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棗莊市薛城區實驗小學 許 敏
當前素質教育背景下,新課標要求小學各年級班主任在日常教學中加大對學生德育教育的力度。在開展德育教育工作之前要做好相關的教學計劃,提高整體的教育效果。
讓學生在小學階段養成良好的德育素養,對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因為小學階段是學生心智發展的黃金時期,這個階段學生會迅速成長,良好的德育工作對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有重要作用。對此,相關教師應該重視學生在校期間的德育發展。
班主任應該掌握班級學生的性格特點,了解班級學生的性格取向,只有真正了解學生之后,班主任才能更加有針對性地開展德育教育。很多學生步入小學階段之初,由于年齡較小,對很多事情沒有分辨能力,無法正確理解學習的意義,極易產生厭學心理,此時,班主任應該做好對學生的日常德育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德育素養,引導他們明辨是非,了解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果小學生能夠接受良好的道德素質教育,則會以更加端正的態度應對各學科的學習。
依據相關學者的調查研究發現,班主任和普通任課教師之間的區別在于,普通任課教師更多關注學生在進行學科學習的時候,是否掌握了課堂講解的知識點以及本學科是否獲得了比較理想的成績,所以學科教師的教學內容和管理內容比較單一;班主任的工作要復雜很多,除了要監督學生學好各學科的知識以外,還需要抓好對學生的日常品德教育,將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融入日常,但是目前很多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的過程中,所采取的教育方式比較落后。
例如:很多班主任對于犯錯誤的學生會直接進行嚴厲批評,或者通過讓學生寫保證書的形式來懲罰、教育學生。這種教育方式比較落后,并不適用于新時代下的學生管理。雖然小學生年齡較小,但是他們應當得到教師的尊重。如果教師直接當著其他同學的面對某一學生進行嚴厲的批評或懲罰,會讓學生的自尊心嚴重受挫,很可能影響學生的后續學習、生活和成長,并大幅改變學生對于班主任的態度。
除了上述班主任在德育教育工作開展過程中所采取的教育觀念比較落后之外,還有一部分班主任的整體德育素養較低,并沒有達到基本的教學要求和標準。在實際開展德育工作之前,教師必須對自己整體的德育工作做出詳盡的策劃,確定合適的理念,制訂合理的計劃。班主任應當先制訂后續工作計劃和工作目標,并且在后續的工作中嚴格按照計劃和目標執行。但是目前很多班主任并沒有做到這一點,在開展德育工作時只是按照自己的主觀理解隨意開展,缺乏理論依據和整體規劃,既沒有對自己的工作制訂嚴格的計劃,也沒有制定標準的工作目標,導致德育工作混亂且效果不佳。
例如:很多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時并沒有真正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依然以教師的立場對學生進行教育,導致心理教育不被學生理解和接受,成果寥寥。另外,還有部分班主任受傳統教育觀念影響較嚴重,將學生的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即使在開展德育教育工作的過程中,依舊過分重視學生的成績高低,嚴重打擊了學生的積極性和自尊心。
班主任要想取得理想的德育效果,應該加大日常德育工作的力度,不能只是在課堂上進行德育,應該將德育滲透到學生生活和學習的方方面面。為了更好地吸引學生的興趣,增強德育的實效性,班主任可以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隨時開展德育活動。
例如:班主任可以依據學生的學習情況給學生布置課下任務,讓學生利用課下時間背誦《弟子規》,然后在班會上讓已經背誦的學生在課堂上展示。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會背誦,還要給學生充足的展示機會,并且在學生展示之后及時給予學生認可和鼓勵,讓學生知道自己的付出能夠得到教師的肯定。學生背誦完《弟子規》的相關內容之后,教師還應該針對具體內容進行仔細分析,讓學生了解自己背誦的文章并非毫無意義地完成任務,而是蘊含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這種方式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熏陶和培養,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做新時代的“小君子”。
很多班主任在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過程中,認為工作開展非常困難,許多看似簡單的工作任務在實際操作中卻受到了各種阻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班主任和學生之間缺少溝通,班主任不知道學生的實際想法,也不知道學生的內心需求,導致學生的需求和教師的供給不匹配。因此,班主任應該加強與學生的聯系,增加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例如:班主任在帶領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相關課程的時候,應該春風化雨地為學生講解理論知識,良好的態度更容易讓學生入腦入心,而非有口無心。當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出現錯誤時,切忌一開始就對學生進行嚴厲批評,相反,教師應該以平和的心態,先關注學生的情緒變化,安撫好情緒后再慢慢分析學生的錯誤,讓其思考并反省。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以引導為主,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引導學生找到改正錯誤的方法,并牢記在心。這種教育方式的效果遠遠好于硬性批評,能夠讓學生對教師建立信任,有助于后續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
班主任在開展德育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意識到小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小學生本身年齡較小,對新奇事物充滿好奇心,所以教師可以對教學形式進行創新。如果一直采用同樣的方式進行教學,勢必會讓小學生產生厭倦情緒。
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繪制黑板報,在其中融入道德教育的相關知識點,營造和諧友善的教學環境,提高學生對德育教育的學習積極性。“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去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讓學生真正感受道德關懷的力量,在與老人聊天的過程中不僅可以增長學生的閱歷,還可以拉近學生與老人之間的關系。開辦主題班會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個方式,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班會開展之前,自行搜集有關行為禮儀的相關知識,在班會上分享給其他同學。采用新穎的方式引導學生參與到德育學習中,全面提高小學生的德育素質,實現小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當前時代背景下開展德育工作,必然離不開網絡教學,小學生對各種網絡知識都很感興趣,而且也非常熟悉上網操作,班主任應該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找到學生的興趣所在,寓教于樂。通過學生感興趣的方式開展德育教育,能夠更加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達到更加理想的教學效果。
首先,班主任可以通過微信、QQ、微博等平臺與小學生以及學生家長建立聯系。在日常,教師可以將有關道德教育的相關視頻或者文章分享給學生與家長,讓學生在家里完成相關文章和視頻的閱覽,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在課上播放學生感興趣的動畫片或者學生喜歡的視頻,通過視頻和動畫片引出之后的德育內容?;蚴侵苯舆x擇含有教育意味的動畫片在課堂進行播放,小學生年紀較小,對動畫片感興趣,因此教師通過這種形式能夠事半功倍地落實德育工作,讓學生在不知不覺間接受心靈的洗滌。在觀看結束后,教師應當及時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溝通和交流,針對觀看的視頻內容進行分析,探討視頻中主人公的做法是否正確,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說出自己的見解和想法。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可以達到德育教育的目的,還能夠培養學生課上討論的好習慣,并且有助于班主任掌握學生的情況。
總之,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是每一個班主任必須高質量完成的教學任務,班主任在開展德育教育的過程中,應該仔細分析小學生的性格特點,根據小學生的喜好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