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現代教育教學的發展,從學生切身利益出發,各科教師不斷向課堂要效率,追求高效課堂。中小學音樂課堂也是如此,基于此,本文探討了中小學音樂教學中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
關鍵詞:中小學音樂;高效課堂;創編
當前,社會的不斷改革與發展也提高了對人才的需求,積極促進教師轉型,培養創新型教師,已經成為了新時代的重要任務。音樂教師應當打破思想的禁錮,擺脫傳統音樂教育理念的束縛,與時俱進,不斷革新自身的教育觀念,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創新,積極打造高效的音樂課堂。
一、教師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的音樂素質
在中小學教育課程中,音樂課程的實踐性更強。在平時教學中,音樂教師除了教授一些基本的樂理知識外,也更加重視音樂實踐。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自身的音樂素質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教學效果。中小學生年齡小,由于認知的局限性,導致對音樂的理解并不透徹。面對這種情況,音樂教師應當成為一個好的引導者,慢慢讓學生了解學習音樂的意義,加深對音樂的理解。顯然,這也對教師的自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為學生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音樂教師要始終擁有“給學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觀念,積極進取,不斷提高自身的音樂教學理念。對于教材中已有的音樂曲目,教師應當反復研讀,不斷練習,確保自己對所教的曲目有十足的把握,達到完美演繹的效果。與此同時,音樂教師不應拘泥于課本,還需要依據學生學習的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從而不斷完善教學方式。
二、不斷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目前,傳統的音樂教學方式已經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音樂課堂缺乏趣味,教學效率低下。因此,音樂教師應當擺脫原先的“一言堂”模式,應當學會適當“放手”,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不斷鼓勵學生進行音樂實踐,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這樣一來,學生在了解音樂的同時,也能慢慢提高自身的音樂素養。音樂教師要學會積極轉變教學觀念,不斷創設巧妙的教學方法,在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權的同時,積極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革新與發展,信息技術已經逐步滲透到教育領域中。教師可以緊抓時代契機,充分整合網絡中的教學資源。比如,在音樂教學中,可以針對教學內容播放相關視頻,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三、創新音樂課堂教學的形式
創新音樂課堂教學形式,運用多種教學方式,降低學習難度,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組織多種形式的活動,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因此,音樂教師應當格外注重學生的學習體驗,讓學生發自內心地愛上音樂課堂。
(一)創設音樂情境
由中小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可知,他們的思維屬于具體形象思維,在理解具有一定抽象性的音樂課程中,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因此,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作品,音樂教師可以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便于學生的直觀理解。此外,音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種形式的視頻、圖片等,讓學生輕松愉快地進入情境中。除了多媒體資源,合理利用生活中的道具也是一種較好的手段。在曲目《小螺號》的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并未真正見過大海,因此不能對大海有深刻的體會,那么音樂教師可以找來海螺,用它發出聲音,讓學生有最直觀的聽覺感受,進而對該曲目有更加深刻的感悟。由此一來,在音樂課堂中,學生更能夠入情入境,并且能夠在自己的腦海中勾勒出相關的畫面,體會音樂作品所要表達的情感。
(二)鼓勵學生進行音樂創編
音樂,傳遞著美好的情感,能夠啟發學生的心智,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有助于培養學生高雅的情操,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音樂的魅力在于對美妙音符的合理組合,沒有固定的模式,是多元的,創新的。那么,音樂教師除了教授課本中的曲目以外,還可以把創編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進行音樂創編,甚至可以創造自己的音樂作品。在課堂教學中,音樂教師應當積極鼓勵學生進行音樂創編,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擁有一定的藝術審美。因此,在中小學音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不斷鼓勵學生進行音樂創編,還可以通過多種形式進行演繹,比如音樂劇、舞蹈、繪畫等。除了創編多種多樣的形式,還可以讓學生改編歌詞,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想象力。比如,《時間像小馬車》這一曲目中,告訴學生應當珍惜時間,成為時間的主人。此曲旋律明快,內容簡單,清晰易懂,這就可以讓學生進行創編。當然,中小學生的創編能力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因此音樂教師的示范性必不可少。比如,教師可以自己選擇一個曲目進行創編,先帶領學生讀一讀,并嘗試著唱一唱,讓學生更好地進行創編活動。創編完成后,請幾位同學到講臺前面展示,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讓創編的歌曲插上想象的翅膀,在教室里飛揚。這種創編形式,不僅讓學生掌握了一定的課堂知識,而且有良好的心理教育效果,有助于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因此,在中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音樂教師承擔著重要的角色,需要不斷鼓勵學生進行曲目的創編,從而為打造高效課堂助力。
(三)開展合作性音樂活動
合作學習是當前教育教學中的重要形式,音樂教學也是如此。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多樣的合作性音樂活動,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通過合作提高學習效率。當然,小組合作并不是任意搭配,也需要巧妙的分工,才能真正實現合作的目標。音樂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性格特點,以及目前的音樂基礎,合理分配小組,從而更加有針對性地開展音樂活動。小組合作的形式,能夠拓寬學生的視野,擴大學學生的知識面,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例如,在學習曲目的過程中,音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分組學習,讓學生依據曲目特點自主進行組內討論,進而請一位小組組長代表發言。這樣一來,班級內就可以暢所欲言,汲取多方智慧,從而更好地理解歌曲。合作性音樂活動,有助于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音樂,進一步提高課堂效率。
參考文獻
[1]高秀偉.試論小學音樂高效課堂的構建[J].當代音樂.2020(05)
[2]鐘曉飛.基于核心素養下的高中音樂高效課堂的實踐研究[J].北方音樂.2019(04)
[3]肖榮.聚焦音樂基礎教育,追求小學音樂高效課堂[J].藝術評鑒.2018 (11)
作者簡介:袁柏鳴,男,漢族,2001年6月25日出生,籍貫:陜西省商洛市洛南縣。渭南師范學院音樂學院。本科。研究方向:關于音樂教育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