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社會發展已進入知識經濟時代,社會對人才質量的需求不斷提升,職業教育必須不斷創新教學模式,培養更為全面的應用型人才。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能夠為社會發展提供高質量的人才,在行動導向教學模式下,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本文對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行動導向教學模式進行研究,以期為我國職業教育的改革與創新提供一些借鑒。
關鍵詞: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行動導向;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21)10C-0048-04
德國制造是德國的一張名片,也是德國經濟發展的基石。自20世紀90年代起,德國在雙元制職業教育背景下,廣泛開展行動導向教學實踐,通過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培養出大批具有創新性與實踐性的應用型人才,為社會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德國的職業教育模式值得我們學習與借鑒,對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行動導向教學模式進行深入研究、分析,可以從中汲取精髓,為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提供創新的動力。
一、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行動導向教學模式概述
(一)基本內涵
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行動導向教學模式是為德國職業教育的改革與創新而設計的一種教學指導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將學生的認知與實踐過程進行合理結合,不斷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與職業關鍵能力。行動導向教學,旨在引導學生學習與實踐的過程,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手腦并用,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二)行動導向法的特點
教師在職業教學過程中應不斷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創新能力,形成正確的職業觀。德國職業教育一般采取項目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并合理設計行動導向活動。
1.學生導向。學生是職業教育的主體,也是行動教學的主要參與者,全程參與教學的設計、操作與評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起引導作用,協助學生更好地完成學習,學生在學習中要通過自己的思想與實踐完成教學全過程[1]。
2.自發導向。在行動導向教學模式下,教學的內容與方法都是依據學生的興趣與愛好而選擇,充分尊重學生的主觀性。在教學中要求學生自主學習與解決問題,并按照自己的習慣與意愿提升自我能力。學生只有在自發的情況下進行學習,才能將自主學習能力延伸到課外活動乃至未來的學習與成長中,從而更好地完成學習。
3.產品導向。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能夠完成一項行動產品,而這也是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的核心內容。在教學中,學生進行設計項目,并進行實踐[2]。
4.全面能力導向。全面發展是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的主要目標之一,因此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同時,在教學中要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保證學生身心得以健康發展。
二、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實踐
小組合作是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的主要方法,在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教學。小組合作方式可分為兩類,第一類,任務相同型,教師布置的學習實踐任務是相同的;第二類,任務不同型,小組學習任務是不同的[3]。教師首先介紹小組學習的流程,然后將班級學生分為若干組,每個組的人數一般控制在3—5人,由小組人員進行策劃,最后在全班進行交流,對學習實踐過程、內容等進行介紹與評價。為保證小組教學的效果,要求每一位學生都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并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實踐結果。學生要對自己的實踐結果進行匯報,匯報內容重點包括創新內容。
(一)擴展小組法
教師布置一道具體的問題,讓學生進行討論,問題的答案并不確定,讓學生獨立完成。
第一階段:獨立工作。學生對問題的答案進行獨立思考,并將思考的答案進行記錄。這階段要保持現場的安靜,時間控制在5分鐘以內。
第二階段:兩人小組合作。讓兩個人對各自思考的答案進行充分討論,尋找答案的共同點,形成2人討論的準確答案。這階段時間控制在10分鐘以內。
第三階段:將小組人數增加到4人。讓4個學生對前階段形成的答案再次討論,并將最佳答案進行總結。這階段時間控制在7分鐘以內,并在討論結束后將討論結果進行繪制,做好表述準備[4]。
第四階段:這時將小組人數增加到8人。在8人小組中,讓學生對已有答案進行比較,通過團隊的交流研討,確定最佳答案。每個8人小組選派一名代表將本組工作成果進行表述。這階段時間控制在15分鐘以內。
在擴展小組法中,限定各階段時間是十分重要的手段,不同環節時間的長短可由教師視實際情況重新限定。擴展小組法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
(二)旋轉木馬談話法
旋轉木馬談話法就是讓學生在學習中對所學內容進行互相介紹,并對自己學習的內容進行檢測。這種方法在課堂學習或者實踐教學中都有良好的效果,并且適用性較高。
第一階段:教師要精心準備好相關材料,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向其他同學復述。
第二階段:將學生分為兩圈,一部分坐在內圈,另一部分坐在外圈,讓外圈的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將教師提供的相關內容向內圈的學生進行報告,內圈的學生要注意傾聽,捕捉外圈學生報告中的有效信息。這階段時間控制在3分鐘以上,7分鐘以內。
第三階段:對學生的座位情況進行調整,教師發出變化口令,外圈的學生按照順時針的方向進行移動,移動的座位數為1個,內圈的學生則反方向移動1個座位,然后由內圈的學生向外圈的學生對相關內容進行描述,外圈學生做好聆聽工作,并對相關信息進行掌握。時間控制與第二階段一樣[5]。
第四階段:要求外圈的學生通過順時針的方向移動5個座位,并與相對應的同學進行交流。時間控制不變。
第五階段:教師將學生分為5人或者6人一組,讓各小組學生組內進行討論,時間控制在5分鐘以內。要求各組學生用彩筆將討論結果進行繪制,然后在班內展示,并做好闡述工作。
該方法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理解、總結、陳述等能力。在利用旋轉木馬談話法時,教師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第一,在學生小組活動過程中,教師要在走動中對各組學生進行觀察,保持好教學秩序;第二,教學的地方不局限于教室,可以是走廊、操場等區域;第三,可以合理變換學生的排布方式。
(三)卡片復習法
用卡片將學生學習過的知識進行記錄,并讓學生利用卡片對知識進行復習。
第一階段:在已學習的內容中,教師選擇關鍵性的知識寫在卡片上。
第二階段:讓學生對卡片進行隨意抽取,并對其他學生就卡片上的內容進行解釋。
第三階段:其他學生對該學生的解釋進行評價,并補充和修正存在的不足之處。
卡片復習法能夠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為下一階段的學習做好準備。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對學生進行干預,要做好積極引導。
(四)記者游戲法
第一階段:將學生分為2—4人的小組,并在小組內選擇一名學生作為記者,對其他成員進行提問。
第二階段:各組中的記者將其他學生的回答記錄在卡片上,保證每張卡片只有一個觀點。
第三階段:將記錄的內容通過展示板進行展示,并尋找出記錄內容中的異同。
記者游戲法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互動中進行學習,這樣能夠有效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的相關知識。
三、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行動導向教學模式思考
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在“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下,遵循個性化教學的理念,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教學前要進行課前活動,在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當學生在學習中感到疲憊時,則通過各類小游戲緩解疲勞。在游戲中增進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感情。
首先,要合理控制班級學生數量。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行動導向教學模式要求班級學生不能過多,一般控制在25人以內。因此要對班級學生數量進行合理限制,以保證教學質量。
其次,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為保證雙元制職業教育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的有效實施,必須對現有教學內容進行優化。教師要積極與行業企業、指導專家、學生家庭進行溝通、協調,優化教學方案,才能不斷提升行動導向教學質量。
最后,要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在行動導向教學模式下,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更要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這樣才能使其在未來的學習中提升自身的職業能力與實踐能力。學生關鍵能力的提升,能夠增強學生對后續職業生涯各類挑戰的適應性。
為保證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在我國職業教育教學中的有效實施,考慮到現有國情,應積極爭取在課堂教學中安排2名教師同時授課,教師在教學前必須對教學內容與方式進行合理設計與策劃,并在課堂上與學生進行有效的互動,進而提升教學質量與效率。
四、結語
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行動導向教學模式有助于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應用型人才,對我國職業教育有很大的啟示。在職業教育教學中施行行動導向教學模式,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與創新能力,提升學生手腦并用的能力。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掌握行動導向法的特點,通過擴展小組法、旋轉木馬談話法、卡片復習法、記者游戲法等多種方法不斷改善課堂生態,提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發展。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的實踐,真正落實了“三教”改革,可以實現職業教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邵志明,喬悅.構建特殊職業教育行動導向實踐教學模式研究——以西點專業課程為例[J]. 職業教育研究, 2018(7).
[2]朱海江.基于雙元制模式下普通車削零件加工課程改革的探索與研究[J]. 價值工程,2018(13).
[3]胡媚.德國“學習領域”課程模式對我國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啟示[J]. 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8(4).
[4]劉坤.基于德國行動導向的課程教學改革與設計——以《網絡攻防與實踐》課程為例[J].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2).
[5]薛邵文.基于德國“雙元制”的課程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以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電工電子產品制作與調試》課程為例[J].酒城教育,2018(1).
責任編輯:章躍一
收稿日期:2021-09-10
作者簡介:黃小璜,常州劉國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常州,213025)科研處處長,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教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