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天宇
摘要:在課后延時服務的背景之下,作業設計的質量不僅是教育質量提升的重要部分,也是衡量課程改革和減輕作業負擔成效的關鍵尺度。但是從目前作業設計的情況來看,作業設計問題不容樂觀。在此背景下,本文根據當前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相應問題提出了在課后延時服務背景下優化小學數學設計的策略意見。
關鍵詞:延時服務;小學數學;作業設計
引言
在小學的數學教學中,數學作業是學生鞏固數學學習的基礎。通過教師數學作業的布置能夠讓學生培育較好的數學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同時也能夠推動學生學習的全面發展,還能夠檢查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效果。由此,教師如何高效、高質量的布置數學作業極其重要,特別是在課后延時服務背景下,教師布置的作業不僅對作業數量有要求,作業的質量也要有要求。這需要數學教師精確課堂上所講的內容,再為學生布置具體、有效的數學作業,提升整體的教學水平和能力。
一、教師應當明確延時服務作業設計原則
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之前,要明確小學數學作業設計原則,第一,小學數學作業設計需要注重聯系生活,將作業中的數學問題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讓學生可以通過數學知識和數學思維去觀察分析并解決實際生活情境中的數學問題,從而感受到數學在實際應用中的價值[1]。例如,我想買9支圓珠筆,有兩種包裝,單支的包裝,6元一支,6支一盒包裝的30元,你覺得怎樣買更劃算?該問題有一定的現實表象支撐,可以幫助學生通過聯系實際來分析和解決問題。
第二,注重數學思考,應當多鼓勵學生在面對數學問題時盡可能運用多種解決方法來進行分析和思考。例如,實驗小學開展書畫才藝展示活動,原計劃有56名學生展示繪畫才藝,有12名學生展示書法才藝,現在打算將展示繪畫才藝和書法才藝的人數比例調整為3:1,請你設計一種方案,并計算出結果,你還能設計出其他不同的方案嘛。通過此問題,可以幫助學生感受到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還留給了學生自主探究的空間,從而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思考能力。
第三,需要注重實踐操作,數學操作題主要是考查學生運用直尺、三角板、圓規等數學工具進行動手實踐能力的試題。例如,有一個長10厘米、寬5厘米的長方形紙,沿邊剪下一個邊長2厘米的正方形,剩下圖形的周長有怎樣的變化?該問題首先可以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然后可以引導學生根據問題進行實踐操作,來驗證自己的想法,通過對該問題的解決既培養了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也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中變化的思想。
第四,需要注重閱讀理解,這要求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的時候,需要著重培養學生數學閱讀能力,讓學生能夠在數學表達中獲取準確的信息,對信息進行分析處理從而解決問題。在此類作業中,主要以統計圖表、圖畫、閱讀材料的形式進行作業設計。
第五,注重問題解決,這也就是要求教師在進行數學作業的設計過程中,要注意問題的開放性[2]。教師在設計開放性問題性時,可以在問題中適當添加多余信息,考查學生根據實際問題排除多余信息的干擾,選擇合適的信息解決問題。教師還可以采取開放式的問題形式,考查學生對問題結構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設計作業的過程中,還應當注重問題的思路開放性,引導學生通過不同角度分析問題,通過多途徑解決問題,培養學生思維的開放性。
二、教師應當把握延時服務作業設計要求
(一)明確作業設計目的
小學數學作業要圍繞著教學目標進行設計,著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要著重突出教學中的重難點,培養學生的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運算能力、推理能力等核心數學概念。作業的設計要主要圍繞教學內容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內容,包括數學基本概念、理論、技能方法等,還要突出教學過程中整體學生比較難理解、不容易接受的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學生最容易出錯、最容易忘記的內容,所以需要作業的鞏固來幫助學生理解記憶。例如,在教師教授乘法口訣表之后,可以通過對積相近或者相同的算式進行重點練習,又或者通過將積的數字進行交換來進行考查。
(二)控制作業數量適當
以往的教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總是以數量為目標,往往覺得作業數量越多越好,機械重復的作業使得學生學習積極性大大降低,學習壓力還在不斷增加。所以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時候,要對作業完成時長進行控制,避免過度練習,導致學生熟而生厭,同時還要關注題目的思考性,兼顧不同層次的問題。
比如在完成“三位數乘兩位數”的教學以后,以往的教師就會布置相應的統一的課后習題,忽略不同學生學習情況的差異性,導致未完全掌握計算方法的學生還要完成相應的練習題,這就會導致學生對于數學作業產生厭倦心理,甚至一部分學生會通過網絡或者計算機直接完成作業,敷衍了事。所以這需要小學數學教師了解掌握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根據學習情況的差異針對性地設計作業,讓學生掌握計算規律,打好數學基礎。
(三)注重作業形式多樣
傳統的作業形式多以書面作業為主,在一個知識點教學完成后就布置該知識點相應的練習題,這樣的作業形式很難幫助學生對知識點的深入理解,反而會加大學生的學習壓力,所以教師應當注重作業形式的多樣化,通過多樣的題型,多樣的作業方式來提高作業的趣味性,發揮作業的教學效用,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熱情。例如,除去傳統的計算、填空、選擇、判斷等題型,教師還可以添加實踐操作等題型,并配合開放式、游戲性的作業方式來設計數學作業,例如,教師在針對四則混合運算這一知識模塊進行作業設計時,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以游戲通關的形式設計通關游戲,以此來進行課后鞏固練習,在每通過一個關卡后設置相應的通關動畫或者語音鼓勵,以此來提高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積極性。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課后延時服務的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對數學作業的設計要擺脫傳統作業形式的局限,應當明確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走向、把握數學作業設計的要求,以低數量、高質量的目的設計數學作業,圍繞著教學目標,通過多樣性的作業形式,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全面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以此達到減輕學生負擔、提升學習質量、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杜紅俊.小學數學課外作業設計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當代家庭教育,2021(21):157-158.
[2] 孔冬良.基于問題解決的小學數學綜合實踐作業的設計探究[J].文理導航(下旬),2021(0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