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校本研修是針對學校發展的研修,研修解決了學校和教師面臨的實際問題。它可以有效地改善教師的教育行為,增強教師的教學能力,并鼓勵教師終身學習。學校已成為一個學習型組織,旨在不斷提高學校教師的水平。近年來,在各個地區開展了廣泛的校本研修活動,并創造了許多可行的做法和經驗。校本研修已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學校教育體系,鼓勵所有教師增強專業能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但是,我國農村薄弱學校規模小、學校設施落后、師資力量薄弱,在這樣的現實中,需要不斷加強農村薄弱學校校本研修,找出解決方法,提高教師和學校的綜合能力。
關鍵詞:農村薄弱學校;校本研修;現狀;策略
一、 引言
農村薄弱學校的教師缺乏高質量的專業指導、教師之間相互支持、自我反省和理論基礎,有效發展校本研修面臨許多困難。校本研修和研究可有效促進弱勢農村小學的發展,進一步促進農村小學教育改革的和諧發展,使其發揮應有的作用,也是我們全體教師的光榮使命。文章根據農村薄弱學校的實際情況,分析了農村薄弱學校校本研修的現狀,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二、 農村薄弱學校當前校本研修問題的主要表現
(一)農村薄弱學校規模太小,教師精力有限
農村小學規模較小,班級人數少,師資緊缺。教師的工作量已滿或超負荷,兼職多次上課和私人授課的現象很普遍。辦公室是空蕩蕩的,下課則疲于批改、輔導,幾乎沒有時間和空間進行交流了。在農村地區,許多老師沒有機會全年都出去聽課,高質量信息的唯一來源是中央學校組織的少數期刊和二傳信息。大量高質量的報告和高質量的公共課程是無法實現的,來自專家的面對面專業咨詢更接近于幻想。教師的專業能力通常僅限于同水平的反復,甚至有些老師仍然頑固地堅持自己的教學方式。
(二)經費不足
資金太緊,阻止學校派太多老師參加研修和學習。對于許多農村薄弱學校來說,學校的教學和研究是“春風不度玉門關”。“一費制”對于學校來說應該是個好消息,但是如果沒有鄉(鎮)資金轉移支付,正常的水電費和學校辦公費用都不夠使用,當然,研修費更是少之又少。
(三)落后的教育理念
大多數老師只喜歡當“教書先生”,但是他們自己的研究和創新能力顯然不足。隨著時間的流逝,知識變老,不尋求創新,滿足于保持現狀,不探索新的教學概念,不挖掘教科書所涵蓋的新知識,并且被傳統概念所占據,例如“滿堂灌”、機械重復等傳統的觀念,教育改革并不牢固,結果無太大變化。
(四)當前的校本研修模式無效
校本研修的概念尚未完全改變。學校領導的計劃不徹底,計劃不是長期的,沒有考慮校本研修的多樣性和深度,這降低了研修的有效性。教師教育教學理論的更新非常緩慢,教育教學觀念沒有及時更新,因此教師無法在課堂教學行為中具體化教育理論,甚至參與學校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也越來越少。結果,校本研究與校本教學和研究嚴重脫節,校本研究已成為水和無根樹的來源。教學和研究能力的缺乏和減少進一步影響了教師的教學和研究熱情,這是一個惡性循環。各個學校的教學和研究氣氛差異很大,教學和研究的發展極為不平衡。
(五)教師離任嚴重
教育的根本差異在于資源的差異,而教師是最重要的人力資源。但是,由于鄉村偏僻,優秀的老師不愿去鄉村。一些教師在農村奮斗了幾年,具有了資格后,會選擇進城任教。在我國,每年都有來自山區的優秀教師進入縣城,有縣城的優秀教師去往更發達的地區。校本研修教師的水平還不夠高,人數仍然相對較低。部分學校學科干部和骨干教師的結構不合理,人數明顯偏少,質量有待提高。
三、 提高農村薄弱學校校本研究效率的對策
(一)準確定位研修目標并強調科學
制定研修目標應考慮以下因素:學校教育和教師的社會發展需求,不同學校的教育發展需求和發展目標,教師的發展目標及其知識和技能的需求。根據上述因素的要求,當目標完全確立后,應大力實施和啟動“個人規劃教師職業發展項目”“教師閱讀項目”“藍色教師發展項目”“基礎教師質量改進項目”“著名教師研修項目”“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研修項目”。教師需要加強學習,增強參與研修的意識,并增強危機感。學校領導者必須具有戰略眼光和不斷創新的能力。不能通過科學研究來管理教學以促進教學,而通過科學研究來促進管理。應該遵循“反思——培訓——實踐——培訓——反思”的培訓路徑。提高對“問題即課題”的認識,并加強合作意識。通過撰寫教育論文、教育反思、教育案例等,加強溝通,優化教師素質。
(二)精心設計研修內容并突出針對性
研修的內容符合研修的目標,從研修項目的定位來看,要注意課程分類的模塊化。培訓定位的精度決定了培訓的有效性。研修定位的準確性決定了研修的有效性,課程參數和研修定位的一致性是確保研修效果的關鍵。為了實現研修目標,提高研修質量和效率,一旦確定了研修任務,就需要進行認真的調查研究以了解和掌握學校需要以任何方式解決的問題。通過課程的準備和集體討論在研修的概念、目標和方法上達成共識。避免重復內容和不一致的觀點,選擇重點,提供人力、財力資源,突出學校的特色,以求針對性和實效性。根據針對弱學科教師的短期集中研修項目,“促進參與教師的新課程概念向教學行為的轉變,提高教學技能,加強專業研修并產生后續增長”的研修定位建立“新計劃概念分析”和“經驗”的主要課程模塊,配合多種類型的培訓課程和多元化的授課方式,以提高研修效果。
(三)不斷改革研修方法,注重實踐
只有制定一系列有效、高度可利用、具有激勵性和限制性的制度,做到制度先行,確保有序。我們期待和渴望的是一種有效的研修方法。只有一個好的制度才能提供高質量的研修,并且它也必須伴隨著新的改革模式。參與的教師不僅必須通過自身的學習來提高自己的主動性,而且還必須通過自己的研究在大腦中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通過不斷地探索和實踐來提高自己的能力。但是,教師的能力也是不平等的,因此我們需要綜合多種因素,并采用以下方法進行校內研修。
1. 案例
參加研修的老師來這里的目的是提高他們的教育水平并改善他們自己的知識體系,因此,基本上他們有相同的目標。教師可以專注于同一目標,然后選擇最典型的案例,這不僅可以為教師敲響警鐘,還可以讓他們反思和分析自己存在的問題。
2. 努力提高研修適應性
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和研修需求的不斷變化,對教師研修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首先,應該要求大多數教育者樹立正確的觀念,并了解他們是因需求而接受研修的,以便他們可以靈活地掌握當前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方向,并將研修內容有機地融入實際工作中。其次,必須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開闊視野,提高專業理論知識和業務水平,有效提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具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前景。最后,整合研修資源,有效指導實際教學工作,樹立和諧、真誠、合作的教學研究文化,提高教學科研參與度,成為提高教師專業水平的自覺行動。
3. 完善教師終身學習機制,努力提高教師的自學能力
教育是整個社會的主要問題,但重要任務主要在于教師。時代在變化,人也在變化。教師必須認識到終身學習對自身成長和發展的重要性,自覺樹立終身學習的觀點,并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以滿足現代教育的需要。自學是一個人提高自身素養的基本方式。校本研修要求教師有能力自己學習,然后實現終身學習。盡管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積極主動地獲得新知識,但是由于年齡、時間、精力和其他因素的限制,新知識的產生速度要比隨時間學習和掌握這些知識的人更快。隨著時間的流逝,教師對原材料的知識,尤其是所教課程之外的知識,由于不經常使用而逐漸被人們遺忘。教師通過自我學習,教學實踐和總結經驗等有意識地提高自己的素質,這是提高素質的一種實用且極為重要的手段和方法。自學也是教師參與基于學校研究的重要方式,它反映了學習者的自主權。一旦教師學習成為一種自組織的活動,學校應創造并提供自組織的環境和條件,創建“終身學習、全員學習的學習型學校”模式,促進學校的學習組織發展。
(四)“多元引領”推動各級教師的專業發展
“多元引領”是指除來自大學、學院和科學研究所的專家的專業指導外,在與其他學術精英(包括姊妹學校)進行的校本研修中的互動對話。“多元引領”的目的是拓寬專業領導力的渠道,同時使專業引領富有層次性,以滿足各級教師的發展需求。
山區學校的校本研修最困難的問題是缺乏有效的職業指導,缺乏討論的時間和空間以及缺乏信息,缺乏指導會限制教師專業發展的質量和速度。利用“大學校”(片內)的教師資源,通過“走研”“走教”參與教學和研究活動,不僅可以彌補高等院校和研究機構缺乏專業指導的不足,而且通過對類似的經歷和事件進行總結,可以增強校本研修的作用,使得這種專業引領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
四、 總結
農村薄弱學校的校本研修是一項復雜的項目。它充滿了問題和困難,充滿了挑戰和機遇,充滿了智慧和光明。教師必須面對現狀并通過結合當地的實際條件,必須拓寬專業領導的渠道,創新研修方式,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校本研修的質量,促進城鄉教育的均衡發展。
參考文獻:
[1]鄢旭,于宏.教師隊伍建設的新動能:永吉縣“校本研修”項目帶來的啟示[J].現代交際,2019(24):34,33.
[2]譚文麗,黃祥勇,王琴,等.建設教師發展基地校 推進校本研修有效開展[J].教育科學論壇,2019(14):64-67.
[3]吳寶發.構建學員校教師研修共同體的路徑探究:基于鄉村校長學員“同伴互助”需求的思考[J].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9,33(1):132-136.
[4]覃守生.立足校本課程研修 豐富德育策略育人:農村中職學校體驗性德育“1+5”模式下的校本研修[J].交通職業教育,2018(3):45-47,50.
作者簡介:周建平,一級教師,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文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