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先
摘要:本文從傳播中國文化和提升學生素養兩個方面分析了高校英語教學培養學生文化自信的意義,并且從跨文化教學、開展實踐活動、提升教師水平和豐富課程內涵四個方面分析了基于培養文化自信導向下的高校英語教學改革方法,希望能為相關教學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文化自信;英語教學;教學改革
前言
我國在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經濟硬實力和文化軟實力都在不斷提升,國際影響力與日俱增。高校作為培養人才的主要場所,需要積極響應時代發展的主體。在文化自信導向下,需要在加強大學生英語專業素養的同時,培養學生文化自信和綜合素質。
1高校英語教學培養學生文化自信的意義
1.1傳播中國文化
大多數高校會開設英語必修課,在高校教師進行英語課授課時,不可避免地會講解到西方獨特的文化。教師在講解西方文化時可以將西方文化與傳統東方文化相對比,讓學生能夠在學習中獲得文化自信。而英語作為一種國際通用型語言,在進行中國文化宣傳講解時會作為通用語言使用。所以,為了提升大學生文化宣傳能力,教師可以把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內容融入到課程教學中,這樣不僅能夠豐富英語課程內容,提升學生學習興趣,也能夠使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掌握傳統中國文化,從而為傳統文化的宣傳和發揚光大打下宣傳基礎。
1.2提升學生素養
優秀傳統文化不僅能夠記錄下我國發展的歷史,還能夠呈現出傳統中華民族的精神素養,屬于我國民族文化的根基和重要成分。在高校英語教學中展開以文化自信為導向的教學,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我國傳統優秀文化背后的意義,從而使學生能夠在學習中受到傳統文化熏陶,全方位地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水平。除此之外,在英語課進行傳統文化教學還能夠展示出西方文化中的人文性質,讓學生能夠在對比中對東西方文化融匯貫通,更為全面和完善地掌握多種文化內容,豐富學生精神世界[1]。
2基于培養文化自信導向下的高校英語教學改革方法
2.1跨文化教學
由于高校英語課程主要以教授英語知識和西方文化為主,要想實現基于培養文化自信為導向的高校英語教學,就需要教師將中國傳統文化和現代以西方為主的文化相結合,在教學中得以全面呈現,使英語教學能夠實現跨文化教學效果。首先,在教師進行詞匯教學時將西方文化融入其中,大學英語教學內容中有很大一部分的詞匯都根據歷史發展而來,具有較為深厚的文化內涵。教師在進行詞匯教學時要加強對詞匯背后的文化宣傳力度,并且結合東方文化特點來進行教學。其次,為進一步提升學生文化自信,需要教師仔細選擇英語課程教學內容,使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能夠較為流暢地將傳統文化內容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切忌生硬插入傳統文化內容,以免降低教學質量。最后,在高校設置英語課程時,應該適度根據學生掌握情況來變更英語課程難度,以免基礎較差的學生無法跟上英語課堂教學,導致學生產生厭學心理。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把一些傳統文化作品融入教學中,讓學生能夠在興趣指引下學習。
2.2開展實踐活動
為了在英語教學中創造出較為良好的學習氛圍,從而帶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定期開展一些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豐富英語知識。由于語言類學科和國際天然接軌,教師可以定期組織國際學院學生和其他學生進行交流,通過英語角的形式來鍛煉學生英語口語水平;為提升學生文化自信,可以讓學生和國際學院學生就“介紹家鄉文化”這一主題開啟交流活動。這樣既能夠幫助留學生盡快適應中國生活,還能夠加強外國學生對中國文化的文化認同感。學校也可以適當利用歐洲傳統節日和中國傳統節日來展開教學,通過在節日中開展具有特色的文化活動,讓學生既能夠在活動中參與到傳統文化中,也能夠參與到西方文化中,從而加強學生的表達能力和綜合文化素養。在開展傳統文化教學中,教師也可以適當引導外籍學生參與到傳統文化中,比如在端午節可以和外籍學生一起包粽子,中秋節可以為外籍學生發月餅等。這種方法既能夠增強外籍學生的歸屬感,讓外籍學生感受到中國傳統優秀文化,也能加強本國學生的文化自信。
2.3提升教師水平
由于在教學工作中,教師承擔傳播知識和傳遞文化的重要作用,所以為了完成基于文化自信背景下的高校英語教學改革,就需要整體加強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活動組織能力。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主要負責者,要樹立起終身學習的意識,不僅要不斷提升英語教學能力和西方文化教學能力,還要提升教師的傳統文化素養和文化自信,將文化自信融入到教學內容中,從而使授課能夠起到感染學生的效果,加強學生的傳統文化水平。其次,教師也是教育教學改革的主要參與者,為了使高校英語教學更適合進行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宣傳,教師應該積極對現存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進行改良,在進行教學素材選擇時要選擇可以展現中國傳統文化的教學素材,從而起到在英語課堂上提升高校學生文化自信的效果。除此之外,由于現代信息技術發達,教師也可以在教學中增加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比例,提升英語課堂的趣味性和靈活性,全方位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學工作。
2.4豐富課程內涵
由于文化自信是在學生通過比較和判斷等一系列心理實踐之后,對傳統文化生命力產生自信的一種心理狀態。文化自信的前提是理解中國傳統文化、信任傳統文化。要想有效加強大學生的文化自信,就需要教師在進行教學內容時把中國傳統文化作為一項必要的教學任務來完成[2]。教師可以在用英語介紹西方價值觀時適當引入中式價值觀念和道德規范等內容,讓學生能夠了解傳統文化在現代中蓬勃發展的現狀,增強對傳統文化的文化自信心。除此之外,教師也應該培養學生自主發揚我國傳統文化的能力,讓大學生能夠主動承擔起宣傳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義務。值得注意的是,在進行傳統文化教學培養時,教師應該拒絕文化封閉主義以及狹隘民族主義的影響,應該培養大學生開放、包容的心態。
結論
文化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體,為了能夠使高校英語教學符合時代發展需要,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教師應該在教學時加大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入力度,使學生能夠充分提高文化自信。
參考文獻
[1]別俊玲.基于文化自信導向的高校英語教學改革[J].英語廣場,2020 (36):90-93
[2]趙雪梅.基于文化自信導向的高校英語教學改革策略[J].校園英語, 2020(35):62-63
課題項目:合肥經濟技術職業學院2020年省級教學研究項目“后疫情時代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高職外語教學融合實踐的可行性研究—以合肥經濟技術職業學院為例”(項目編號:2020jyxm1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