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支鵬
摘要:在當前素質教育不斷深入的背景下,核心素養教育與學科教學的融合成為當前教學改革的重點。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融合全新的教學理念,并借助有效的教學方式,開展核心素養下的語文教學,能夠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實現自我發展,促使學生多元能力以及素養的提升。為此,在核心素養教育下,高中語文教師需要轉變自身固有育人理念,重視全新教學思想與教學的深度融合,從而開展有效教學活動,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語文;高效課堂;構建策略
思維發展、綜合品質、文化理解等核心素養理念是學生在高中階段所需要內化于心的能力,這成為教師完善教學、改善教學課堂的重要借鑒點。為進一步融合全新教育理念,幫助學生在知識學習中實現自我提升,語文教師需要深度解析高中核心素養教育,并思考學生的實際需求,隨后整合這些內容,針對當前教學中存在的限制性因素,落實有效措施,從而豐富語文教學內涵,進一步提升整體教學實效。
一、當前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限制性因素
對高中語文教學來講,教師的教學思想決定著核心素養教育理念與教學的融合程度。結合相關的調查資料進行分析,當前因教師教學思想而導致全新育人理念與教學融合不徹底的情況集中在以下兩點。首先,一些教師不夠重視核心素養思想和教學的融合。雖然當前素質教育已落實多年,期間,國家教育部門也推出了相關的文件,呼吁教師重視教學改革,側重全新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的引入。不過一些教師為了確保教學進度,保留更多的時間面對“三輪復習”,而刻意忽視核心素養教育,在教學中知識講解以及學生基礎知識的把握依舊是教學主要目標,教師依舊以講解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這樣非但難以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意識,且核心素養下的教學目標難以實現。其次,全新教學理念與實際教學融合不徹底。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意識到核心素養教育與教學的深度融合,也有很多教師在教學中落實了相應措施,不過一些教師對核心素養教育的內涵把握不清,也不夠明確學生的能力發展需求,導致整體教學效果不佳,學生的能力以及認知也難以提升。
二、借助核心素養打造高中高效語文課堂的措施
(一)落實傳統文化教育
將這些傳統文化知識融入高中階段的語文教學中,是新時期語文教學改革的基本訴求之一,同時也是推動教學發展關鍵措施。通過引入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同時也可以豐富教學內涵。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高中語文教師應對教學內容進行分析,認真研讀教材并找到其中涵蓋傳統文化的知識,結合學生的認知情況以及實際需求,落實文化素養教育。值得注意的是,整個教學過程需要教師起引導作用,結合學生的核心素養需求,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通過分析文化要素,筆者發現教材中涵蓋著大量的傳統文化教育元素。例如,筆者在《鴻門宴》一文教學中,在引導學生理解文意的基礎上,為他們講解了范增、張良等人的座位次序,在相關內容的講解中為學生滲透文化意識,使其意識到我國傳統文化中對座次的重視程度,并提升學生的文化傳承意識。如,在《琵琶行》一文教學中,筆者為了強化學生對文中“江州”一句的理解,采用信息化媒體為學生呈現高級官員以及詩人所穿官服的圖片,為他們講解官服與官級之間的聯系,使學生意識到詩人的官職低微。通過挖掘這些教學內容并開展相關教學活動,利于強化學生的文化意識,促使他們多元能力以及認知的發展,進一步達到核心素養下的教學目標。
(二)圍繞思維能力培養,開展讀寫教學活動
對高中階段的語文教學而言,語文教師為了實現學生核心素養能力的發展,需要借助有效的教學形式,幫助學生深入閱讀素材或寫作內容,深度解讀主題,從而拓寬他們的思維角度,幫助學生在理解中成長,在成長中實現自我認知以及能力的發展。讀寫結合作為新時期語文教師廣泛運用的教學方式,通過在閱讀教學中融合寫作,幫助學生深入閱讀素材,在這一過程中培養他們的思維意識,切實提升教學效果,實現核心素養下的教學目標。
例如,筆者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一文教學中,為了讓學生理解其中蘊含的情感元素,先后讓學生嘗試了分組讀、分段讀,讓他們感受詩歌潛在的情感,隨后將這些內容引申到寫作,讓學生寫一寫通過閱讀詩歌,如何在生活中做到理解他人、善待他人。再如,在《祝福》一文教學中,筆者結合教學重點,打造了良好的讀寫結合情境,幫助學生深入文本內容,理解文章內涵。本文的體裁為小說,借助生動的語言描寫出文章主人公悲慘的一生,體現出作者的深刻那看法,揭示了當時社會的封建思想。教學中教師可以展現當時的社會背景,隨后引出這一問題:祥林嫂捐了門檻卻依舊被禁止參與活動,氣氛的她毅然決然地沖到土地廟,之后點筆者撥學生進行思考,這一內容的安排是否合理?本文最可以觸動你思緒的點是什么?請闡述你的觀點并寫一篇400字的議論短文。這樣,高中語文教師通過分析教學內容,借助教學內容的深入解讀,并分析學生的核心素養實際需求,借助良好的教學形式,開展有效教學活動,在基礎的教學中進一步實現學生感知、思考意識的提升,促使其多元能力以及素養的發展。
(三)搭建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學習平臺
在素質教育下,學生的主體性顯得尤為重要,這也是滲透核心素養教育的重要前提之一。為此,教師需要搭建利于學生思維意識提升的教學環境,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實現自我發展,促使其多元素養以及認知的發展,切實深化高中語文教學的內涵。例如,在《赤壁賦》一文教學中,筆者積極轉變自身的教學思想,跳出傳統的教學的思維范疇,圍繞“生本”理念搭建了自主學習的平臺。本文珠璣絡繹,極具文學教育價值,是千古傳唱的奇文,為幫助學生了解本文文辭優美的寫作特點,并在這一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筆者從以下入手打造了以學生主動學習為主的教學課堂。首先,在課前讓學生自主整理字音、了解相關文化知識的基礎上,借助播放相關紀錄片的方式引入教學。1080年,作者被貶黃州,兩年后的七月,作者泛舟游江,寫下千古傳唱的《赤壁賦》。在引導學生了解文章內容之后,筆者又讓學生找出文章中體現作者思想、看法的語句,并結合適當點撥,以便之后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其次,結合文章讓學生進行朗讀,體會其呈現的意境以及作者的內在情感,培養學生對文章的初步認知。最后,學生在小組內賞析其中的優美語句,筆者則適當點撥,培養期賞析能力以及探索意識,而在學生可以初步賞析重點語句之后,筆者引導學生分析作者的情感變化過程,體會作者對失意人生的悲嘆之情。
三、結語
綜上所述,高中語文教師順應時代發展,重視語文教學中核心素養理念的引入,利于提升教學寬度與廣度,促使學生多元素養以及能力的發展。為此,在全新的教育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師須轉變自身的育人思想,關注學生的能力發展以及有效教學課堂的打造,從學生需求入手開展核心素養下的教學活動,進一步達到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孫鑫.核心素養視域下高中語文教學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08):274-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