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市越城區馬山中學 吳麗
現階段激勵策略被廣泛應用于德育,這是由于激勵策略具有極強的優勢,它不僅符合學生的性格特點,還能滿足班主任的教學需求,從而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不斷地激勵學生、鼓勵學生,可以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使其主動參與到德育中,班主任教育的目的也能盡快達到,讓學生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后的學習和發展也能更加順利。對學生進行激勵的形式多種多樣,有物質激勵、語言激勵、榮譽激勵等,班主任要視具體情況而定,獲得的效果以及達到的目的也不一樣。基于此,班主任要重視激勵策略的運用,不要盲目實施,要有目的、有計劃的對學生實施各種激勵措施,這樣才能發揮激勵策略的最大作用。
首先,班主任缺乏對德育的重視。初中時期,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明辨是非能力,并且有較好的自律能力,但是其心理發育仍然不成熟,喜歡沖動行事,也容易產生叛逆心理,所以仍然需要班主任加強引導,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德育。但是由于我國長期處于應試教育模式中,大部分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以及教學工作時都只看重學生的考試成績,對其它方面的重視程度不足,從而阻礙了學生全面發展。由于班主任對德育工作的不重視,學生受此影響也只一味地學習學科知識,這是導致德育缺失的根本原因。
其次,在德育時沒有采取有效措施。現階段大部分班主任都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班級管理和教學上,即使注意到了需要對學生進行德育,也只是進行口頭教育,而沒有采取相應措施提高教育效果。這種教育方式難以達到德育目的,也不能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由于每個學生的生長環境不同,性格不同,吸收知識的能力不同,對于德育的要求也就有所不同,這為班主任的工作帶來了較大困難。在此基礎上,班主任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采取科學合理的措施對學生進行有效教育,否則無法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使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最后,進行德育時缺乏完善的激勵制度。激勵策略不是盲目運用的,需要班主任根據自身班級情況以及學生的學習情況,制定合理的激勵制度,在對學生進行獎勵時可以依照制度行事。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大部分班主任都忽略了激勵制度的建立,認為其是可有可無的,不應該浪費精力在制度的制定上,這也是造成激勵策略難以有效實施的一個重要原因。大多數班主任都只是以口頭表揚為主,在學生取得好成績時在班級內進行表揚,而對于那些不服從管理或者成績較差的學生會進行批評教育,這種激勵方法難以達到根本目的。既無法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也無法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以及道德素養,所以需要班主任制定相應的激勵制度。
進行德育之前,要讓學生認識到德育的重要性,這也是開展教育工作的前提條件,否則難以提高學生的參與性。為此,班主任可以以德育為主題,開展討論班會,讓所有學生都能參與其中,并且積極主動地學習德育知識。同時,班主任還可以把學生分為幾個討論小組,然后向學生提出問題,讓他們通過討論得出答案,這樣可以使德育更加深刻,目的性也更突出。關于問題的設置可以以當前比較熱門的話題為切入點,比如,垃圾分類、校園暴力等,使其認識到哪些該做,哪些是不能做的。在學生討論結束以后,教師可以讓一個小組派出一名代表發表觀點,對于回答比較積極,觀點比較鮮明的小組,教師可以適當地給予獎勵,以此使學生具有學習德育知識的意識,從而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這種班會的形式,可以使教學氛圍更加活躍,學生的積極性更高,進而使學生在學習和日常生活中養成良好的習慣。班主任不僅要對班級活動中表現好的學生進行獎勵,對于其日常的表現也要給予充分關注,然后采取相應的激勵或者處罰措施,以此達到德育的目的。比如,有些學生雖然成績不好但是在班級中積極幫助他人,并且愛護公物,這樣的學生也應該成為班主任表揚的對象,讓其他學生以其為榜樣,這樣班級氛圍也會更加和諧,從而形成了良好的班風、班貌。
在初中德育中,班主任在實施具體的激勵策略時,要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有所了解,并且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基于此,教師要合理采取激勵措施,否則不僅難以達到德育的目的,還會對學生形成誤導,使其產生錯誤的價值觀念。初中階段正是學生思想意識形成的關鍵時期,如果不能加以正確引導,會阻礙學生的長遠發展,使其消極面對學習和生活。基于此,在實施激勵之前,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情況,比如,有些學生本身道德水平就很高,這時的激勵要以提高為主,而有些學生思想價值存在偏差,這時采取的德育要以糾正為主。不同情況下,班主任的激勵措施是不同的,德育效果也大不相同,而激勵策略要與教育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相符合,從而逐漸提高整體學生的道德素養水平。除此之外,班主任還要認識到自身對學生的影響,在教學和班級管理中要為學生樹立榜樣,讓學生可以以班主任為榮、為目標,從而積極投入德育中。
激勵策略不僅是對學生進行有效的獎勵,還要有必要的處罰,這樣才能使激勵制度更加完善,并取得良好效果。比如,初中階段經常會發生抄作業、上課看課外書或者無故曠課等行為,班主任在了解了具體的情況之后,要通過合理的處罰措施對學生進行教育。如果沒有制定完善的激勵措施,只是盲目地對學生進行獎勵或者處罰,可能會起到反效果。比如,同樣都是上課遲到,如果有的學生處罰過重,有些學生由于學習成績好就采取比較輕的處罰措施,在以后的德育中學生的配合度就會越來越低,效果也會越來越差。所以要想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就要制定合理且完善的激勵措施,這項工作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隨著不斷實踐,班主任可以對此進行不斷改進,以此來達到德育的目的。而且激勵制度的制定也要與班級的實際情況相結合,不僅每個學生的情況不同,班級與班級之間的情況也有所不同,面對不同班級,班主任要對自己的激勵制度進行改變從而逐漸適應自己班級的情況。
德育中不僅激勵制度要合理,激勵的時機也要恰到好處,這樣才能逐漸提高德育效果。而且激勵時機的選擇對學生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有些獎勵需要面對所有學生實施,并且要及時。比如,一名學生做了好人好事,班主任如果在教師辦公室對學生進行表揚,會使激勵的效果大打折扣,這時要選擇在班級內,讓學生面對全體同學,對學生適當地給予物質或者榮譽獎勵,然后讓鼓勵其他同學以這位學生為榜樣,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也能樂于助人,保持較高的道德素養,學生的道德水平都能得到有效提升。采取的獎勵還要體現及時性,這樣可以發揮最大作用,對其他學生的影響也是積極的。如果在錯誤的時機對學生進行表揚和獎勵,可能會降低學生的認同感,德育的效果也會有所下降。總之,初中德育工作中的激勵策略,要體現在學生學習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學生得到更加全面的教育,學生的道德素養也能得到極大提升,德育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綜上所述,初中班主任在開展德育工作時,要采取必要的激勵手段,以此提高德育的效果,學生的道德水平也能獲得相應提升。在實施激勵策略時要采取合理措施,把德育、激勵策略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三者進行有效結合,并且還需制定完善的激勵制度,選擇合適的激勵時機,這樣才能滿足德育的需求,使德育工作得以順利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