、 婚姻、住房等,都是中國共產黨應高度重視的問題。比如,毛澤東調查發現,尋烏有高達40%的農民剛打下禾交過租就沒有飯吃。關于“賣妻鬻子”的傳言,毛澤東特別與尋烏的三個農民開調查會,細問的結果是“他們三個村子里都有這種事”,并把變賣的錢用來還債、果腹。尋烏調查真實客觀地反映了當時百姓的境遇,為黨在土地革命斗爭中將解決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相關的各種問題作為工作的重要方面,打下了堅實的決策基礎。同時,毛澤東始終尊重群眾、相信群眾、依靠群眾開展調查研究。在調查期間,他走大街、串小巷,到農家、商店、作坊、集市走訪, 虛心向人民群眾請教,把人民群眾當作“可敬的先生”,使群眾在他面前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為開展調查提供了許多詳實的資料。
(三)尋烏調査堅持唯實原則,注重采用科學調查方法并客觀看待調查存在的問題
尋烏調查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唯實原則。首先,結合實際情況確定調查對象。之所以選擇尋烏進行調查,毛澤東在《尋烏調查》前言中寫道,“尋烏這個縣,介在閩粵贛三省的交界,明了了這個縣的情況,三省交界各縣的情況大概相差不遠”[5]。其次,詳細擬定調查提綱。為了使調查研究深入細致,毛澤東在掌握一定情況的基礎上,精心擬制調查綱目,共列出5個大目,每個大目之下又列出細目,在細目之下又列出作討論式調查的具體問題。[6]最后,客觀看待調查存在的問題。毛澤東指出,尋烏調查“有個大缺點”,“就是沒有分析中農、雇農與流氓”;在“舊有土地分配”問題上,“沒有把富農、中農、貧農的土地分開來講”。[7]客觀指出調查中的問題與不足,充分體現了毛澤東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毛澤東在尋烏調查中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為科學制定各項政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尋烏調查對檢察工作的重要啟示
(一)厚植為民情懷,自覺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
進入新時代,人民群眾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8]“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要求各級檢察機關應通過充分履行檢察職能,解決好人民群眾的操心事、揪心事、煩心事。而在司法實踐中,部分基層檢察機關還存在釋法說理不充分、辦案效率不高、群眾工作水平不高等問題,極大地影響了人民群眾對檢察工作滿意度的提升。弘揚尋烏調查精神,要厚植人民情懷,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理念,以“三個效果”的有機統一引領檢察工作。檢察工作不僅是要“過得去”,更是要追求“過得硬”,決不能只停留在辦案“不違法”的底線水平,還應多做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感、滿意度的釋法說理工作、矛盾化解工作等。要聚焦法治領域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履職盡責。基層檢察人員所辦理的案件絕大多數是發生在群眾身邊的常見多發案件,與其他重大疑難復雜案件相比多是小案,但該案件對涉案人及其家庭來說都是“天大的事”,是關乎公平正義的大事,要求檢察人員在辦案中將天理、國法、人情融為一體,讓司法有力度更有溫度,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二)堅持唯實原則,不斷改進、創新工作方式方法
當前,一些基層檢察人員還存在司法理念落后、工作方式簡單等問題,辦案能力與水平難以適應檢察事業發展需要。在這種情況下,弘揚唯實求真的尋烏調查精神就更加具有現實意義。要善于把握新形勢下檢察工作的新特點,利用好以“案-件比”為核心的案件質量評價指標體系,不斷提升辦案質效。要認真學習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的指導性案例和典型案例,學習領會如何將新發展理念落實到檢察履職辦案中,總結司法辦案規律,不斷改進、創新工作方式方法。要杜絕就案辦案、機械辦案,通過個案辦理,認真梳理司法實踐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以及案件背后的社會問題,從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的角度出發提出改進舉措。
(三)堅持求真務實工作作風,推動基層檢察工作轉型發展
當前,基層檢察工作面臨很多實際困難。基層檢察院在推動各項檢察工作協調發展,落實檢察官業績考評機制等方面面臨很大壓力。筆者認為,基層檢察院領導干部作為關鍵少數,要堅持求真務實工作作風,推動基層檢察工作轉型發展。要深刻了解制約基層檢察工作高質量發展的瓶頸問題,找準推動基層“四大檢察”全面協調充分發展的關鍵點和切入點。要當“領頭雁”,增強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使命感和責任感,還要履行好“一崗雙責”主體責任,堅持“嚴管就是厚愛”,用嚴管帶出一支讓黨放心、讓人民滿意的隊伍。要“善辦案”,能夠沉下身子、主動出擊,扎扎實實幫助群眾做好事、解難事、辦實事,以司法人文關懷增進人民群眾對檢察辦案的認同。要注重釋法說理,多運用群眾熟悉的話、接地氣的語言講清講透法理、事理和情理,把釋法說理貫穿于檢察辦案全過程。
三、尋烏調查精神指引下的尋烏檢察實踐
步入新時代,尋烏縣人民檢察院(以下簡稱“尋烏縣院”)傳承尋烏調查精神,堅定“忠誠唯實、崇法守正、奮勇爭先”發展思路,努力打造“人少但貢獻不能少、院小但作為不能小”的品質院、唯實院、黨建引領特色院。
(一)堅持忠誠唯實,把“講政治、顧大局、謀發展、重自強”的要求落到實處
堅持黨建引領,努力從政治高度認識和處理業務和隊伍建設中遇到的問題,確保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檢察隊伍、指導檢察實踐。尋烏縣院把旗幟鮮明講政治融入檢察履職,與縣工商聯會簽《服務保障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機制的實施意見》。落實寬嚴相濟刑事司法政策,持續抓實司法救助、“群眾來信件件有答復”等一系列為民實事。把政法隊伍教育整頓與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有機結合,持續深化紅色教育。依托尋烏調查紀念館、圳下戰斗舊址和羅塘談判舊址等紅色資源常態化開展主題黨日活動,定期開展“我向國旗報個到”和“尋檢榜樣”評選,每周五定期開展志愿服務,讓紅色基因于潛移默化中深植干警內心。
(二)堅持崇法守正,把切實提升案件辦理質效作為工作動力
尋烏縣院克服案多人少困難,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業務工作,切實做到在辦案中監督、在監督中辦案。除堅決落實“捕訴一體”辦案機制外,尋烏縣院不斷加大辦案力度,在全院干警的共同努力下,民事行政檢察工作取得新突破,公益訴訟檢察辦案數量上升,“案-件比”持續下降并保持在1:1.2以下,辦案質效得到顯著提升。此外,創新工作機制,加強與公安、法院、司法局以及有關行政機關的溝通,強化公共關系建設,為充分檢察履職營造良好的環境。
(三)堅持奮勇爭先,把增強能力建設作為重要抓手
尋烏縣院著力加強能力素質建設,加大干警培養力度。運用好廣東省惠州市人民檢察院對接幫扶平臺,選送干警跟班實訓;開展“三亮三創”活動,實行信息宣傳調研目標責任制;開設“尋檢講堂”,讓領導干部、業務骨干上臺講課等。由尋烏縣院青年干警組成的“尋檢說法”線下法律志愿者服務團隊,在全縣100多個志愿服務項目中脫穎而出,獲得第7名的好成績。尋烏縣院先后榮獲全省、全市文明單位,連續多次獲評全市檢察機關考核先進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