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陽市太和縣蔡廟鎮(zhèn)蔡廟小學 肖賀玲
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發(fā)展,小學數學教師也在逐步轉變教學策略,他們不僅摒棄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和思維,還提出了很多高效的教學方法,希望應用合適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和效率的逐步提升。學生在輕松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中學習數學知識時,興致很高,主動性很強,課堂主體地位得到凸顯,在此基礎上,數學學習效率隨之升高,為以后學習打下了基礎。在本篇文章中,筆者主要介紹小學數學教師是如何在新課改背景下開展數學教學工作的。
多媒體輔助教學已經成為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也是課堂改革的需要。多媒體不僅能夠改變知識的抽象與乏味,還能夠為學生營造出愉快的學習氛圍,促使他們主動參與其中。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將枯燥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有趣,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并高效地獲取數學知識。
例如,在學生學習“認識小數”內容時,小學數學教師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有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上課,數學教師便借助多媒體播放了一名學生在超市挑選筆記本、尺子、鉛筆的視頻,由于視頻內容比較貼近實際,學生的注意力很快便集中到視頻中。接著視頻中提出問題:“這名同學只購買一支鉛筆,需要多少錢?”“如果只購買筆記本,需要多少錢?”同時顯示出了幾個數字,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回答了問題,數學教師隨之引出了“小數”概念,并由此展開教學。學生在多媒體環(huán)境中學習小數,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都很高。
新課改以后,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凸顯,教師將課堂逐漸還給學生,只擔任課堂引導者的角色,但是有些學生很難適應主人翁的角色。生活化教學模式是新課改提出的一種將學習和社會生活聯系在一起的教學方法,小學數學教師應用此方法展開教學,不僅能夠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還能夠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逐步提升學生的應用能力。
例如,在學習“位置和順序”中關于“上下”的內容時,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通過生活化的教學方法展開教學活動。課前,數學教師先選擇三名學生在操場中賽跑,一決勝負,其他學生作為觀眾和評委。一上課,數學教師直接問道:“老師準備了賽跑的這三名同學的照片和一個領獎臺,大家能幫助我將照片貼到對應的位置上嗎?”學生紛紛舉手想要參與其中。隨后,數學教師隨機點了三名學生的名字上臺完成此操作,學生分別將獲得第一名的同學照片貼在了最上面,而將獲得第三名同學的照片貼在了第三層,第二名同學的照片貼在了第二層。接著,數學教師根據學生貼出照片的位置引出上和下的位置關系,并鼓勵學生用上和下形容生活中的其他事物的位置。學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學習數學知識時,學習積極性很高,應用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認知源于問題,問題是知識的真正來源。因此,教師十分重視課堂問題的提出,通過尋找問題和制造問題展開教學活動,希望能夠鍛煉學生的思維水平,提升學生課堂學習積極性。數學學科與其他學科不同,很多知識都是與生活有著緊密聯系的,所以數學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問題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進入帶有問題的生活情境中,以此促進學生主動展開思考并逐步提升思維水平。學生的思維水平提高后,數學學習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例如,在學習“年、月、日”的內容時,小學數學教師通過問題式教學,有效鍛煉了學生的數學思維水平。一上課,數學教師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直接提出問題:“關于年、月、日,你知道哪些知識呢?”學生紛紛說出“一年有12 個月”“有的月份有30 天,有的月份有31 天”等日常知識。數學教師將連續(xù)五年中每個月的天數表格呈現出來,繼續(xù)問道:“你們能夠從表格中發(fā)現哪些規(guī)律呢?”學生立即觀察和思考起來,不一會兒,學生便總結出哪幾個月都是31 天、哪幾個月是30 天,數學教師隨之詳細地展開教學。在問題情境中,學生的思維很活躍,能夠快速解答問題,數學學習水平也隨之升高了。
小學生年紀較小,在學習時經常出現“人云亦云”的現象,這對自我提升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十分不利。探究式教學模式是一種促使學生自主學習,或者以團隊為核心共同研究的新穎教學方式,能夠重點凸顯學生課堂的主體地位,也能夠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增強。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通過組織探究式教學活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并自由發(fā)表個人觀點,這樣不僅能夠促進學生高效獲取數學知識,還能夠培養(yǎng)其探究能力。
例如,在學習“什么是周長”的內容時,小學數學教師將一些各種形狀的樹葉帶到課堂中,并將樹葉分給學生,鼓勵他們拿出筆沿著樹葉的輪廓畫出了一片樹葉,由此引出周長的概念。隨后,數學教師組織了一場實踐探究活動,鼓勵學生尋找身邊的事物并測量其周長。有的學生測量了同桌的頭圍,有的學生測量了數學課本的周長,還有的學生測量了課桌的周長。數學教師隨之將準備好的三角形、正方形展示出來,引導他們在測量周長的同時發(fā)現其中的規(guī)律。學生在探究式的數學環(huán)境中學習數學知識時,其探究能力和數學知識的快速掌握能力同步得到了提升。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交互式電子白板作為一個巨大的手寫板出現在課堂中,成為教師和學生都喜歡的一種輔助教學工具。小學數學中有很多知識點很抽象,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度不高。但是,當數學教師將電子白板引入課堂中后,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變高了,他們愿意主動地與教師進行互動,并在互動中快速理解和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數學學習效率也隨之升高了。
例如,在學習“比較”這一內容時,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借助電子白板進行教學,以此增強學生和教師、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一上課,數學教師直接利用電子白板將幾塊不同大小的西瓜圖片展示出來,說道:“哪位同學能夠幫助老師將最大的一塊西瓜放到數字1 的位置上?”學生紛紛舉手,想要參與其中。當一名學生將最大塊的西瓜移動到數字1 的位置后,數學教師又提出問題:“哪位同學能夠將最小的西瓜放到數字5 的位置上?”學生更加踴躍地參與其中。隨后,數學教師鼓勵學生將剩下的三塊西瓜按照大小順序分別放在2、3、4 這三個位置上,由此展開比較大小的教學活動。在電子白板輔助的數學課堂中,學生的積極性很高,能夠主動地幫助教師解決問題,提高數學學習效率。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通過幾種不同的先進的教學方法展開教學活動,有效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同時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活動中,高效地與教師進行互動,學習效率和數學核心素養(yǎng)同步得到提升,為以后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