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新橋小學 劉瑩
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合理引入藝術體操教學,不僅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力量素質、運動技巧和良好的節奏感,也通過展現藝術體操的協調美、系統美,培養學生對運動美學建立正確認知。因此,探索實現藝術體操最佳教學效果的實踐路徑,極具現實意義。
藝術體操中包含了動作造型、音樂和輕器械等多項內容,對學生的柔韌性、力量素質和協調性提出了較高要求。因此,小學生在參與藝術體操學習時,不僅需要具備基礎體能素質,也要熟練記憶單一動作、成套動作等,增加了藝術體操學習難度。目前小學藝術體操教學多停留在技巧、基本功等內容教學,缺少對學生樂感、審美能力的有效培養,影響了藝術美韻的生動呈現。尤其是學生缺乏良好的動作表現能力與藝術素養,很難使學生的藝術體操表演呈現“唯美”的藝術效果。
藝術體操是建立在優美動作基礎上的動作組合,想要實現藝術體操的最佳舞臺表現效果,需要教師培養學生熟練掌握動作技巧,不斷提高藝術水準。但目前多數小學藝術體操教學方法相對單一,教師未能根據不同項目的特點調整教學方法,影響了藝術體操教學的針對性與合理性。此外,部分教師在開展藝術體操教學時,缺少對智慧教學、游戲教學等方法的合理應用,對重點動作、技巧分解不到位。
只有組織開展高質量的藝術體操教學,才能培養學生形成姿勢靈巧、節奏感強的運動素質。一是當前小學藝術體操教學對學生興趣、學習能力缺乏充分考慮。藝術體操教學方法過于機械、單調,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收獲。二是多數小學藝術體操教學使用的器材種類相對單一,數量供給相對不足,影響了藝術體操的校內普及。三是對藝術體操的教學價值認知相對有限,對其中蘊含的健康行為、體育品德等內容缺乏充分關注,未能展現全面育人優勢。
合理引入游戲項目,科學組合編排藝術體操動作,能優化藝術體操教學環境,幫助學生理解復雜、高難度動作,切實改善教學效果。一方面,教師在教學中要合理融入體育游戲,增強學生參與藝術體操學習興趣,挖掘學生藝術體操學習的潛質,塑造優美的身形體態,涵養優雅氣質,實現藝術審美與體育精神的有效融合。另一方面,教師要充分考慮小學生的身心素質、運動素養和技術水平等客觀條件,從新穎靈活、全面實效等視角開發、設置專項體育游戲。比如,在開展“全身波浪”學習時,教師通過開展動作展示“標準度”游戲競賽,激發學生的求勝欲,使學生發現個人存在的學習問題,提高動作熟練度。
為有效改善藝術體操教學效果,教師需要發揮智慧教學平臺優勢,整合藝術體操教學資源,創新藝術體操教學方式。第一,教師要借助智慧教學平臺,制作藝術體操教學“微課”,詳細講解藝術體操成套動作中不同類型身體、器械動作的基本要領、體能訓練方法,便于學生及家長開展線下自學。第二,教師要借助多媒體向學生播放藝術體操視頻,做好音樂旋律與節奏訓練。要發揮多媒體優勢,培養小學生將藝術體操動作學習與感悟音樂旋律有效融合。比如,在小學低年級藝術體操教學時,教師可以將音樂曲目《小跳蛙》與器械操創編相融合,增強學生的節奏感與舞臺表現力。
教師要充分利用藝術體操教學優勢,確保動作的流暢度與韻律性,創編以培養學生運動能力為主要內容、便于校內推廣的藝術體操項目。首先,在開展藝術體操教學時,教師要綜合小學不同年級學生的身體素質、發育狀況和學習能力,設計、開發簡易成套動作,便于小學生練習、掌握。其次,在編排動作時,教師要結合小學生的學習習慣與實際表達能力,重視合理控制動作完成的難易程度,增添形式新穎、充滿活力的元素。比如,借助繩操游戲,促進學生與器械相互配合,也有效增加藝術體操的趣味性。最后,在對藝術體操動作組合進行創編時,教師要結合現有動作、音樂旋律進行創編,為學生學習藝術體操設置開放、自選空間,幫助學生盡快掌握藝術體操動作。
教師要結合藝術體操項目、小學生的體能素質和認知能力等因素,靈活選擇教學方法。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理解藝術體操的動作結構,重點培養小學生的動作自然感,提高學生豐富、貼切的舞臺表現能力。以“波浪”動作教學為例,教師要引導學生理解、掌握波浪動作的起伏性、連續性等特征,超越傳統的“動作模仿”。其次,教師在開展藝術體操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在緊張與松弛的狀態中不斷切換,通過采用口令引導小學生適當呼吸、適時放松,鼓勵和培養小學生尋找、確立藝術體操動作的表現意識,更好傳遞藝術體操的美學、韻律。比如,在培養學生掌握華爾茲步伐時,教師要做好動作的形象化描述,培養學生充分感受、體驗華爾茲步伐的精髓。最后,在藝術體操教學時,教師要綜合考慮藝術體操的節奏性特點,利用節奏感強的音樂旋律、擊掌等,合理引入節奏教學法,開展擊拍訓練,使學生隨時切換身心狀態,實現呼吸節奏與動作節奏的一體融合。
開展小學藝術體操教學,不僅能使學生休閑放松、強身健體,也使學生充分感受藝術體操的多元美學,實現體育與美育的深度融合。因此,在改善藝術體操教學效果時,教師要通過解析藝術體操教學內容,合理引入體育游戲,優化藝術體操教學氛圍,為學生營造趣味、形象的教學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