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鴻媚
摘要:初中生處于物理啟蒙階段,其科學基礎薄弱,在學習過程中容易受到更多困擾,導致學生失去學習的信心和耐心。所以,作為初中物理教師,要全面考慮學生的困境與需求,積極改進教學策略,以提高學生參與物理活動的積極性,讓學生在物理學習中得到更好的發展。基于此,本文章對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參與度進行探討,以供相關從業人員參考。
關鍵詞:初中物理;學生參與度;提高
引言
初中物理課程對學生的思維發展,有著較為直接的影響,也會逐步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實踐能力等,所以教師要積極改善課堂教學方法,這樣才能避免教學單一、實踐不足等問題,同時促進教學的有效性得到提高,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一、初中物理教學現狀分析
(一)學生的學習內驅力不足
在我國現行的教育體系中,初二才開設物理這門課程。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初中物理是他們第一次系統地接觸和學習物理這門學科。由于物理學科并不像語文、數學等課程從小開始學習,再加上對于物理學科的了解不深,極容易讓學生對物理學習產生畏懼、抵觸等不良情緒。另外,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大環境下,學校、教師和家庭不能給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學生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培養物理興趣,這也是導致學生學習內驅力不足的重要因素。
(二)沒有充分利用實驗教學方法
眾所周知,物理課程是一門邏輯性較強的學科,需要教師利用物理實驗的方式進行教學,這樣才能令學生“知其所以然”。但是,從當前的教學狀況來看,有些教師過于重視理論化的教學方法,沒有充分利用實驗教學方法,這會不利于學生充分理解教學內容。
二、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參與度的策略
(一)關注學生差異,注重分層教學
在學習“重力”一課時,為了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參與到討論和探究過程中,教師不妨根據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設計難易程度不同的層次性問題。比如,在探究重力的概念時,教師可以先展示瀑布流水、瓜果掉落等自然現象,然后提問:“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的現象?你知道這些現象產生的原因嗎?”第一小問簡單有趣,可以盡量讓學困生作答,以激發其活力;第二小問稍有難度,可以讓學生先瀏覽課本,然后邀請中等生進行解釋。通過分層教學,能夠提高學生整體的課堂參與度,從而保證每名學生都能得到相應程度的鍛煉與提升。
(二)創設生活化情境,給予學生充分的學習自主性
簡單來講,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就是將物理知識和日常實際生活進行有機結合,繼而來簡化物理知識的抽象性和廣泛性。在具體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既可以改變之前物理課堂枯燥乏味的學習氛圍,還能將物理課堂變得更加生動形象,自然也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積極性。在物理知識中會經常涉及光、聲、力等內容,這些都與我們實際生活有著緊密聯系的。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為學生創設具有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不僅可增加學生之間的互動溝通,也能增進學生之間的關系和情感共鳴的產生。例如,在對“磁場”這一部分內容進行教學時,對于磁現象,學生在小學自然課中已有接觸,且他們的感性體驗也較為豐富,學習起來不困難。但磁場的存在、用磁感線描述磁場是全新的內容,初中學生又是首次接觸“場”這個概念,學習的難度較大。為了幫助學生對這一部分知識進行更好的理解,教師就可以采取生活化教學,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首先,教師可以拿出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指南針,并向學生演示不論自己如何變換位置指南針的指針一直指向南方,由此提出問題:“你們知道為什么指南針的指針一直指向南方嗎?你們有沒有什么辦法讓指針改變方向呢?”通過觀察交流后,學生會紛紛提出自己的觀點“用手撥動指針”“用嘴去吹指針”“用磁體去靠近指針”等。通過這一問題,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的深入思考,讓學生更快更好地理解相關知識,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
(三)加入實驗教學的內容,微課展示實驗過程
如在學習《電功率》這一課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微課的形式,為學生展示實驗,讓學生以實驗的形式,理解當電壓變大和變小時,電功率是如何進行變化的。通過這樣的微課教學形式,引導學生開展下一課額定電壓和額定功率的概念。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先為學生確定實驗的主題,引導學生以“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為基本的主題,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先提出相關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電功率的概念和電功率的計算方法有哪些?通過合理的問題形式,引導學生對于教學內容進行深入學習,理解實驗中的知識。
(四)加強實踐教學,培養學生動手能力
作為一門實踐性、邏輯性較強的課程,是很有必要進行實踐教學的,這也是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最佳方法,物理與數學課程不同,物理學習還要讓學生從實踐中與基礎理論相結合,這樣才能發揮出課堂教學的實際效果。當下教師要充分重視物理實踐教學環節,傳遞給學生基本的實踐經驗,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感受到物理課程的趣味性,以此來激發學生的興趣愛好。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可以分成小組實踐的方法,讓學生自主設計實驗,通過不停思考實驗內容,提高自身的分析能力、思維能力等,教師要在現有的實驗方案基礎上,做出適當的調整和創新,以此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結束語
總之,在物理課程中,不僅需要重視灌輸物理知識,而且需要重視培養學生對物理課程的學習興趣,令其積極投入物理學習中,并且需要教師加強引導工作,令學生可以逐步深入學習中,從而能夠保證教學成果。教師要思考學生愿意以及不愿意參與課堂學習的種種因素,然后據此調整教學方針,以迎合學生的需求和喜好,從而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提升學生的物理素養,同時促進學生良好學習態度的形成。
參考文獻
[1]董友文.探究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參與度[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0(08):79.
[2]倪寶山.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參與度[J].啟迪與智慧(中),2020(01):62.
[3]趙惠琴.初中物理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參與度[J].新課程(下),2019(12):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