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舟曲縣峰迭新區小學 李麗霞
計算能力是一項基礎和重要的學習技能,也是夯實數學學習基礎不可忽視的內容。為了促進小學生數學學習的長效發展,教師需要認清計算能力給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帶來的影響,積極優化教學策略,確保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效果,提高學生數學綜合素質。
小學階段的學生需要重點學習和掌握的是基礎的計算知識和方法。對于計算來說,算理是根基,也是完成計算任務的依據,要想培養學生計算能力,就要先從指導算理算法著手。具體來說,教師在數學計算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清楚說明算理,在透徹掌握算理的情況下掌握計算法則,確保計算能力提高。
例如,在學習“小數加減法”時,有不少學生因為剛接觸這部分內容,常常會把小數加減法和整數加減法的計算混淆,都知道在計算當中應該把小數點對齊,但是到具體的做題環節仍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錯誤。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要善于借助具體計算例子為學生說明計算小數加減法的算理,讓學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順利突破計算難題。比如在計算“5.35+2.52”時,5.35 是5 個1、3 個0.1 及5 個0.01構成的,2.52 是2 個1、5 個0.1 以及2 個0.01 構成的,在計算時就要把相同數位對齊,再進行計算。這樣學生不僅可以提高計算準確性,還能夠找到正確的計算方法,培養良好的計算能力。
在過去的數學計算教學當中,教師常常會忽略估算這一重點。估算是一種至關重要的計算能力,具有極高的應用價值。利用估算可以獲得近似數,并將此作為依據評價計算結果的正確性。估算方法和驗算方法相比,優勢是比較明顯的,省時省力,還可以幫助學生打破思維定勢。
例如,在對“8.11×0.99”進行計算的過程中,通過估算可以判斷出,最后得到的數字肯定是小于但是又非常接近8.11 的,小數點后面有4位數,末尾數是9。在獲得了這樣的判斷之后,學生真正做到不動筆墨就能夠完成驗算,感受數學計算的樂趣。估算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思維方式,在具體的估算過程當中需要掌握算理,也需要做好記憶和推理,所以通過估算訓練,可以大幅度提高學生的數字敏感度,增強學生的計算能力。
在數學計算環節,運用一定的技巧和方法,能夠明顯降低計算的難度,也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計算的趣味性,積累數學計算的規律和方法,讓學生在進一步的數學學習當中打好基礎。簡便運算是培養學生數學計算能力過程中一個不可忽視的內容,通過簡便算法的使用,可以化繁為簡、化難為易,讓學生的計算正確率以及速度得到有效提升。當然,簡便運算也是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有效方法,必須在數學教學當中靈活運用,讓學生真正理解簡便算法的內涵并掌握簡便運算的具體技巧。
比如,在計算“2988-1999”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簡便計算,基于差不變規律,由2988+1、1999+1 得到原式=(2988+1)-(1999+1)=2989-2000=989。這樣的簡便計算可以提高速度,也能夠保證正確率,比學生列豎式計算更能獲得準確的計算效果。又如,在計算“63.5×6.4+63.5×3.60”,就可以利用乘法分配律,得到原式=63.5×(6.4+3.6)=635。在數學學習當中包含大量的法則定律,這些能夠讓學生在簡便運算當中獲得理想效果,也可以讓學生接觸盡可能多的題型,確保學生計算的有效性。
計算能力是小學生的必備技能,也是其他數學能力得以建立和發展的基礎所在。計算能力的養成需要經歷一個較長的過程,既要有算理算法上的指導,又需要學生具備靈活的思維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所以教師要把培養學生計算能力貫穿數學教學全過程,讓學生在數學計算當中有理有法地降低錯誤率,同時督促學生建立良好的計算習慣,掌握多元化的計算方法,達到良好的計算效果,確保學生數學能力培養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