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倩
摘要: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學習科學課的過程,是從觀察現象,進行實驗出發,經過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形成概念、規律,然后再回到實踐中去進行檢驗和運用的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過程。所以實驗在學習科學基礎知識的過程中具有重要意義,學習科學課程必須重視實驗。關注實驗教學的實效性,引領學生進行有效的實驗探究,在教學過程中發顯得尤其關鍵.
關鍵詞:實效性? 實驗教學? 科學探究
瑞士著名的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兒童的認知發展是從具體的動作思維開始的。”因此,在科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好奇心強、興趣廣泛、活潑愛動、喜歡探究、肯于思考等特點,讓學生通過實驗操作,激發其學習興趣,培養其觀察能力能力,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從而提高小學科學教學的實效性。
一、激發學生參與實驗的興趣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實驗興趣。創設教學情境的目的是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特點,認知規律,幫助他們建立一個有利于學習的心理環境和認知環境,使他們在良好的心理環境和認知環境中產生對科學學習的需要,激發起學習探究的熱情,調動起參與學習的興趣。良好的教學情境就像一個“磁場”,它吸引著學生進入一個充滿問題、充滿思考和探究的科學世界。
如在教學《空氣占據空間嗎》一課時,設計實驗,把一團餐紙巾塞到玻璃杯底,然后將杯子豎直倒扣入水中。讓學生預測,紙會被水浸濕嗎?能說出其中的緣由嗎?創設情境已激起了學習興趣,此問題的提出立即使學生產生了探究欲望。
(2)巧設懸念,促使學生去實驗。懸念是對一個問題還沒有得到答案的 “緊張與期待的心情”,它是學生對新知識的興趣來源。我們在教學中抓住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及認識規律,結合科學學科的特點,巧設懸念,誘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實驗愿望。在三年級《金魚》教學時,我在引導學生觀察了金魚的外形、運動和吃食后,問:金魚魚鰓一分鐘開合幾次,金魚不斷地喝水,會脹破肚子嗎?讓學生通過仔細觀察、分析弄清其中的奧秘,并引導學生設計實驗,通過實驗來證明自己的猜測。于是學生便對金魚如何呼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有了強烈的探究欲望。
二、實驗過程的有效調控
(1)緊緊抓住實驗目的。實驗切忌毫無目的,隨心所欲。實驗的最終目的是為教學服務的,為的是在實驗中發現規律,理解規律,從而掌握規律。在《我們的周圍的空氣》一課中,空氣存在實驗,無論是利用吹大的塑料袋釘個洞,來吹動小紙條,還是利用吹大的塑料袋釘個洞還是放大水里,使冒出小泡,都是為了證明空氣是存在的。
(2)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
①明確觀察任務。在實驗前教師要使學生明確觀察什么,再根據具體的實驗提出觀察要求。學生在觀察實驗時,如果教師不加指導或指導不明確,學生往往出現無目的、漫不經心地觀察的情況,他們常常只是注意那些感覺新奇或有強烈刺激的現象,而放過了實驗目的所要求觀察的主要內容。這就需要教師去引導去幫助,所以,教師要提醒學生動用一切感覺器官去全面觀察。②實驗過程做到有條不紊。演示實驗儀器要做到可見度大,實驗現象清晰可辨。在日常課堂演示實驗中,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會成為學生獨立操作的依據和榜樣,對學生的實驗技能操作起著示范作用。教師應嚴格按實驗基本知識要求進行實驗操作,不僅要做到有條不紊,還要做到每次都能較高質量地完成。
分組實驗有助于學生理解知識和訓練技能,有利于培養學生實驗操作能力。在學生實驗操作過程中,進行正確的實驗操作指導也是很重要的。
三、實驗評價影響著實驗的有效性
教師對實驗的評價不必要面面俱到,但一定要及時評價,同時注意評價的真實性。實驗評價對于學生一些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及能力的培養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會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學生。教師的實驗評價可圍繞表達能力、觀察能力、設計實驗、方法創新的能力、團結協作、科學探究的能力等進行評價。如在《螞蟻》一課,我把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定為培養目標之一。師問:螞蟻的身體小,還到處爬動,怎么解決觀察難題呢?有同學提出了用火燒,馬上有同學否決;有同學提出放在透明的瓶子里,有同學提出螞蟻仍然會亂爬;有同學提出放在水中的瓶蓋上,可以讓它不亂爬,但螞蟻可能會掉進水里淹死……最終有一位學生提出解決方案:放在一張白紙上,放上螞蟻喜歡吃的食物。事實證明,這個實驗方法還是挺好的。通過教師這樣有意識的引導,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越來越強。
四、實驗教學應注意的地方
(1)注意實驗中的安全。在實驗過程中時時、處處、事事都要把安全放在首位,以預防為主,把事故的隱患消除在萌芽中。實驗時要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學生實驗必須在教師指導下進行,以免發生意外,并仔細審察不安全因素,消除隱患。作為小學科學教師要學習和掌握實驗室傷害救護常識,做好急救工作。
(2)課前教師要試做實驗,要做到心中有數。要提高課堂上實驗教學效果,指導學生進行熟練地實驗操作,教師必須在課前試做實驗,體驗一下效果,無論是簡單的,還是復雜的即使是以前曾經做過多遍的,也得重新試做,這樣能做到心中有數,防止課上打“啞炮”,使自己在課堂上做到有的放矢,進行規范而熟練地,并得心應手地指導學生的實驗與觀察,從而獲得最佳教學效果。
在演示實驗時,教師熟練而規范的操作,其所起的示范作用,不但使正確的操作技術和方法形象化,便于學生學習和模仿,而且還會使學生自覺地運用規范化操作和科學態度來嚴格要求自己,因此教師在這方面絕不能有任何的粗心大意。
(3)做到實驗的設計科學有效。簡單的實驗設計應注意如下:a、在掌握實驗目的、原理的基礎上確定實驗方法。b、嚴格遵循實驗設計的基本原則,準確設置對照或變量。c、注意實驗程序的科學性、合理性。d、對實驗現象進行準確的觀察、測量、記錄。e、準確地預測實驗結果,實驗設計的最后往往還需要預測實驗結果,在結果預測上要全面,準確。
合理地設計操作過程基本的實驗方法選定以后,緊接著就要編定具體的操作細節,這些操作細節的設計要合理規范、切實可行。
總之,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是科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名科學老師,應努力提高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實效性,才能真正地提高科學質量,真正地實施素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