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關春
摘要: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的目的在于將國際先進的質量管理經驗和管理理念運用到企業的日常管理當中來,以此來提高企業的質量管理水平。對于企業來說,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為各項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基本框架,這有利于基礎管理的加強和產品質量的提升。但很多企業在認證的過程當中還存在一些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企業需要針對自身的特點來建立質量管理體系,在對產品的生產、形成以及實現過程的有效分析,對管理流程進行改進與優化,這樣才能促進管理體系的穩定運行,進而通過體系認證,獲得國際社會的認可。
關鍵詞:質量管理體系;體系認證;問題;應對措施
一、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存在的問題
(一)企業缺乏常態化的管理
從企業管理的角度來說,很多企業在運行的過程當中都缺少規范化的管理流程,常態化的管理不到位,在長期經營過程當中所產生的歷史遺留問題沒有得到及時解決。與此同時,企業的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長效執行機制,這導致質量管理缺乏長效性。與此同時,在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的過程當中具有較大的波動性,容易出現中斷或者終止[1]。最后,在調查當中發現,很多企業的質量管理體系認證都是以ISO為標準的,該標準雖然為企業的質量管理提供了法律上的依據,但是也顯露出了很多的問題,比如管理人員對認證的結果和標準不夠關注,在認證的過程當中存在僥幸心理等。
(二)對質量問題的把控不夠嚴格
當前,企業在開展質量管理活動當中多關注的都是經濟方面的效益,忽視了對內部生產活動的有效管理。在這樣的背景下,企業對質量問題的把控不夠嚴格,與質量管理體系標準并不相符,無法通過認證。同時,還有部分企業所成產的產品雖然符合質量管理體系的要求,但是由于市場經濟不穩定,該認證體系與國際認證標準不一致,這導致企業的產品無法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最后,企業內部的領導人員與管理人員質量管理意識較為淡薄,沒有建立起完善的質量管理機制,在發現質量問題的時候也沒有在第一時間解決與調整。
(三)目標方針與企業發展相脫節
在企業發展的過程當中,目標、方針的制定是十分重要的,這可以對生產活動提供指引,但是當前很多企業目標方針與企業發展相脫節,如果這些問題沒有得到及時解決的話會出現更為嚴重的后果,對生產流程造成不良的影響,進而影響到企業產品的質量,無法通過質量管理體系。這會間接地影響企業收益與未來發展,導致企業在多方面遭受損失。一方面,管理者在制定目標方針的時候,將主要的精力放在了技術與成本方面,對于內部生產問題的關注度不夠;另一方面,在目標方針制定的過程當中,沒有充分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對于部分電子企業來說,在制定目標方針的時候會直接參考同行業的模板,并沒有結合自身的發展情況進行完善,沒有對行業所處的環境和現有資源進行分析,這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造成了不良的影響。
二、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問題的應對措施
(一)制定企業的質量發展目標與發展方針
在企業發展的過程當中,要重視質量管理,能夠結合質量管理體系標準來制定發展目標和管理方針,反映出企業在一段時間內的發展方向,明確未來的發展目標,能夠在戰術上使產品質量保持較高的標準和要求。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企業的管理者需要在職能組織和職能層次方面建立起質量目標。在目標制定的過程當中要把握好高度,確保該目標是經過努力之后才能實現的。在完成目標的制定之后,還需要對目標進行分解,明確各個部門的細致化目標[2]。部門目標需要與部門的職能范圍保持一致,以此來為部門工作的開展提供測量的尺度。除此之外,無論是質量發展目標還是發展方針,在制定之后并不是要一成不變地實施下去,而是要結合市場需要和產品發展不斷進行調整,并隨著質量管理體系的實施而不斷進行持續更新。
(二)利用監視、測量與審核手段來持續改進質量
在質量管理體系運行的初期,可能會存在很多不完善之處。面對這些問題,企業需要運用多種手段來進行控制,通過建立自查自糾制度及時發現在質量管理當中存在的不足,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完善。同時,企業還可以設置專門的工作人員或者專門的機構來對質量管理體系的運行情況進行監督與管理,這些工作人員需要分布在產品生產的各個崗位,從不同的生產環節入手來對質量管理體系的實際運行情況進行監督。對于電子行業來說,在質量管理體系認證之前,除了可以組織內部審計活動之外,還可以邀請專業專家來開展外部審計,及時發現體系在運行過程當中存在的問題,能夠基于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全過程進行監督,對于監督和審核部門所發現的不符合質量管理標準的運行過程和體系文件,要對原因進行有效分析,并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預防。
(三)提高質量管理效率、調整質量管理模式
面對企業內部管理方面的問題,要不斷提高質量管理效率,能夠對各個部門之間的關系進行協調,將內部優勢更好地發揮出來。對于電子行業來說,產品的質量除了與生產部門有關之外,與監管部門、銷售部門等也有密切的聯系,為了通過質量管理體系認證,企業需要實現多個部門之間的協調,形成完善的質量監督體系,以此來促進產品質量的提升。與此同時,還要完善內部管理制度,制定科學的內部管理體系,比如運用ISO質量管理體系當中的標準來制定產品生產[3]。在這個基礎上,還要促進內部責任制度的明確劃分,建立起完善的權責劃分機制,促進各個部門之間的協調,同時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最后,還要在企業當中建立起合理的監督管理機制,做到對生產流程的嚴格把控,降低企業質量風險,最大化地提高產品的質量。
結語
總的來說,在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背景下,人們對物質和對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產品質量問題成為了社會焦點。通過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標志著企業具備了生產符合質量標準產品的能力。但是在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的過程當中,企業在對產品質量的管理方面還存在不足,無法對質量問題進行有效把控。在未來,企業需要結合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標準來制定質量發展目標與發展方針,能夠持續改進產品質量,同時提高質量管理效率、調整管理模式。
參考文獻
[1]朱進守,鄭振華,周瑾,王佳音,馬延景.淺析青海省地勘基金項目質量管理體系運行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四川建材,2015,41(04):185-186+189.
[2]馮志斌,苗金明,王起全.結合《安全生產法》的頒布與實施探析我國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認證認可工作[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8(01):4-8.
[3]金正謙,王平,劉繼紅,王紅朝,劉建勛,康蘭英.以過程控制為導向的采油廠質量管理體系探討[J].石油工業技術監督,2020,26(06):36-38.
冠捷顯示科技(武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