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麗丹
摘要:隨著時間的推移,小學生積累的語文基礎知識會越來越多。他們將不再滿足于單方面地接受知識,學習技能,還希望有機會將這些知識技能進行有效的應用。而不論是口頭還是書面上對語言知識技能的應用,都是學生的一種表達,都反映著學生渴望通過這種方式與他人進行交際溝通,其最終呈現出的結果代表著學生的語用能力,也就是對語言知識技能在交際表達方面加以使用的能力。本文以深度學習為切入點,從小學生語用能力培養現狀及其培養策略兩個主要方面展開對于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相關討論,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深度學習;小學語文;語用能力
所謂教育領域的深度學習概念,源自于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指的是一種高水平的對知識技能進行認知加工的學習方式,它基于的是學生主動且有效的理解,而不是教師的“灌輸”。深度學習決定著小學生的語用能力水平,反之,小學生的語用能力能夠反映出他們到底有沒有在小學語文課堂上進行深度學習。因此,為了培養小學生的語用能力,教師必須從深度學習的角度去設計和組織教學工作,要以學生的理解為基本的教學標準,對小學語文課堂進行全面的優化與改造。
一、小學生語用能力培養現狀
總的來看,我國小學生的語用能力培養工作質量是在逐步上升的。越來越多的教師認識到要在課堂上激發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要與學生進行充分的溝通和交流。在更加頻繁的課堂互動中,小學生的語用能力一定能夠得到鍛煉。但是,其中也存在一些問題。首先,部分教師其實還沒有建立起明確的語用能力認識,所取得的培養效果只是一種連帶效應。其次,一些小學語文教師在培養學生語用能力的方法上存在問題,大都是組織學生進行機械的語言文字知識應用訓練,并不能發揮出真正的能力培養作用。
二、深度學習視角下的小學語文語用能力培養策略
1、鼓勵預習中的思考
小學生語用能力的培養是一個整體過程,應該滲透到小學語文課堂的各個環節中去。因此,首先應該注意的就是預習環節。教師應該改變過去那種簡單且機械的預習組織方式,給學生創造更大的應用語言文字知識進行實踐的空間。鑒于小學語文學科的預習總是離不開閱讀,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在預習閱讀中進行獨立思考,嘗試去得到屬于自己的理解,要將自己之前獲得的各種相關知識經驗都應用到預習的閱讀實踐中去。這樣一來,預習將成為學生語用能力提升的良好開端。
例如,在預習《蝙蝠和雷達》的時候,教師應鼓勵學生通過工具書或互聯網去仔細閱讀課文,聯想以往的生活經驗中有哪些闡述了與課文類似的道理,表現了人類從動物的特征上吸取經驗,將自己的思考寫下來。第二天上課的時候,鼓勵學生分享他們的預習體會,引導學生展開交流探討。這樣就通過預習完成了一個比較全面的語用過程,學生通過書寫和口頭表達鍛煉了自己的語言運用能力,同時又有效提升了預習效果,帶給了學生與以往相比更加新鮮和充實的預習體會。
2、增強課堂上的體驗
預習的下一個階段就是課堂上的教學活動。通過對以往小學語文課堂的觀察分析可以發現,小學生的語用能力培養是很不充分的。不少教師習慣自己占據課堂上的主體角色,學生在很多時候只能被動接受教師的教學。這樣會使得學生缺少課堂上的語用體驗。而且,有效的預習會使得學生產生強烈的表達愿望,滿足小學生的心理需求。所以,教師應該組織更多且更豐富的課堂教學活動,創造出大量能夠鍛煉小學生語用能力的機會。
例如,在學習《牛和鵝》的時候,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分角色大聲朗讀,或者指導學生利用預習得到的收獲對課文進行一定程度的改編后表演出來,加深學生對不同的語言運用形式的體會,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又如,在學習《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時候,教師應該讓學生在課堂上寫出自己理想,以及為了實現這個理想應該怎樣做,通過寫作來訓練學生書面表達方面的語言應用能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認知加工的完成,實現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目的。
3、推動教學后的應用
課堂教學后在各種場景下的語言應用,反映著學生語用能力的成長情況以及教師的教學效果,還能起到幫助學生進行深度學習后的鞏固的作用。一般情況下,課堂教學后的應用會通過口頭與書面兩種形式表現出來,又以口頭表達為主。教師對于教學后應用的介入能力比較有限,不能隨時對學生加以指導,但可以給學生提出深度學習視角下的意見建議,幫助學生獲得盡可能好的語用能力提升效果。
例如,在學習過《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之后,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小組,要求所有同學回去之后都要搜集整理某個科技領域的資料信息,然后分享給組內的其他同學,提醒大家在分享的時候可以模仿課文的結構來進行。這項語言應用活動能夠開拓大家的視野,增進語言應用的趣味,從而得到學生的歡迎。在取得較好的效果之后,教師應在與學生商討之后,將之轉化為一項長期的語言應用活動,根據課堂教學內容的變化不斷變換小組分享的主題與形式,培養起學生在語言應用上的良好習慣,促進其自主成長。
總之,語用能力培養應該是小學語文課堂的核心任務。語文知識技能所包含的聽、說、讀、寫四個方面,本質上都屬于對語言知識技能的應用。而且,只有調動起小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才能幫助小學生完成認知過程,實現深度學習,將教材上的知識轉化為其能力的一部分。希望廣大小學語文教師能夠對深度學習和語用能力進行更多的研究,創造出越來越高的教學質量。
本文是建甌市2020年度教育科研專題課題——建甌市第四屆教育系統優秀人才項目“基于深度學習理論下的中年級學生語用能力培養策略研究”(課題立項批準號C20020)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洪勝.改變小學生語用窘境的有效途徑[J].中國教育學刊,2019(09):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