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興
摘 ?要:高校是為我國社會輸送人才的重要場所,其中,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因其思想的先進性,需加倍重視,要讓學生能在這一理論的指導下,提升自身素質、能力,為促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做貢獻。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是一項長久的工作,需全面思考、找準發展方向。本文認為,高校應針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承載了高校思想工作的統領地位、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獨立性與其他學科的支撐性整合、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統合與二級學科特色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教師學科歸屬與后續人才培養、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發展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這幾個方面的問題做深入思考。
關鍵詞: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發展思考
中圖分類號:G41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1)37-0084-03
黨的十八大以來,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在不斷的發展與實踐中取得了顯著的成果。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有助于鞏固其指導思想在中國的地位,牢牢掌握意識形態話語權,促進國家的發展、民族的進步。當前高校馬克思主義學科理論建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實際工作中依然面臨著諸多挑戰與難題。
一、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承載了高校思想工作的統領地位
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統領作用源于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一直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導向,將馬克思主義指導原理貫穿于高校的教學中。發揮這一作用的關鍵應從下述三方面展開突破:首先,發揮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引領作用[1]。在學科建設過程中,高校應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核心,將其建設成高校思想教育方面的領航者,順應高校教育事業的發展并不斷完善和優化,將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打造成最具優勢的學科,為高校教育事業打下思想教育基礎,牢牢樹立意識形態話語權,引領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長足發展。其次,發揮立德樹人在教育工作中的導向作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重在體現馬克思主義的時代性、發展性、科學性,將馬克思主義指導理念更好地映射在現實之中,提高其回應現實的能力。在學科建設中,高校應注重加強馬克思指導理念在教育中的情感認同、思想共鳴、學科與理論認同,牢固樹立立德樹人教育意識,踐行教育標準,以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為原則,提高學理指引,做好思想教育中的導航。最后,發揮傳承優質元素,將其轉化為思想引導。在學科建設過程中,高校應汲取優質民族文化,將其貫穿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立足于民族文化傳承與社會文化背景展開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為其提供價值導向與前沿觀照。
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與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存在緊密的聯系,要想發揮教育實效性,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指導原理為導向,發揮學科建設的價值。隨著社會不斷進步,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化也在順應時代,與思想教育接軌,為高校學生提供價值導航[2]。
二、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獨立性與其他學科的支撐性整合問題
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的設立使其得以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被確定下來,部分高校或將馬克思主義單獨創辦成一個學院,為學生提供專業化的教學平臺。隨著高校教育的精細化、規范化發展,學科建設過程中應界定研究對象、具體研究內容、規范研究方式,進而明確學科建設的價值和意義所在[3]。學科的建設將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價值以教材為載體推向了高校教育頂峰,體現了其思想教育的獨立性、自主性,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在中國教育領域寫下了生動注腳。需要注意的是,學科建設的獨立性并非與其他學科真正地獨立,沒有任何一門學科可以覆蓋所有的知識范圍,因此學科之間無論如何獨立設置,都無法徹底脫離其他學科。因此,高校在學科建設中應充分處理好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獨立性與社會學、政治學、哲學、歷史學、文學等學科之間相互的理論支撐的問題,避免學科建設初始工作變得單一、封閉、固化[4]。
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應在其獨立性、自主性的基礎上,注重教育之間的連貫性、知識之間的串聯關系,充分挖掘其他學科中的教育資源,發揮其在學科建設中的支撐作用。在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同時,高校還應重視其他學科的依附性與協調性,實現各學科之間的協同效應,在教育事業中持續走向穩定、和諧發展。高校應分析當前教育的發展形勢,根據學科教育內容統一規劃,集眾多學科于一體,探索其教育優勢,利用學科之間的貫通性梳理邏輯思維,汲取眾多學科的優勢科學,將其納入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的路徑中,儲備解決問題的能力。高校可搭建哲學社會科學一體化教學平臺,匯集教育中的優質資源,研究其理論與實踐教育結構,將哲學教育的優質資源充分融入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中,提高學科的育人能力,加強各學科之間的轉化能力。
三、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統合與二級學科特色發展問題
馬克思理論走入中國已有百年歷史,在學科建設上,應遵循其發展原理,充分重視其理論性、獨立性等教學特點。馬克思理論學科構成、教育屬性、學科發展歷程及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輔助性及特殊性,要求高校在建設該學科時應注重一級學科與二級學科之間的內在關聯。一級學科處于統領地位,對教育的影響力較大,在育人過程中應依附于二級學科,將內容進行細化區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二級學科是一級學科的延伸與分支,其固有的發展特色對一級學科的育人工作具有極大的影響力。一方面,高校要明確樹立對一級學科的正確觀念,界定一級學科的邊沿,凝聚一級學科的教育范疇,整合相關教育資源,凸顯對二級學科的指導與引領功能[5]。另一方面,高校要充分尊重二級學科的研究對象和發展事實,對六種二級學科展開分析研究,充分發揮二級學科的學理特色、實踐特色、比較特色、時代特色與歷史特色,通過二級學科的發展特色助力一級學科的建設與發展,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在高校教育中的政治站位。因此,高校應站在時代發展的前沿,立足社會需求,通過合理的制度安排、標準的學科規劃、二級學科特色項目拉動、優化人才配置等模式,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與附屬的二級學科協同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一級學科與二級學科同等重要,切勿重視一方輕視另一方,如此對學科建設是不利的,應將二級學科的固有特色廣泛應用于一級學科的建設,推動一級學科的持續發展。在建設二級學科時,高校應牢牢記住一級學科的指導思想,并依附于一級學科展開建設。二級學科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的基本前提,更是內在核心要求,為學科建設提供二級學科特色屬性,為其建設夯實基礎。因此,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在突出自主性的基礎上,還應結合二級學科的特色發展促進一級學科的建設。
四、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教師學科歸屬與后續人才培養問題
教師隊伍建設是教育事業蓬勃發展的根基所在,也是學科長期發展的核心力量,學科建設與崛起都與教師的教學水平與專業能力具有密切的關系,因此,人才培養一直是高校放在首位建設的課題。從部分高校馬克思主義教學現狀展開分析,馬克思主義指導理念并未對學生展開高效的思想指導,究其原因,是因為教師學科背景多元化、學科歸屬感不強,教學模式以傳統教學為主,雖然具備一定的哲理性,但未形成立意新穎、教學創新的體系。加之高校培養人才途徑單一,缺少專門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培訓教育途徑,專業性人才儲備有限,無法從本質上實現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教育的效率最大化。教育層面的缺口,導致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教育缺乏支撐,極大程度上制約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在高校教育的創新發展。
為提升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教育質量,高校應從下述三點展開工作:首先,科學運用制度文化提高教師的學科認同,重新定義學科歸屬感,使教師牢記教育使命,在一級二級學科之間探索轉換,在教育中提高學科自覺性與獨立性,重鑄學科品質,實現學術旨趣與學科探究結合發展[6];其次,大力支持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教師積極投入學術研究,加大資金投入,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引進相關專家指導,加大培訓力度,推動梯隊建設等,為師資力量的提升創造便利條件;最后,應加大力度探索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專業化研究型、應用型、綜合型人才培養路徑,例如針對本科生中在校能力較強者,保送本校研究生;本碩連讀、碩博連讀的學生,可以對其寄予厚望,打造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教育骨干,為后期的馬克思教育打好地基,解決學科接續發展的人才培養問題。
五、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發展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問題
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思想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是相輔相成的,與思想政治理論加大互動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的重中之重[7]。基于此,在學科建設與發展中,高校應牢牢樹立三個意識:第一,學科發展應具備課程支撐意識,結合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建設的原理、基本規律、內外矛盾、現存問題、建設要求、教育成果等方面內容,將其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的參照依據,將具有協調教育功能的知識點科學融入學科建設范圍內。高校應重新審視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立足教育視角,規整指導內容,延伸教育思想,確保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始終堅持以教育為準,以課堂為準。第二,課程建設應具備學科自覺意識,課程建設與編寫應凸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自主性、獨立性,緊扣學習思想、研究課題、宣傳理論、教育價值等方面界定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程研究成果與教育歸屬。在學科建設中,還應不斷研究其轉化創新能力,深入挖掘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資源,將學術影響力映射在學生的學習教材之上,在教育中不斷研究其學科理論魅力,創新教學模式,加強學生的思想情感共鳴。第三,穩定發展應具備體系轉化意識,體系轉化就是學科建設中教育與學術方面的指導內容相互轉化創新,即學科理論體系、價值體系、信仰體系等之間的相互轉化創新,高校應界定學術研究對象與學理內涵,研究課程指導理論價值導向,將馬克思主義理論內化為自己的思想并踐行在實際生活中。高校還應不斷完善教育與學術之間的關聯,關注教材內容與教學理念是否統一協調,充分發揮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意義[8]。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應在課程建設和學科發展兩方面下功夫,將其作為高校學習、學術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的兩個基本著力點之間的重要內容,為學科建設夯實基礎。
六、結語
綜上所述,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是高校教育應重點突破的對象,學科建設應突出其自主性,結合二級學科的特色發展促進一級學科的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科建設還應依附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為學科建設提供依據。加強師資建設也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和諧發展的必然需求。學科之間具有貫穿性,沒有任何一門學科是可以脫離其他學科而獨立存在的,因此,高校應結合相關課程設計完成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促進學科在高校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咫千. 關于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態勢的評估與思考[J]. 才智,2019(20):28.
[2] 謝忱. 培育新時代高校輔導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素養若干思考[J]. 青年時代,2019(28):65-68.
[3] 李曼. 新時代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高端論壇在鄭州召開[J]. 學習論壇,2020(01):97.
[4] 張新平. 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關系[J]. 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2020,6(02):26-33.
[5] 佘雙好. 以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為抓手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J]. 理論與改革, 2020(01):11-16.
[6] 謝平振. 新時代大學生的成長發展重在與時俱進和思維轉化——基于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的思考[J]. 開封大學學報,2019,33(01):57-60.
[7] 王燁. 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紅色社團建設探究[J]. 法制與社會,2019(31):230 -231+238.
[8] 孫濤. 中國化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體系的建構路徑研究[J]. 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9(09):6 -7.
(薦稿人:錢紅梅,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鄒宇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