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 毅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音樂舞蹈學院,湖省婁底 417000)
舞蹈通過人的肢體展示、列隊變化以及背景音樂表達舞蹈本身想要向觀眾展示的內涵和情感。舞蹈鑒賞對于舞蹈教學者和學習者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無論是教師選擇教學方法、營造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熱情,還是學生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學生興趣調動都有重要的促進意義。在本文中,主要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將就舞蹈鑒賞的基本內涵和特點展開論述,第二部分將主要討論舞蹈鑒賞對于舞蹈學習者審美能力提高的重要意義,第四部分將探究提高舞蹈鑒賞力和舞蹈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第四部分將以現代舞蹈為例,分析獎賞現代舞的策略,以供參考。
舞蹈鑒賞指的是舞蹈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夠在課前選取合適的舞蹈,作為課堂研究教案,并能夠在課上引導舞蹈學習者主動了解案例舞蹈的背景、舞蹈類型、當中所蘊含的情感訴求以及產生的藝術價值等。幫助舞蹈學習者逐漸養成分析舞蹈的學習習慣。只有這樣才能夠學會并掌握所學舞蹈的精髓,并將這種精髓轉化為自身美學修養。
舞蹈鑒賞是在將受眾作為主體的基礎上,以舞蹈為對象,通過從多個角度積極、能動地欣賞舞蹈當中蘊含的審美價值進而對舞蹈進行再創造。這種活動是舞蹈鑒賞者在具備一定的審美經驗和審美能力的基礎上,對舞蹈作品內所含的價值以及舞蹈的屬性的選擇與揚棄。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沒有舞蹈鑒賞,就沒有真正的舞蹈作品創作。所以說,舞蹈鑒賞是其他舞蹈種類與形式接受方式和研究的基礎。
舞蹈鑒賞學習形式相對來說比較自由,只要學生能夠在了解自身學習情況的基礎上,在課上用心聽取教師的講解,在課后能夠自主進行練習,即可提升舞蹈鑒賞能力。舞蹈鑒賞為舞蹈學生提供了學習和參照的模板,通過對舞蹈的鑒賞學生可以詳細地掌握舞蹈的歷史和情感內涵,還能夠讓學生根據鑒賞材料進行練習和再創造。舞蹈鑒賞也極具趣味性,在新時代下,新課標也對舞蹈學生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學生具備扎實的舞蹈基礎,還要求學生能夠通過對舞蹈教學案例進行鑒賞,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豐富學生的歷史知識,促進學生的全方位綜合發展。
培養學生的舞蹈鑒賞能力是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高的主要手段。舞蹈鑒賞力不僅對學生的心育功能的提高有重要意義、鍛煉學生的心理健康,還能夠促進學生構建健全的、積極的人格。提高舞蹈鑒賞能力首先要了解舞蹈作品的風格,其次要解析舞蹈作品的舞蹈動作。在這個過程中,能夠讓學生逐漸接受不同的歷史和文化的熏陶。除此之外,舞蹈鑒賞對學生還具有美育教育的功能,學會舞蹈鑒賞就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審美能力,只有具備審美能力,才能夠真正意義上地理解作品的文化內涵和深層意義,因此舞蹈鑒賞能夠幫助學生陶冶情操,培養美的品格和追求美的理想,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學習舞蹈不僅僅是掌握理論知識和學會一個舞蹈動作或是簡單地完成一個舞蹈作品,而是在上述的基礎上能夠熟練掌握并運用各種舞蹈技巧,形成自己的舞蹈風格。學習舞蹈鑒賞,能夠讓學生熟悉各種舞蹈的歷史背景和人文環境,在拓展舞蹈知識的同時,理解作品的內涵,與作品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幫助學生在舞蹈表演時更好地融入和發揮個人情感。
學習舞蹈鑒賞,提升學生的舞蹈鑒賞能力是學校重視人文教育的具體表現。人文教育要求學校和教師為學生提供個性發揮的途徑,促進學生身心、思想發展的全面性和有益性,確保學生在學習中,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在舞蹈授課的過程中,舞蹈教師通過加入舞蹈鑒賞,摒棄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以此來培養學生感知人文的能力,讓學生在中外、古今的優秀舞蹈作品中,感受歷史的魅力,接受不同文化的熏陶和洗禮,在提升學生的舞蹈技能的同時,激發他們的創新能力。
不同類型和風格舞蹈的產生,通常是在某個特定的歷史環境下,為了表現人民的生活狀態、勞動情形或是戰爭環境、社會背景、歷史文化等的一種藝術形式。舞蹈通過人的流暢的、優美的、有勁的肢體語言進行情感傳遞,表現人們內心深處的思想感情和想法。為了提高學生的舞蹈鑒賞力和舞蹈審美能力,在舞蹈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在備課時根據授課內容選擇合適的舞蹈作品,在課上帶領學生一起進行舞蹈鑒賞,并形成“舞蹈鑒賞——舞蹈技巧教學——自主練習”的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這有利于學生全面地了解舞蹈作品的內涵,建立完整的舞蹈理論知識結構,還有利于學生設身處地地感受舞蹈創作者的心境,將了解的歷史、人文和共鳴的情感代入到自己的舞蹈學習中。
理論離不開實踐進行鞏固,實踐也離不開理論的支持。為了提高學生的舞蹈鑒賞能力和審美能力,在舞蹈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要提高將舞蹈鑒賞與舞蹈技能教學進行交叉結合的重視程度。舞蹈是人們通過肢體語言、音樂韻律傳遞情感的一種特殊的方式。因此,學生在學習舞蹈的過程中不僅要做一名合格的學習者,更要做一名優秀的欣賞者。為了實現這一教學目的,教師必須要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融合舞蹈鑒賞,通過這一環節為學生打造一個能夠切身體驗和感受舞蹈美的情感世界,在藝術美的熏陶之下,學會舞蹈技巧。舞蹈鑒賞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去發現并體會舞蹈作品中的美,讓學生去感受舞蹈表演者是如何將“舞蹈動作”和“情感”進行聯系后極致展現然后傳遞給觀眾,讓觀眾產生思想感情共鳴。例如,在學習東北秧歌這一類型的舞蹈時,教師首先要選擇一曲秧歌舞蹈帶領學生了解東北的人文風情和地域特點,其次再插入東北秧歌的舞蹈特點;當學生對東北秧歌充分了解后,教師再進行手絹以及膝蓋和腳下的動作的講解和示范,最后讓學生自己進行練習。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夠調動課堂氣氛幫助學生快速掌握動作要領,又能逐漸提高學生舞蹈鑒賞的能力。
提高學生的舞蹈審美能力離不開舞蹈鑒賞能力的提高,而提高學生的這兩種能力必然要通過一種開放式、互動式的教學模式。學生是舞蹈教學的主體,也是舞蹈藝術的欣賞者和舞蹈之美的感悟者。因此,在舞蹈鑒賞教學和訓練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注重學生的反饋,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例如,在舞蹈鑒賞教學結束之后,教師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某一舞蹈作品進行討論鑒賞,然后每組推行一名學生代表概括組內的結論。教師也要對學生的鑒賞體會及時給予表揚、補充或是指正的反饋。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之間可以大膽探討對某一舞蹈作品的認識和體會,在交流、互動和論證的過程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從而逐漸使學生們的舞蹈鑒賞能力得到提升。
舞蹈的重量大致上分為生活性舞蹈和藝術舞蹈兩大類。通過舞蹈內容也可以將舞蹈分為芭蕾、現代舞、古典舞、民間舞等多種類型和風格。在舞蹈鑒賞教學和訓練的過程中,選擇不同類型和風格的舞蹈,保證作品的多元化,能夠讓學生在鑒賞舞蹈作品時獨立進行對比分析,這十分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舞蹈鑒賞能力和舞蹈審美能力。例如,傣族舞蹈的特點是,舞蹈動作婀娜多姿,背景音樂的節奏較為平緩,舞蹈整體呈現外柔內剛、動靜結合,俗稱“三道彎”特點;而維吾爾族舞蹈具有鮮明的挺拔感,背景音樂的節奏也十分活潑、外向,舞蹈動作主要呈現在手腕和頭頸。因此在進行舞蹈鑒賞時,教師可以選擇兩種不同風格的舞蹈作品——傣族的《雀之靈》和維吾爾族的《掀起你的蓋頭來》,通過強烈的對比,讓學生能夠更直觀地感受不同風格舞蹈中所傳遞的不同民族特點和情感,也能夠讓同學們對舞蹈有一個更深刻的體會。
現代舞又稱現代主義舞蹈,它通過更加現代化的美學觀念反對陳舊的、古典的芭蕾舞等傳統的藝術形式為開始,進而反對一切傳統的、老舊的舞蹈觀念和陋習,它還要求現代舞學者背離公認的舞蹈原則,主張將舞蹈變成一種非舞蹈的藝術表現形式。現代舞蹈是人們對客觀生活的真實觀察與認識,但與傳統舞蹈相比,它是一種更加高級的、對生活認識的理性認識。美國著名的現代主義舞蹈家海倫?湯米尼斯曾經在演出中曾這樣概括現代舞的與眾不同:“現代舞打破了傳統的普遍規律的一種特殊存在,每一個現代舞藝術家都在努力的革新前輩的舞蹈原則去創造屬于自己的舞蹈法典,同時也都在創作展示自己精神和風格的現代舞。”
綜上所述,舞蹈通過連續的、有韻律的音樂和肢體動作來塑造藝術形象,進而抒發情感。要想全面認識、鑒賞舞蹈,就要求鑒賞者從舞蹈的種和風格類、舞蹈作品的歷史和社會背景自己藝術功能等多維度進行了解。不斷地進行舞蹈鑒賞訓練,才能夠逐漸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意識,不斷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以及舞蹈審美美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