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英
摘 要: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學習的基礎能力,也是語文素養提高的有效前提,新課程及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使得現代化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越來越重視學生的綜合發展,因此傳統教學模式已經不合適。這就要求教師將創新的個性化閱讀教學方法應用于實際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全心全意參與閱讀,從而獲得越來越理想的閱讀。
關鍵詞: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策略
所謂個性化閱讀,指的是不同于一般大眾化閱讀形式的新型教學方法。從教學的角度上看,個性化閱讀指的是在原本大眾化閱讀的基礎上,讓個體能夠從自己獨特的特色出發開展閱讀的行為。每個人基于不同的認知基礎,對于文本的理解也是不同的,語文閱讀這一模塊本身就具有濃厚的個性化色彩,學生在與作品進行對話的過程中,內心深處與文章形成的情感共鳴完全基于個體的實際情感體驗。所以,如果僅僅用所謂的標準答案作為衡量學生閱讀學習情況的唯一標準,既不客觀,也不利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主動去品味、發現和創造。
一、良好課堂氣氛的創造,促進開展個性化閱讀教學
小學語文教師在良好的課堂氛圍中,進行個性化閱讀的教學,會使整個課堂的效率增加,而且使學生的積極性也得到提升,這對于教師來講,教學的成果也是非常可人的,學生在課堂中也學會了主動積極的思考問題,并用,本身個性化的思維進行閱讀方面的能力培養,是學生今后的閱讀能力及所獲得閱讀方面知識進一步培養能夠終身受益,真正針對性地選擇一些學生們喜愛的,并愿意接受的教學方法及教學內容,來進行課堂知識的傳授,主動吸引學生進行個性化的閱讀學習,通過一些學生喜愛的游戲活動,加入到教學當中,營造輕松良好的氛圍,真正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使課堂教學的高效性得以實現。
二、利用自主批閱的閱讀方式
閱讀教學方式有很多種,自主批閱方式也是教學中經常用到的一種。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課文的整體難易程度進行了解,選擇難易程度適中的課文開展自主的批閱誦讀,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將自己喜歡的句子和鍛煉畫出來,這樣一來更有效的加深學生對課本知識的了解和掌握,有利于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比如在學習關于春天相關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有關春天的景色,營造出春意盎然,欣欣向榮的景象,可以有效的將學生帶入到學習當中,更好的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批注閱讀的方式進行自主學習,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將自己覺得是描寫春雨的句子標記下來,同時也可標記自己喜歡的句子;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也會有帶著春雨的思想情感去進行課文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會自主思考,運用這種個性化的閱讀方式可以更好的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且學生也會提升學習的熱情,促進學生個性化的發展。
三、注重文本背景,深化閱讀理解
語文閱讀教學最大的特點在于,每一篇文本都是作者的心情寫照。作者會把自己的心情,自己的想法融入到文字中體現出來。尤其是在現行的小學語文教材中,所收錄的文章大多經歷了數十年甚至數千百年的滄桑歷史,整體的韻味內涵會更加的深遠,更加的濃厚。所以,教師需要帶入文本背景,利用背景豐富學生的感受,讓學生能夠理解作者的創作心情、創作心境。只有達到這一前提,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才會更加深刻。
除此之外,在教學之余,教師也可為學生拓展學習內容,為學生介紹與中國傳統文化相關的信息,引導學生觀看相同主題的節目。例如《百家講壇》、《我在故宮修文物》以及《國家寶藏》等,利用豐富多彩的視頻,感染學生的人文情懷,使之體會到中華文化的偉大與深厚,進一步深化學生的閱讀基礎。
四、通過拓展延伸培養學生的個性化閱讀
在新課標和語文教學發展的要求下,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個性發展,科學合理地開發和充分運用教學資源。因此,教師可以適當地開展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語文教學活動,通過為學生創設不同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帶著有趣的問題走出傳統的課堂教學,拓展知識、發展個性化閱讀。在這樣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學生會積極主動地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在活動最后帶著深深的感觸和答案走回課堂,教師再進行總結和分析。在引導學生個性化閱讀的同時教師要盡量避免千篇一律的結論,避免靈活的藝術被蒼白的文字所取代。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個性化閱讀的學習方式,能夠幫助學生構成系統的知識架構。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思考和解決問題,有助于學生形成個體的認知,這樣學習過程才能將學生的差異性進行整合,才能在拓展廣闊知識的基礎上發揚學生的個性。
五、發揮教師在個性化閱讀教學中的指導作用
教師應充分發揮教學指導的作用,通過師生互動的方式,幫助學生快速理解閱讀材料中的思想和內涵,同時可以起到傳遞閱讀理解方法的目的。在個性化閱讀實踐中,教師應以平等的心態引導和鼓勵學生,營造師生平等、生生平等的教學環境,通過設疑、提問和釋疑等多種方式,促使學生通過問題深入研究閱讀材料,并在小組討論和回答等途徑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此外,為提高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課堂教學有效性,教師應約束小組討論的話題和范圍,減少小組討論中的無效對話,將正確的價值觀導向融入個性化閱讀教學實踐中。
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是一個需要不斷深入研究的大課題。教師在日常教學實踐中,必須要明確個性化閱讀的教學目標及要求,不斷豐富自身教學方式,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小學語文的個性化閱讀教學的實施是非常必要的,特別是當今對語文素養非常重視的環境,個性化閱讀的教學活動的普及刻不容緩。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之中進行個性化閱讀,就要讓學生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創建出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產生自己獨特的感受,這樣才能夠鍛煉學生的積極性,培養語文素養。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不斷地創新教學方法,著重引導,使學生更好的參與到個性化教學活動中,并為其閱讀能力及核心素養的提升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吳蓮華.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策略[J].名師在線,2018(32):32-33.
[2]孟甜.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個性化閱讀的嘗試[N].發展導報,2017(28).
[3]劉明功.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策略探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