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永
摘要:小學體育教育在德育教育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體育本身就涵蓋了豐富的德育因素,體育老師要進行融入和挖掘,將德育內容與體育教學結合,幫助學生感悟到深刻的德育道理,并基于德育激勵更好地完成體育學習,使體育和德育二者相輔相成。
關鍵詞:小學體育課堂;德育教育;意識強化;信心樹立
小學體育課堂上,體育老師要積極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通過以身作則、注重細節和方法創新等思路,強化學生規則意識,幫助學生建立體育自信,提升學生合作意識,從而使小學體育課堂更加高效。在德育滲透的教學激勵下,小學體育教育真正實現了“育人”這個重要目標,小學生的意志品質、運動素養、情感心理等都明顯增強,為小學生終身體育發展和道德完善提供積極的助力。
一、以身作則,強化規則意識
小學體育教育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在小學高年段體育課堂上,老師要注重利用體育教學條件,有效滲透德育教育內容,幫助學生強化德育認知,提高德育水平。體育老師在教學實踐中,需要以身作則,通過表率作用來形成體育精神和意識的熏陶,讓學生能夠在潛移默化中樹立體育信念,積極參與到體育訓練和學習中[1]。體育課堂上,體育老師要將德育教育融入到體育課程環節中,力求讓學生在學習體育知識和技能的同時,能夠在體育老師師德風尚的熏陶下,理解體育的深遠意義,并在體育運動過程中,將德育和體育進行有機融合,理解體育規則、做到誠信友善。
例如,在籃球項目教學中,體育老師應當從籃球運動的規則入手,讓學生理解籃球與其他球類在競技比賽中的區別,并在籃球訓練中能夠把握好相關規則,避免出現犯規等問題?;@球運動的最基本要求,就是學生不能帶球走步,在搶球和攔截過程中,不能拉拽其他人,這對于小學生來說既簡單也困難。簡單的是籃球的基本動作較為容易理解,學生只需要控制好運球和上籃的動作即可,困難的是籃球運動中對于學生反應能力,控球能力的技巧要求很高,如果控制不好就會出現走步違例或者籃球脫手等情況。體育老師在課堂上,要基于以身作則的教學宗旨,不僅為學生詳細講解籃球的規則,也要以身示范來準確演示籃球動作要領。體育老師可以一改傳統的教學模式,在學生能夠理解籃球競技規則的前提下,帶領學生進行體育運動實踐[2]。體育老師在隊伍前面進行帶球、上籃以及搶斷等具體動作演示,學生在后邊一邊學習一邊實踐。這個過程當中,體育老師不能有絲毫懈怠,要嚴格控制自己的籃球技術動作動作,避免給學生造成可以在競爭過程中稍微放松或者休息的錯誤意識。另外,當體育老師帶領學生開展籃球比賽時,必然無法僅僅盯住每個學生的動作,這就需要學生能夠自覺遵守體育規則,不能因為老師沒有緊盯,就出現犯規動作。在這樣的熏陶和影響下,學生能夠基于體育學習理解和領會規則的內涵和意義,使德育教育取得成效。
二、注重細節,建立體育自信
在小學高年級體育教學中,老師應當注重細節中的德育融合,通過體育課堂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勇于克服困難,增強意志品質。體育運動中,各種要求都會對學生形成巨大的挑戰,如技巧、體能、平衡、速度等運動要素,都需要學生能夠具備較強的體育素質,能夠較好地完成體育教學目標[3]。很多學生由于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在體育學習中會存在較大的困境,無法快速取得較好的成績,從而對自信造成打擊和影響。體育老師在教學時,就要時刻關注到學生的思想情緒,激勵學生以拼搏、堅定的意志來堅持體育學習。
例如,在體育短跑教學當中,體育老師經常會遇到一些因為跑不快而一蹶不振,失去體育運動積極性的學生,針對這種情況,體育老師要在教學環節中,不斷滲透正確的體育精神,讓學生能夠理解,體育的核心價值不在于戰勝他人,而是在于戰勝自己。在短跑訓練中,自己要與自己進行比較,上節課上100米短跑用時20秒,如果這節課可以在19秒完成100米跑,那么就是進步的、勝利的。通過這樣的細節教育,避免了學生在很多次短跑訓練中,始終無法跑出其他同學成績造成的心理挫敗感。體育老師要讓學生既能夠保持持續的體育熱情,同時也要深刻反思自己成績始終無法有效提升的原因,學生在尋找原因時,體育老師要耐心引導和啟發,如體能上的原因一般與學生不經常進行鍛煉、生活習慣不健康等因素相關,找到根源后就要努力去糾正和改進[4]。老師細致入微的教導和關懷,讓學生感到體育帶來的快樂,尤其是在幫助學生建立體育自信時,體育老師從細節出發,敏銳觀察到學生的點滴進步,并有針對性地進行表揚和鼓勵,從而使學生即便在遇到體育困境和阻礙時,也能夠充滿自信和熱情地進行迎接和解決。
三、方法創新,提升合作意識
小學體育教學中融入德育教育時,體育老師要積極運用創新思維和方法,讓學生能夠有更好的體育學習體驗,從而提高德育教育效果。體育運動很多時候都需要集體配合,在體育教學實踐中,老師有意識地滲透合作精神,讓小學生能夠在體育合作中,共同完成目標,讓學生感受到集體力量的強大[5]。方法創新改變了傳統體育課堂的知識灌輸和說教,而是讓學生基于親身體會來明白德育道理。
例如,在足球項目的教學中,體育老師為了讓學生能夠理解合作的重要性,可以先讓學生進行分別運動,然后進行集體合作運動,對比兩種足球運動產生的效果,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在足球學習中,注重與他人的配合,統一足球競技的目標,實現總體成績最大化。在獨立的運球過程中,由于沒有人配合,學生發現很難突破對方的防守,更不要說進球了。但當足球運動中,每個人都明確知道自己在合作中應當承擔的責任,在傳球、搶球時,可以兼顧到整個隊伍的情況,不冒進、不壟斷,可以在恰當的時候將足球傳遞給隊友,保證整個足球進攻配合的積極和有效,即便踢進球的不是自己,也是整個球隊的成績。有了這樣的集體意識和合作精神,可以讓足球教學更好地開展,學生也能夠提高足球比賽競技水平。在足球運動過程中,學生通過配合發現,集體力量是強于個人力量的,無論個人技術再好,也無法撼動團隊合作的進攻或者防守,就像是最強的前鋒,也無法完全憑借個人技術進球一樣[6]。體育老師通過足球教學方法的創新,讓學生在足球運動中產生了深刻的思考,任何時候都應當以集體為核心,發揮集體合作能量,不僅僅是個人力量的疊加,而是個人力量的倍增。小學生在體育課堂上,感受到了合作的重要性,這是單純的體育教學所無法達到的效果。
結束語
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是提高課堂教學成效的重要手段。在體育教學中,從教學內容、方法等方面,注重德育引導和強化,讓學生在學習體育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感受和理解德育的精髓,從而為全面培養小學生體育素養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林珠愛.立德樹人背景下小學體育落實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法探究[J].考試周刊,2020,000(049):108-109.
[2]周峰.體育課堂"三結合"——小學體育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實踐與探索[J].體育風尚,2019,000(010):174.
[3]李兵.在小學體育教學中融入德育教育的策略研究[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0,000(006):100-101.
[4]施宇.淺談小學體育教學活動中的德育教育滲透策略[J].科學咨詢,2020,000(024):248-249.
[5]方志超.德融于心,品行于動——小學體育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與實踐[J].課程教育研究:外語學法教法研究,2019,000(002):166.
[6]陳冠堅.關于小學體育教學滲透德育的現狀分析與對策探討[J].新課程(中),2019,000(007):3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