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萬州區電報路小學 鄔小青
拓展性課程體現在不同的方面,如教學方法、課程內容、互動方式等。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應當重視拓展性課程的研發,為學生提供動手機會,靈活運用網絡資源,開設不同類型的選修課程,關注學生的學習需求,真正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
在研發拓展性課程時,教師需要將數學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融合起來,同時還需要加入一些動手實踐操作的內容,比如有趣的手工活動,以增加數學學科的趣味性,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探究數學知識,發現數學知識的魅力。需要注意的是,小學生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十分愿意參與到實踐活動中。因此,教師需要在充分考慮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設計一些內容較為完整、操作項目較多的拓展性課程,激起學生的參與熱情。
例如,在教學“圓”的內容時,教師就可開展有趣的拓展性課程。首先,教師帶領學生一起收集實驗材料,利用兩端圓潤的小木棒、橡皮泥等材料制作出一個“釘板”,并檢查這些“釘板”的安全性,避免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出現安全問題。之后,教師讓學生在草稿紙上運用幾何圖形設計圖案,如小動物、小房子等,但需要保證這些圖案中有圓形,并根據設計圖用繩子在“釘板”上制作圖案。最后,教師帶領學生運用釘板進行計算,如圓形的直徑、圓形的面積、長方形的長與寬等。學生需要運用自己掌握的知識計算圓的面積以及圖案的整體面積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
在研發拓展性課程時,教師還可從學習場所的角度進行設計。如今,我國已經進入信息時代,在創設拓展性課程時,教師需要搜集和整理網絡中的優質課程資源,并根據教學需求進行教學資源順序、結構的合理優化。針對其中欠缺的部分,教師可以加入難度適中、長度適中的微課視頻,在恰當的時機將這些內容分享給學生,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學習。利用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突破時間和空間的束縛,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
例如,教師在整理和收集網絡資源時,需要根據微課內容與教學內容的關聯度,將其分為基礎型和拓展型兩種類別。針對基礎型的網絡資源,教師可將其作為日常教學的素材,豐富教學內容;針對拓展型的網絡資源,教師可將其作為學生自主學習的材料。在進行拓展型網絡資源的搜集和設計時,教師需要適當加入一些基礎性的知識,同時還需增加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如動畫、視頻、圖片等,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保持充足的學習動力。
如今,教育界開始重視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小學階段的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會形成不同類型的愛好和興趣,學習需求方面也存在較大差異。因此,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就需要采用分階段教學、分層教學的方式,逐漸縮小學生在能力、素養等方面的差異,但這仍無法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學習要求。此時,教師就需重視拓展性課程的設計,盡可能為學生提供不同類型的選修課程,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選擇權,使學生能夠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程。
例如,針對六年級的學生來說,教師可針對初中階段的知識展開不同的選修課程。這是因為六年級的學生將要步入初中,需要教師為其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因此,教師可設置“幾何”“代數”“概率”等方面的選修課程,學生可根據個人喜好自由選擇。在設計拓展性課程時,教師需要明確教學目的,使學生能夠為初中階段的學習做好準備,在步入初中后更好地學習基礎知識,同時還能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需要重視拓展性課程的研發,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設計課程內容,牢牢把握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興趣愛好,給予學生動手實踐的機會,善用網絡資源開設選修課程,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真正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