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鍵詞:圖書館員;職業能力;建設
摘要:圖書館員作為圖書館的主要執行者與參與者,更需要強化職業能力建設,持續不斷地增強自身職業能力。文章闡述了圖書館員職業能力培養的內涵,剖析了圖書館員職業能力的構成要素,構建了圖書館員職業能力培養模型,同時分析了強化圖書館員職業能力建設的具體路徑,提出要從人才隊伍保障機制、崗位管理促進機制、服務能力強化機制三個方面入手強化信息時代圖書館員的職業能力培養,推動圖書館的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G25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21)10-0115-04
縱觀中外圖書館的發展史可以發現:圖書館已由原來的封閉逐步走向現在的開放,由原來的“以資源為中心”逐步轉變為“以人為本”,圖書館員在這一過程中一直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圖書館員職業能力的高低會對圖書館的發展造成較大影響[1]。隨著物聯網、云計算和5G等先進技術的出現,人類已經進入信息時代。信息時代,無論是信息的采集,還是信息的儲存,抑或是信息的共享與數據挖掘都越來越方便快捷,但也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圖書館的工作方式與內容[2-3],還對圖書館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圖書館員作為圖書館的主要執行者與參與者,更需要強化職業能力建設,持續不斷地增強自身職業能力。
1圖書館員職業能力培養的內涵
職業能力是職業能力建設的上位概念,若要對圖書館員職業能力建設的內涵進行探討,就需要先了解職業能力的內涵。職業能力是指個體在開展職業工作、履行職業責任的過程中所需要具備的才能與知識,圖書館員職業能力通常涵蓋多種能力,而并不是單一的某種能力[4]。因此,筆者將圖書館員職業能力定義為:在影響圖書館業態的信息環境、社會環境變化中,圖書館員為讀者提供知識服務、情報服務、借閱服務時所體現出來的內在素質。
在對圖書館員職業能力培養的內涵進行界定之前還需界定培養的內涵。從《新英漢-漢英詞典》的定義來看,“培養”是指在一定環境、一定目的的影響下,采用訓練、教育的方式推動其不斷成長。基于“圖書館員職業能力”與“培養”的內涵,筆者將圖書館員職業能力培養的內涵界定為:在當前信息時代社會環境的影響下,基于一定的目的,采用訓練、教育的方式推動圖書館員職業能力的不斷增強。
2圖書館員職業能力的構成要素
全球知名度最高、歷史最悠久的圖書館專業協會——美國圖書館協會(ALA)先后發布了《健康科學圖書館員職業能力》、《AL/AASL學校圖書館員初步準備標準》等多個圖書館員職業能力標準。縱觀這些標準,圖書館員職業能力構成要素通常涵蓋職業意識、專業知識、職業技能三大類。
2.1職業意識
職業意識實質上是指圖書館員從主觀意識角度對“館員”這一職業的認知程度,認知水平的不同將會直接關系到館員能否兢兢業業地做好本職工作,能否敬業愛崗。通常而言,職業意識是動機、特質、職業角色定位、自我形象四位一體而形成的,可將其歸入職業道德范疇中。其中,動機由館員的事業信念與個人理想所體現;特質是館員在與用戶進行信息資源傳遞與溝通交流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行為方式;職業角色定位則是館員基于多年的從業經驗對圖書館行業和個人職業生涯發展現狀的認識;自我形象則相對寬泛,涵蓋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服務理念、自我學習理念等。
2.2專業知識
專業知識是指圖書館員所具備的與圖書館工作相關的知識儲備。圖書館行業的特點就決定了圖書館學是典型的交叉學科,圖書館員既要掌握扎實的信息檢索、信息采編、信息組織等基礎知識,又要知曉其他學科的知識,涵蓋統計學、文獻學、計算機、情報學等知識。
2.3職業技能
職業技能是指圖書館員在從事崗位工作時所必需的技巧與技術。要成為一位優秀的館員,圖書館員不僅需要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更要學會如何將這些專業知識轉變為服務學科建設、服務教學科研、服務用戶的技能,包括閱讀推廣技能、學科服務技能、資源采訪技能等。同時,圖書館員要具有敏銳的問題發現能力、清晰的原因剖析能力與富有創造性的解決問題能力,還要學會利用數據采集工具對用戶數據進行搜集,用圖表的方式匯總數據,并通過數據分析工具對數據價值進行最大限度的挖掘,以數據分析結果為依據及時決策,實時、動態調整工作方法和服務方式,進而能夠有效吻合用戶需求,為用戶帶來更專業、更優質的服務。
3圖書館員職業能力的培養模型
圖書館員職業能力的培養是一項長期性的工作,圖書館只有基于不同類型、不同崗位館員的具體情況對培養計劃進行個性化定制,才能達到最佳效果。原美國圖書館協會主席Sari Feldman認為,圖書館員職業能力培養是典型的“映射式金字塔”方式[5]。總體來看,圖書館員職業能力的培養模型涵蓋三個層級,分別是基礎層、發展層、專家層,見圖1。要做好圖書館員職業能力建設,圖書館需要突出基礎層、關心發展層、造就專家層,形成互補有無、循序漸進的發展態勢。
3.1基礎層——職業認同與通識技能
對于基礎層的初級圖書館員,圖書館需要開展系統性的崗前培訓,使其嫻熟掌握圖書館員所必備的基礎專業技能與基本專業知識,培養其良好的職業品質,能夠對所處崗位、本館具體情況有一定深度的認知,進一步增強職業認同感與職業服務意識,且還能隨著圖書館的發展步伐逐步提升通識技能,為職業能力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初級圖書館員是圖書館建設的“生力軍”,也是未來發展的希望,只有突出基礎層,圖書館管理層才能精準把控館員隊伍建設方向,才能適應圖書館發展的新要求。
3.2發展層——業務凸顯與自治服務
中級圖書館員位于發展層,他們是圖書館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中堅力量,圖書館要側重于提升他們的全面業務水平。發展層館員大多都已在圖書館工作一定年限,也具備一定的業務水平,但在職業能力建設方面會有更多、更高的需求,特別是在自治服務、業務凸顯等方面,對中級圖書館員的信息處理能力、信息檢索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中級圖書館員既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又要有良好的數據素養。同時,圖書館的服務職能直接決定了館員需要通過提高服務意識與自我管理意識增強服務能力,故發展層館員需要持續強化自治服務理念。由于中級圖書館員在圖書館建設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圖書館只有保障中級圖書館員的穩定性,才能有序開展圖書館的各項工作。但是,在薪酬較低、工作時間不自由、工作壓力大等因素的影響下,很多中級圖書館員的流動性較大。因此,關心發展層就顯得尤為重要,圖書館管理層務必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留住人才,或提高館員的薪酬待遇,或人性化關懷館員,或為館員提供職務晉升渠道等,此外,圖書館還要結合圖書館工作量的變化動態調整館員的崗位數量,避免館員長時間、超負荷工作。
3.3專家層——服務創新與帶頭示范
位于專家層的高級圖書館員具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和較高的業務素質,是圖書館員隊伍的引領者,他們或是在某一學術領域有較深的造詣,或是在業務工作中有突出的表現,可在服務、學術、管理、業務等方面發揮帶頭作用。專家層館員通常都具備高水平的信息服務能力與管理創新能力,他們可對問題的關鍵點進行精準把控與快速融入,且可嫻熟地應用專業理論對其他兩個層級的館員進行指導,做好“傳、幫、帶”工作。由此可見,造就“專家層”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圖書館員職業能力建設水平。
由圖1可知,圖書館員職業能力成長模型有兩條主線,第一條主線是由位于頂層的專家層以“輻射引領”的方式帶動基礎層與發展層的發展,第二條主線是由位于底層的低層級以“目標導向”的方式向發展層與專家層生長。圍繞著“輻射引領+目標導向”的主線串聯圖書館員職業能力成長模型,即可形成全體館員職業能力的協同發展、循序漸進的良好態勢,對增強圖書館員的職業能力是極為有效的。
4信息時代強化圖書館員職業能力培養的具體路徑信息時代,圖書館員職業能力提升的關鍵在于要結合圖書館員當前服務崗位特征及層級分布開展行之有效的培養和激勵,構建如圖2所示的信息時代圖書館員職業能力培養機制,切實增強基礎層、發展層、專家層館員的職業能力。
4.1圖書館員人才隊伍保障機制
信息時代圖書館員職業能力的培養離不開圖書館人才隊伍保障機制作支撐,主要包括崗前專業培訓制度、職后專業培訓制度以及傳、幫、帶制度。
4.1.1崗前專業培訓制度。首先,各大高校的圖書館學專業教學體系應融入職業能力培訓內容,貫穿于圖書館學專業學生的日常學習科研工作中,尤其是要增強學生的數據分析能力與數據采集能力,為未來優秀圖書館員的培養打下堅實基礎;其次,在館員入職培養的過程中,圖書館要將智慧圖書館作為重中之重的培訓內容,有針對性地開設相關培訓課程,讓館員掌握數據技能、數據倫理、數據態度、數據意識、數據知識五大要素,能夠熟練應用大數據技術處理各類數據,為后續開展數據驅動的圖書館業務作保障。
4.1.2職后培訓制度。職后培訓制度是進一步提升圖書館員職業能力的主要路徑與重要保障,或邀請專家到單位培訓,或將館員送到高校學習,但職后培訓絕對不能僅僅局限于技術,而要將智慧圖書館的作用和意義融入其中[6-8]。有鑒于此,圖書館應制定出一套完善的館員后續專業化學習培訓體系,通過大數據技術對館員的培訓需求進行挖掘,并有針對性地制訂培訓目標與培訓方案。對于不同專業技術職稱、不同崗位的館員,圖書館也應采用差異化的職業能力培訓方法,切實達到預定效果。例如,天津市紅橋區圖書館一直以來都始終堅持組織全體館員參加“數字圖書館網上教學培訓”(由天津圖書館組織)、“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由文化部全國公共文化發展中心組織)等培訓,并且還會在第一時間將館員的學習心得進行在線反饋,在學習實踐中深入體會新技術、新理念、新知識,不斷強化館員職業能力建設。
4.1.3傳、幫、帶制度。通過傳、幫、帶制度,能夠讓新入職的圖書館員迅速適應工作崗位,盡快融入工作環境,推動他們順利成長,并且還能夠在不同層級的館員人才隊伍中建立起良好的同事關系,可無障礙地開展團體協作、知識共享、經驗交流等工作,切實增強圖書館員人才隊伍的凝聚力。
4.2圖書館員崗位管理促進機制
在職業生涯發展堪憂、經濟待遇較低、常年從事低創造性工作等因素的影響下,有相當數量的圖書館員出現惰性現象[9-10],有鑒于此,圖書館員人才隊伍促進機制就顯得尤為必要,而崗位管理促進機制包括人才引進、獎勵激勵、晉升評優三個方面,主要目的還是在于激勵館員自覺加強職業能力建設,增強工作的主動性與積極性。首先,圖書館管理層應結合本館的實際情況有意識地通過一些有吸引力的條件引入一批具有較高職業能力的優秀人才,要重視人才、關心人才、愛護人才,要給人才有發揮才華的空間與余地,要信任他們,在不違反大原則的情況下給予他們發揮個人才干的機會;其次,對于現有的優秀館員,圖書館管理層也要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留住人才,或提高優秀館員的薪酬待遇,或人性化關懷優秀館員,或為優秀館員提供職務晉升渠道等,切實形成公平、公正、公開的良好競爭氛圍,有效根除館員惰性現象。
4.3圖書館員服務能力強化機制
服務能力強化機制旨在對館員的核心競爭力進行培育與提高,通過工作考評制度、學術團隊制度與監督管理制度切實優化其服務效能,力爭能夠構建出一支職業能力強、綜合素質過硬的高水平館員人才隊伍。
4.3.1工作考評制度。通過構建規范、客觀、科學、有效的工作考評制度,圖書館管理層可掌握當前館員的工作狀態,并對其進行精準考評,工作考評方案要征求廣大館員的意見,要讓絕大多數館員滿意,考評工作兼顧定性考評與定量考評的原則,從服務態度、服務水平、履職情況、工作效率等多個指標入手綜合考核館員的工作業績,既要明確不同層級館員的崗位職責,又要讓其掌握適當的工作靈活性,激發他們的自主意識與創新意識。工作考評結果要及時發放給每個館員,督促他們及時反思工作的不足與亟待提高之處,同時將館員的薪酬回報與工作考評結果密切掛鉤,打破原來存在于圖書館內部的平均主義“大鍋飯”的工資分配方式,讓有能力的、為圖書館作出重大貢獻的館員都可獲得相匹配的薪酬水平,激發館員的工作熱情與工作互動性,在圖書館營造出一種積極向上、生機勃勃的工作環境,提高館員的職業能力建設水平。
4.3.2學術團隊制度。圖書館管理層要高度重視學術研究活動,及時組建包括專家層館員、發展層館員、基礎層館員在內的學術團隊,定期開展學術沙龍,相互學習、相互探討、相互溝通,營造出積極向上的學術氛圍,既有利于提高館員的職業能力與專業素養,又有利于增強圖書館的整體學術水平。例如,杭州師范大學圖書館于2019年8月就成立了一支學術團隊,團隊以沙龍形式圍繞基于大數據的智慧圖書館建設、數字時代圖書館資源建設的需求與服務創新、高校圖書館科研支持服務的構建與實踐、學科服務支持雙一流建設、文化活動體系(閱讀推廣)構建、科研項目申報及論文撰寫等一系列業務發展中的現實問題展開學術交流,在每學期開展2~3次學術沙龍的同時,還將通過外請專家講學、赴外校參加專業培訓及學術會議的形式提高青年館員的學術能力。
4.3.3監督管理制度。監督管理制度是圖書館員職業能力建設的必要保障,也是服務能力強化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能夠更好地推動圖書館員職業能力的提升,圖書館既要求館員做好“自律”,又要采取措施對館員做好“他律”,通過用戶滿意度、服務質量、服務工作量等指標進行監督,避免館員出現人浮于事的懈怠現象。
5結語
圖書館的服務質量與圖書館員的職業能力密切相關。目前,信息智能推送技術、信息數據挖掘技術、信息鏈接技術等均處于迅猛發展的狀態,信息時代的來臨對圖書館員的職業能力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圖書館只有從人才隊伍保障機制、崗位管理促進機制、服務能力強化機制三個方面入手強化館員職業能力培養,才能推動圖書館的可持續性發展。
參考文獻:
[1]黃孝群.轉型變革期高校圖書館館員能力建設策略[J].圖書情報工作,2014(9):51-56.
[2]李金芳.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梯隊的設計、培養與管理[J].圖書館,2013(5):19-21.
[3]林建清.高校圖書館館員惰性現象成因與解決方法探析[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11(4):24-25.
[4]王天泥.大數據技術在圖書館閱讀推廣中的應用:以“3A5步”法為例[J].情報資料工作,2014(4):96-99.
[5]Tenopir C, Sandusky R J, Allarda S, et al. Research Data Management Services in Academic Research Libraries and Perceptions of Librarians[J].Library&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2014(36):84-90.
[6]陶倩,劉泳潔.美國專業圖書館員職業能力標準的內容分析[J].圖書情報工作,2016(24):20-25.
[7]陳有志,劉平,宋小華,等.新時代圖書館與圖書館學的抉擇:“創新與發展:新時代的圖書館與圖書館學”高端論壇述略[J].高校圖書館工作,2018(3):21-28.
[8]夏立新,白陽,張心怡.融合與重構:智慧圖書館發展新形態[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8(1):35-49.
[9]陳慧香,邵波.國外圖書館領域用戶畫像的研究現狀及啟示[J].圖書館學研究,2017(20):16-20.
[10]王琳,陸彩格.高校圖書館員數據素養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以天津市高校圖書館員數據素養為例[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20(3):34-42.
(編校:崔萌)
作者簡介:李曉行(1989—),鞍山市鐵西區圖書館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