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杰
【摘要】本文將立足于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實際情況,從“結合情境教學法引導,分析問題找方法”“融入生活化教學探究,提高運用有效性”“借評價開展法治滲透,多元視角提素養”三個方面出發,對如何深化學生道德與法治素養進行分析探究。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實踐探究;多元課堂
前言:
道德與法治作為基礎教學最為重要的學科之一,不僅僅關乎學生素養,更與學生基礎素質息息相關,想要充分發揮教學價值,營造高效的道德與法治課堂是十分必要的。任課教師對于道德與法治多采取刻板講授的方式方法,長此以往無法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就需要任課教師能夠結合教學情境,真正做到構建完善的教學情景,讓學生能夠設身處地的思考問題,運用道德與法治的思維進行充分反思。讓學生這正走入生活,成為道德與法治的宣傳者與踐行者,實現課堂教學的本質真正得以深化。
一、結合情境教學法引導,分析問題找方法
情景教學的搭建是教學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這既是指通過任課教師深化啟發學生的學習思維,尤其是之于信息技術這一學科,只有真正讓學生進入課堂,理解信息技術的優勢與長處才能充分提升構建高效課堂,這就需要任課教師能夠根據恰當教學重難點進行情景搭建。以《在集體中成長》一課程教學為例,任課教師可以一進到學生試想幾個問題,“如果班級之中只有你一個學生,你的生活是什么樣子呢?”“當你遇到困難沒有可以求助的小伙伴你又有什么感想呢?”“當有喜悅的心情后沒有一同玩耍的小伙伴,是是否會感覺到失落呢?”此時學生則會陷入沉思,這是因為學生已經萌生了對于集體的相關概念。在這一過程之中,任課教師再進行課堂教學引入,學生也能了解集體的內涵,知道集體對個人成長的重要作用;提高在集體生活中關愛他人、為集體爭得榮譽的能力;增強個人在集體生活中的責任意識,認同集體主義原則。這樣一來,學生能夠積極承擔責任,敢于對集體負責,形成良好的德育素養,這就是道德行為進步的重要體現。
二、融入生活化教學探究,提高運用有效性
道德與法治教學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關,因此想要實現的高效課堂的構建則離不開任課教師生活化指引,只有通過生活化教學的例子進行深度引導,聯動課堂教學的重點難點才能促進學生深化道德與法治思維,助力充分落實相關能力,提升自身素養。以《揭開情緒的面紗》一課程教學為例,人的情緒是復雜多樣的,各種各樣的情緒豐富了我們的生活。情緒又可以分為基本情緒和復雜情緒。任課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思考,自己分別都有什么情緒呢?學生說:“主要有喜怒哀樂四個種類,還有許許多多的小情緒。”教師接著詢問:“那實際生活之中,是什么引起同學們的這種情緒呢?”此時學生們可以結合學生暢所欲言,有學生說:“情緒實則是我們情感態度的一種體現,隨著我們年齡的成長我們要逐漸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否則會因為自身情緒而傷害他人。”還有學生補充:“情緒也需要釋放,我們在實際生活之中可以與自己好朋友分享自己的情緒,這樣一來既能減輕情緒的影響因素與影響結果,也能真正給予情緒以青春的色調。”在這樣的教學引導下,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正確的抒發情緒,這能夠全面深化學生對于情感的認知,讓學生能夠在無形中理解重難點。
三、借評價開展法治滲透,多元視角提素養
針對于評價體系的深化思考是教學之中重要一環,科學、全面的評價能夠為學生的進一步學習進行客觀、正確的判斷與指導,能夠引領發展,促使學生在音樂學習中穩步提升。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之中可以運用師生相互評價的概念,彌補教學漏洞,提升學生學習素養。以《法律在我們身邊》一課程教學為例,任課小時可以指導學生說一說自己喜歡的教學方式,此時就有學生反饋在法律教學的過程之中,學生想要看到更多的實例,這樣一來學生則能真正了解法律的意義。任課教師吸納評價要求,進行課堂案例搭建,如任課教師隨機抽取一名學生來扮演校外人員,這名校外人員恐嚇威脅班級學生,造成他們不敢只身回家,逃避學習,此時指導學生思應當如何進行抉擇呢?此外,任課教師還可以截取《法制生活》之中與學生息息相關的小案例,讓學生能夠對應課本知識在學習的過程之中充分思考能夠拿起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真正實現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成為法律宣傳小達人。這樣一來,學生能夠更加全面認識到法律的意義與價值,這對于提升學生法律思維具有重要幫助。
結束語
綜上所述,道德與法治教學深化是十分必要的,需要在實踐課堂中充分挖掘學生基本學習水平,基于學生學情狀況進行全面深化指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沿著生活化教學的方向,用特色的有效的教育手段針對性地開展道德與法治教育,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理論知識,也能夠讓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知識很好地聯系起來,在無形中將學生培育成有責任、有擔當的優秀公民。在以后的實踐教學過程中,筆者將持續關注“新課改背景下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探究”這一重要課題,以期真正提升學生素養,完善學生道德與法治的相關水平。
參考文獻:
[1]莫素斌.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生活化教學的探索與實踐研究[J]. 教育觀察(下旬), 2017, 006(004):134-135.
[2]符晶晶, 張家斗, 尹德志. 淺談初中思想品德課中的情感教學[J]. 改革與開放, 2015, 000(016):91-92.
[3]何海翔. 道德法治類電視節目指向分析——以山東衛視《道德與法治》為例[J]. 中國廣播電視學刊, 2015, 000(004):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