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教師在組織和開展課堂教學的時候,要立足于核心素養下的教學目標,結合學科知識教學,加強傳統文化的滲透,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最終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本論文以高中教學為研究切入點,對核心素養背景下,教學中地方優秀傳統文化滲透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滲透;傳統文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34-007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4.037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核心素養已經成為當前高中課堂教學的重要目標。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將學生培養成為“全面發展的人”,教師在開展學科知識教學的時候,要立足于學科核心素養,將中華地方優秀傳統文化滲透到教學體系中,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提升對傳統文化的認同程度,最終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學中滲透優秀地方傳統文化現狀分析
相關的數據調查結果顯示,部分教師開展高中學科教學時,受到傳統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的制約,忽視了傳統文化在學科教學中的重要性,導致教學中存在明顯問題,集中體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教學理念制約,對傳統文化重視程度比較低。在高中學科教學中,部分教師受傳統教學理念、教學模式的制約,教師在開展具體的教學時,基本上都是以傳授知識點為中心,忽視了學生其他能力的培養。同時,在具體的教學中,部分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基本上都是單向灌輸的模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傳統文化缺乏全面、深刻的認識,無法達到核心素養下的教學目標。
第二,教師傳統文化知識比較少,無法滿足核心素養下的教學要求。在核心素養背景下,要求教師要具備豐富的傳統文化知識,進而在課堂教學中,能夠更好地滲透傳統文化。但是當前部分高中教師在具體的教學中,常常無法將兩者進行有效的連接,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傳統文化,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1]。
第三,對傳統文化資源挖掘不足。教師在具體的教學中,要想實現學科知識與傳統文化之間的有效契合,教師在開展教學時,不能停留在教材表面,要結合教學內容,對與其相關的傳統文化資源進行深入、全面的挖掘,進而有針對性地滲透傳統文化。但是教師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對傳統文化資源挖掘不足,無法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傳統文化形成全面、深刻的感受。
第四,傳統文化教學評價單一。在高中學科教學中,教學評價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直接決定了課堂教學效果。但是在當前高中教學中,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并未建立與其相適應的多元化評價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傳統文化的滲透效果[2]。
二、核心素養視域下高中歷史教學中滲透優秀地方傳統文化策略分析
(一)更新教學理念,深挖教材中蘊含的傳統文化內涵
核心素養背景下,教師在滲透傳統文化時,要更新教學理念,不斷提升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一方面,教師要認識到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目標,將傳統文化與課堂教學進行有效的融合,并在具體的教學中,主動探索兩者之間的融合點,將其滲透到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另一方面,教師在具體的教學中,要依據教學內容,對與其相關的傳統文化資源進行全面、充分地挖掘,將其直觀、形象地呈現在學生面前,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3]。
(二)營造傳統文化教學氛圍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高中各個學科都承擔著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重任,同時各個學科也是傳統文化的外在體現?;诖耍處熢陂_展課堂教學時,為了更好地滲透傳統文化,不僅要對教材中蘊含的傳統文化進行有效的感受,還要在此基礎上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促使學生在這一氛圍中,感知中國傳統文化的底蘊,進而促使學生更好地體會到其中蘊含的傳統文化內涵,最終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另外,在營造傳統文化滲透氛圍的時候,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的時候,還可以在教室、走廊中設置一些名人詩句、名言警句、古代書法等,也可以在班級中烘托傳統文化學習氛圍,進而促使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中,感知傳統文化的魅力。
(三)完善課堂教學,強化傳統文化滲透
課堂教學是滲透傳統文化最為直接的途徑。為了更好地實現傳統文化的滲透,要對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改變,不斷提升傳統文化的滲透效果。具體來說,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的時候,要充分借助多媒體、網絡等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在圖文并茂的形式下,感知和理解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進而提升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另外,在借助課堂滲透中國傳統文化的時候,還要在教材的內容上,聯系古詩文教學、傳統節日、詩歌朗誦、書寫聯系等,引導學生在多種多樣的學習內容中,感知其背后蘊含的傳統文化,最終提升傳統文化滲透的效果[4]。
(四)充分利用和挖掘傳統文化資源
高中課堂教學中,在實現傳統文化滲透時,教師要充分挖掘傳統文化資源,進而促使學生在學習中感知中國傳統文化。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對中國傳統文化資源進行深層挖掘和利用。首先,挖掘傳統文化中的建筑文化資源,并將其與高中語文、歷史、數學等學科進行有效結合。如此一來,不僅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也促使學生在學習中,對傳統文化形成了深層的感知。其次,對地方民族文化資源進行挖掘和利用。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在加強優秀傳統文化滲透時,要立足于學校所在地區的實際情況,將本地區的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教學中,還可以在此基礎上逐漸形成校本課程,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豐富自身的傳統文化知識。最后,對民族精神資源進行挖掘。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含有大量的愛國主義精神資源,教師要努力尋找最佳的切入點。同時,在此基礎上,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最終促使學生在傳統文化的熏陶下,形成良好的品德。
(五)增加學生國學閱讀量,擴展課外教學
在高中學科課堂教學中,雖然在教材中已經包含了大量的、優秀的古典文學作品,并且在這些文學作品中蘊含著大量的傳統文化。因此,為了提升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使得學生更好地了解傳統文化,僅僅依靠課堂教學遠遠無法達到這一目標。面對這一現狀,教師在具體的教學中,要立足于課本中所涉及的內容,不斷擴展課外教學,使得學生了解到更多的相關作品,進而對傳統文化形成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認識。
另外,在擴展課外教學的時候,教師要重視學生的傳統文化積累,促使學生在廣泛閱讀中提升自身的傳統文化素養。一方面,教師要精心篩選國學經典讀物,不斷增加國學經典文學作品的閱讀量。具體來說,教師應結合高中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篩選最佳的國學經典開展閱讀。另一方面,教師要指導學生掌握具體的閱讀方法,充分借助“精讀”和“略讀”相互結合的方式,引導學生在具體的閱讀過程中,完成知識的積累,并感知和理解其中蘊含的傳統文化。
(六)積極開展活動,強化傳統文化滲透
在高中課堂教學中,教師在滲透優秀傳統文化的時候,要在開展課堂教學的同時,積極開展多種課外實踐活動,促使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感受中國傳統文化。首先,教師在完成課堂教學之后,可引導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通過進行角色扮演,融入特定的環境中,更好地感知其中蘊含的傳統文化。同時,具備條件的學校,還可以在課后組織學生到名人故居等進行參觀,促使學生在參觀的過程中,感知名人的經歷,進而領悟傳統文化的內涵。其次,在滲透優秀傳統文化時,學校還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投入更多的精力,定期舉辦各種各樣的活動,如定期舉辦傳統文化為主題的詩歌大會、講座、古詩詞大會等,引導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中,感受和理解優秀傳統文化。最后,在借助活動滲透優秀傳統文化的時候,還可以傳統節日作為切入點,結合中秋、元宵、清明、端午等傳統節日,引導學生利用網絡搜集相關的資料、舉辦手抄報等途徑,促使學生在豐富的活動中,對中國傳統文化形成全面和深刻的認識。
(七)提升教師的傳統文化素養
在高中課堂教學中,為了提升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效果,要重視教師的作用,不斷提升教師自身的傳統文化素養。一方面,教師要更新教學理念,結合核心素養下的具體要求,設定傳統文化教學目標,并在具體的教學中,不斷完善和創新課堂教學手段,最終提升傳統文化的滲透效果;另一方面,教師要全面加強傳統文化知識學習,不斷提升自身的傳統文化素養,更好地滿足教學要求,不斷提升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教學效果。
(八)構建合理、科學的傳統文化評價體系
在高中學科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時,為了提升滲透效果,教師要構建與傳統文化滲透相符合的教學評價體系。具體來說,在構建教學評價體系時,要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全面了解,將傳統文化素養納入具體的教學評價中,使其成為一項重要的評價標準。另外,教師在進行教學評價時,還要結合激勵性、啟發性和反思性的原則,借助多角度、多主體的評價方式,對學生進行發展性評價,最終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實現核心素養下的教學目標。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要立足于核心素養下的教學目標,更新教學理念、重視優秀傳統文化滲透,營造傳統文化教學氛圍、利用和挖掘傳統文化資源、充分借助課堂教學、積極開展活動等多種途徑,不斷提升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滲透效果。
參考文獻:
[1]何艷紅.引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探究[J].成才之路,2020(15):124.
[2]馬錕.高中古詩詞教學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策略研究[J].新課程研究,2020(12):62.
[3]王婉禎.中華傳統文化融入高中英語教學的實踐探究[J].英語教師,2020(6):22.
[4]嚴明貴.高中歷史教學中強化傳統文化傳承教育的一次有益嘗試——以《魅力中軸線》一課為例[J].中學歷史教學,2017(7):8.
[責任編輯 薛曉靜]
作者簡介:巴金蘭(1974.10— ),女,漢族,甘肅古浪人,中教一級,研究方向:歷史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