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瓏
【摘要】小學低年級的數學課本就像是一本卡通故事書,生動,活潑,貼近生活。但是,好的教材也需要教者善于運用,才能發揮其好的作用。本文將結合筆者自身的教學經驗,就如何更好地利用教材資源,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補充適當的教學材料,使學生“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萌發學習數學的志趣”,談談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教材;教師;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情境教學
北師大版小學低年級的數學課本就像是一本卡通故事書,每一課學習內容、每一道練習題都可以用一個小故事來把它串聯起來,并把知識融入到學生的生活當中,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連。但是,好的教材也需要教者善于運用,才能發揮其好的作用。當前有些低年級的數學教師,仍然采用傳統講授加練習教學方式,不能很好地發揮教材良好作用,如有的老師讓學生機械重復地讀、背、抄寫20以內的加減法算式,直到滾瓜爛熟;有的老師照本宣科把教材的表面內容講一遍,然后依靠題海戰術提升學生考試成績;有的老師忽略教材中的算理教學,完全不利用教材中配置給學生的學具,用擺小棒的方式呈現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計算原理……于是本來可以生動有趣的數學課,就變得枯燥無味了。
筆者多年從事小學數學教學,本文將結合筆者自身的教學經驗,就如何更好地利用教材資源,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補充適當的教學材料,使學生“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萌發學習數學的志趣”,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利用游戲、故事喚起學生思維的能動性
在低年級數學課堂教學中適當運用游戲教學,符合小學生好奇、好動、注意力集中時間短的心理特點,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在《8和9的加減法》一課中,我設計了一個“找朋友”的游戲,給每個學生發一張數學卡片,有的卡片上寫的是算式,有的卡片上寫的是答案,有的卡片上有關于8和9加減法的生活實際問題的圖文。一位學生拿出寫有答案的卡片問:“誰是我的好朋友?”拿對應算式和圖片的同學則高高舉起手中的卡片說:“我是你的好朋友。”全班學生在歡樂的氛圍中鞏固了8和9的加減法,也增強了課堂的凝聚力。類似的游戲形式還有很多,如送信、對數、即興表演等。學生在游戲中大腦處于興奮狀態,注意力集中,不知不覺就學到不少有用的知識。
小學生非常喜歡聽故事、童話,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就能迅速地將學生帶入興趣盎然的學習氛圍中。因此,可以把枯燥無味的算式編成小故事來幫助他們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概念法則。例如,教《動物樂園》(即認識等號、大于號和小于號)一課時,我編了一個小故事《猴子摘桃比賽》:小猴子摘了3個桃子(出示教具),大猴子也摘了3個桃子,它們摘了同樣多的桃子,如何表示?(3=3,讓學生直觀認識了等號)小猴子又摘了3個,共有6個,它們的桃子還一樣多嗎——誰更多——如何表示?(6>3,讓學生們認識了大于號)大猴子很不服氣,又去摘了幾個,看,現在它有幾個了——誰更多——如何表示?(6<8,讓學生認識了小于號)講故事過程中,學生踴躍回答,帶著愉悅的心情掌握了新知識。
二、重視直觀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形象思維較好,抽象思維較差,對生動、形象、具體的事物比較容易記住,而對枯燥、單一、乏味、抽象的數學知識缺乏興趣。因此,我在數學教學中很重視直觀教學,讓學生通過眼看、耳聽、手做、口說、腦想等多種感官的活動,逐步積累豐富的感性認識,逐漸產生對新事物的興趣。例如教《整理房間》一課,我把課本中的主題圖放大投射到屏幕上,讓學生通過觀察笑笑和淘氣的房間,談談自己的感受,夸一夸笑笑,說一說笑笑房間里的物品是如何擺放的;然后給淘氣提提建議,讓學生到講臺上一邊指著屏幕一邊告訴淘氣該如何整理房間,讓學生學會分類的方法。接著利用給小圖片分類(蔬菜、水果)、給物品分類(文具、玩具、服裝鞋帽)、給會飛的小動物涂色等三道看圖題,向學生直觀展示分類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由于從主題圖到練習題都是用圖片直觀地呈現給學生,學生興趣較大,學得也快。
三、貼近生活,讓學生懂得學以致用
教材從選材上就已經注重與學生生活緊密聯系,不再是空洞而枯燥的知識羅列。教師在明確教材內容的要點是什么后,根據本班或者本地的實際情況可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尋找與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有關的數學知識為切入點,使生活和數學有機地融為一體,知識的應用與再創造得以完美地結合。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如果學到的數學知識對他們的學習生活能有所幫助,他們也會更有興趣。所以數學課堂教學要能結合學生生活實際,由課內向課外延伸,讓學生學有所用,用能得益。例如《整理房間》一課的最后,我要求學生結合今天學習的分類的知識,說一說自己打算怎樣整理書包。學生們想到了按書和本子分、按大小分、按常用和不常用分、把練習本夾在相應的課本中等方法。我肯定了他們的這些想法,并要求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整理書包。許多學生從那以后每天都把書包整理得井井有條,既為找學習用品帶來了方便,也養成了一個好習慣。
四、啟迪思維,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
對于發展學生的思考能力,《課標》中提出五點要求:一是使學生學會在教師的幫助下進行思考;二是使學生學會在已有知識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進行思考;三是使學生學會選擇有用的信息進行思考;四是使學生學會利用直觀來進行思考;五是使學生學會有條理、清晰地闡述自己的觀點。這五點落實到低年級課堂教學中,就需要教師通過創設一定的情境或制造一些懸念,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從而促使學生主動地、積極地思考。例如在教《比長短》這一內容時,我設計了這樣的一個環節:手握一長一短兩支長度不同的鉛筆,緊握的手掌遮擋了鉛筆的底端,頂端筆尖朝上,短的的那支反而高出一點,然后問學生:“兩支鉛筆哪支比較長?”大部分學生都堅定地認為高出的那支鉛筆長,有個別學生則眼光里充滿疑惑,可能在猜測老師的用意。當我的手松開,兩支鉛筆的底端露出來時,學生恍然大悟。我笑著問學生:“怎么會上當的?”學生們爭著說:“兩支鉛筆的另一頭沒有對齊。”于是我追問:“那你們認為兩樣東西比長短時應該怎樣?”學生們很清晰地認識到,只有將兩個物體的一端對齊,看另一端,才能比較出長短。
五、適當的表揚是上好數學課的添加劑
針對學生活潑、好動的心理特征,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在適當的時候及時對學生進行表揚。一句“你真棒!”“你真能干!”“回答得真好!”等激勵性的語言,一個贊賞的目光、一個會心的微笑,或大家送給他的熱烈的掌聲,都會讓學生產生強烈的自豪感,從而產生學習的熱情。學生受到了表揚,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就高了,就會更進一步地去發現問題,發揮前所未有的想象力,從而擺脫苦學的煩惱,進入樂學的境界,極大地發展創新能力。
此外,讓每節課“閃亮”登場還有賴于教師抑揚頓挫的語言、結構合理的板書、不時恰當的幽默等。課堂就是舞臺,舉手投足都有“戲”,只要我們每節課都能創設一些引人入勝的教學情境,挖掘出一些趣味因素,最大限度地吸引學生的課堂投入,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就一定能在精彩的互動中,讓學生收獲知識和喜悅。
參考文獻:
[1]方嶸.游戲化教學法,讓學生高效學習[J].河南教育(教師教育),2021(11).
[2]季娟.基于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分析[J].小學生(下旬刊),20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