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燕暉

基于學校“讓每一個生命綻放光彩”的辦學理念和“生本、自主、開放、創造”的“亮彩”課堂文化,開展了“構建開放課堂,促進學生自主發展的實踐研究”,探索促進學生成長與發展的有效途徑,圍繞“會聽”“可說”“共學”進行開放課堂的構建實踐并形成策略,不斷趨向學生“亮彩”的目標。
一是自主建組,構建“會聽”的課堂。
我們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將學生分為四人一組。通過同學推薦和學生自薦的方式選出組長。組長和組員雙向選擇確定,每個組員都承擔任務。同時,組員的分工定期調換,讓每個學生對小組中角色的工作都有所了解并勇于承擔。
在自主建組的基礎上,我們鼓勵學生學會積極傾聽組內同學和組外同學的意見;學會質疑,敢于亮出觀點,能以比較恰當的方式表達;學會更正、補充,能在別人結論的基礎上進行完善;學會求同存異,以開放的心態進行學習和交流。
二是精心設計,構建“可說”的課堂。
設計開放性問題,讓學生有話可說。例如,從問“7+9等于幾”轉換成“你是怎樣計算一個數加9的”,鼓勵學生關注尋找答案的過程,變封閉性問題為開放性問題,促使學生提出不同的解決方案,展示學生對問題理解的廣度和深度,促進學生思維的開放。
設計學習單,讓學生亮出問題,帶著問題進入課堂。教師從傳統的“拿著教材進班級”轉換到“拿著學生的好方法和錯題統計進課堂”,做到以學定教。
三是交流分享,構建“共學”的課堂。
在“小組交流”“分享共學”兩個環節中,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進行交流,師生在“互教互學”中形成“學習共同體”。在分享交流中,教師給出語言支架,培養學生準確地說、規范地說;提供“我來做老師”的機會,讓學生主動參與、自我展示,亮出自信、亮出成果。培養思維的廣闊性、深刻性。
通過不斷優化教學過程,深化教與學方式的探索,“亮彩”課堂文化更加彰顯,促進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