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旭華
摘要:學生們的思維發展是有規律可循的,尤其是在進行數學學科的教學時教師尤其要注意學生們思維發展規律的問題。初中數學的“綜合實踐”課程可以培養學生們之間的合作互助的思維以及主動探索的意識。基于思維發展這樣的規律之下,如何更加有效地開展初中數學的“綜合實踐”課程,是教師要解決的重點問題。本文主要以問題為載體,以日常生活現象等為切入點,對初中數學“綜合實踐”進行探索。
關鍵詞:思維發展;初中數學;綜合與實踐
前言:
對學生們進行初中數學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們的思維習慣,讓學生們以理性的視角來看待問題。教學的主要目的仍然是讓學生們學會用學到的知識,將學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日常生活之中。因而,教師在進行數學時要研究學生們思維發展的規律,在此基礎上進行綜合實踐課程教學。在綜合實踐課程中教師提出問題的方式以及綜合實踐課程的設置方式值得深入探索。
一、設置有效問題,培養思維能力
教師在進行綜合與實踐教學時一定要注意起問題的設置方式。雖然“綜合與實踐”更加注重于實際的聯系,注重于數學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的銜接,學生們動手能力的培養,但是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們的思維能力也同樣重要。教師可以通過在“綜合與實踐”教學中設置有效問題的方式,注重于學生思維的引導,幫助學生更加高效地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進一步提升學生們的能力。
教師在設置問題時,一定要注意問題與問題之間的銜接,注意起問題之間的邏輯關系,層層遞進地進行“綜合與實踐”教學,注意問題的有效性,要在問題中體現出思考的過程。比如,教師在進行《哪個城市夏天涼爽》這一節的講解時,教師可以以問問題的形式串聯起整個實踐活動。教師首先要把學生們分成幾個小組,用這些小組代表幾個不同的城市,之后給學生們出示一系列的問題,用這一系列問題串聯起整個教學內容的講解。教師可以出示如下問題,“評價城市夏天是否涼爽的指標是什么?”“如何將統計運用到我們的實際生活之中?”“如何運用折線圖展示統計結果?”“這個城市好玩的景點有哪些,制定一套合理地出行方案。”等等。教師通過提出這樣的問題,讓學生們在思考這些問題的過程中完成實踐活動。并且,在學生們回答這些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們的思維會得到提升,會有一定的邏輯性,也會在這些問題的引導下,清楚以后遇到此類問題時自己的思考方式。
二、運用生活情境,優化思維方式
生活情境地運用是教師在進行教學時不可或缺的一種方式尤其是在進行“綜合與實踐”課程內容教學時更是有著很大作用。數學與生活的實際聯系很密切,這些生活中的情境對于學生們的數學學習有著很大幫助,學生們可以很快地接受教師所講授的知識,對于知識的掌握也會更加牢固,也會更加有助于教師一步一步地對學生進行學習的引導,便于讓學生跟著教師的思路完成課堂學習任務。
比如,教師在進行一次函數的講解時,教師可以運用生活中的情境引入這一節課的學習。曉明同學是一個非常熱愛學習的學生,周末她想去圖書館學習,曉明每分鐘速度為50m假設曉明在整個過程中一直是步行,且速度不變。設曉明家距圖書館距離為y,離家時間為x(分鐘),試列出一次函數表達式。圖書館這樣的生活實例是學生們非常熟悉的,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們把曉明想象成自己,這樣更容易幫助學生們理解,學生們的思維方式也會更加活躍,也便于學生們更好地學會用一次函數的思維去解決問題。因而,在教師進行教學的過程中,生活情境的引入是十分必要的。
三、合作互助學習,提升思維能力
合作學習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們思維的提升,數學的學習更是需要學生們之間的合作,需要學生們思想之間的交融與碰撞,僅僅讓學生們單獨地進行學習是很難實現的,并且學生們也會感到非常枯燥。教師在進行“綜合與實踐”教學時,可以根據學生們的性格以及數學的實際能力將同學們進行分組,讓學生們在小組中進行學習,互相交流問題,共同進步,共同提升。
比如,在教師講解到距離問題時,教師可以采用合作互助學習的方式。教師可以將學生們分成幾組。之后讓學生們各自出一套自己認為是最短距離的方案,最后讓學生們互相交流自己對于距離最短的看法,在學生們的思想交流中討論出一套解決這一類問題的方案。學生們之間通過交流得到的答案與學生們直接從教師口中得到的答案這兩種情況的差別是非常大的。學生們之間通過交流得到的答案是學生們經過思考過后得到的,這對于學生們思維能力的提升非常有幫助。合作互助學習對于學生們的數學學習而言很重要,一方面學生們的思維能力可以得到提升,另一方面學生們可以學會如何與他人相處,并且距離問題與實際聯系較為密切,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非常合適。
結語:
思維能力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注意對學生們進行思維的引導,設置有效并且合理的問題、運用生活情境、進行小組合作等方式,繼續對數學教學進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