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平涼市華亭市一中 張 輝
反思是一種極為重要的思維習慣,它是學生成長的核心動力,學生只有在反思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才能實現自主學習的突破。同時,反思還能促使學生溝通舊知識,理解新知識,實現知識同化,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增強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對于高三數學復習問題的設計,應該從以下兩點進行思考:第一是概念教學,高三數學教師應該將數學概念設計成多個問題,并將它們融合在一起,引導學生逐步掌握數學學習技巧,對易錯點和學習難點進行梳理;第二是明確教學目標,教師在設計數學復習活動時應盡量明確教學目的,實現復習價值最大化。
例如,在“全稱量詞與存在量詞”的復習過程中,本章是教材開篇第一章最后一節課,復習目標是回憶全稱量詞命題與存在量詞命題真假性的判定,并能夠聯系“集合的概念與基本關系”解決問題。為此,教師在復習課中可以嘗試提高數學問題的難度,逐步提升學生復習的深度。首先,數學教師可以拿出提前準備好的兩組數學道具繪卡,其中一組是0~10的數字,另一組是十個不同的數學符號。其次,教師可以提出一些簡單的問題:“同學們,你們看我手里的數字0~10,它們可以算是一個集合的對象嗎?怎么通過老師手里的繪卡表達出集合的基本關系?”再者,教師要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發揮想象,解答問題,學生解答后,教師要給予回復。最后,教師要提升問題的難度,將兩組繪卡融合使用,并提出較難的問題,從問題出發,發掘學生的學習潛能。
在高三數學復習活動中,教師和學生都可以發現,部分數學習題有著明顯的聯系性和貫通性,一種習題有著兩種或者兩種以上的解決方案,這充分體現了數學知識的內在關聯性和邏輯性,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學生數學復習的難度,很多學生在面對這種問題的時候都無法快速地找到解題思路。出現這種問題的原因主要有兩點:其一,學生數學知識基礎不扎實;其二,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沒有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復習習慣,致使學生沒有對內在知識進行升華。為此,在高三數學復習中,教師就要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反思,總結知識規律。
例如,在“隨機抽樣”的復習中,本章的復習任務是讓學生理解抽樣調查的實際意義與具體實施步驟。為此,首先,數學教師讓學生回想課堂教學中進行的活動實驗,思考當時教師布置的教學問題。在學生回想起教師當時設計的教學問題后,數學教師可以將它們寫在黑板上:某商場對四類食品進行安全檢測,A食品20種、B食品30種、C食品10種、D食品25種,每樣必須抽取20%進行檢測,若采用比例分配抽樣調查需要抽出多少食物?在合格率98%的情況下,不合格產品會有多少?學生在學習函數概念時,需要依照數量進行計算,而在復習階段,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重新用函數知識進行問題解答,從而達到知識貫通的目的。
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創新教學方法,幫助學生進行思維延伸,對學生思維上的認知沖突進行合理引導,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積極性。
例如,在“復數的四則運算”的復習中,本章的復習目標是讓學生回想復數加減運算法則,鞏固運算規律,探究復數加法與減法的集合意義。為此,教師可以讓學生分層分組復習,把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分為一組,讓他們探究“復數四則運算法則是什么?其中的交換律與結合律規則是什么?”把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分為一組,讓他們探究“由平面向量坐標運算法則得到的數據可以代表哪一向量?復數的意義是什么?”把學習能力相對較差的學生分為一組,讓他們探究“復數加法與減法的集合意義是什么?”通過分層階段式復習,達到充分復習數學知識的目的。
總而言之,在高三數學復習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反思習慣,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題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幫助學生樹立應對高考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