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會香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兩者之間是互相依賴密不可分的,如果將閱讀與寫作單獨分開,兩個個體不能單獨存在。教師在進行讀與寫結合的教學模式,可以使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能力有效提升,小學生正處于語文學習的初級階段,要加強培養學生形成一種良好的閱讀與寫作習慣。因此,閱讀與寫作兩者的結合非常重要,在寫作中通過閱讀大量的書籍,可以促進學生掌握優美的詞句。在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地引導學生融入課文中,通過對課文的理解與學習,使學生情不自禁寫出心里的感悟。本文將對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展開探究,以期通過讀寫結合教學推動小學語文教學發展。
關鍵詞:讀寫結合;小學語文;教學策略
一、注重讀寫結合教學的創新,豐富課堂教學的形式
小學生積累識字量、提升閱讀能力是以閱讀活動為基礎的,有了一定的文字積累量、語篇組織能力,學生才能開始寫作。因此,閱讀教學是讀寫教學的關鍵,對于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的養成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為了增強小學生閱讀質量,教師可以在閱讀環節為學生創設情境。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性格特征、心理發展等,創設適宜的閱讀情境,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沉浸式閱讀,真正體驗閱讀的快樂。
比如,在三年級部編版《聽聽,秋的聲音》這篇課文時,在讀寫結合教學模式下,教師可以首先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閱讀。創設情境之前,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主閱讀課文內容,對文章形成一個整體的認知。之后,教師再應用多媒體設備,展示以秋天為主體的視頻、圖片資料,讓學生從視頻和圖片中充分認識秋天這一季節的美,并且在情境中分析一下,秋天的聲音是什么樣。由此,學生對秋天形成了一個較為直觀的感受。再回歸到課文中,學生就更能理解為什么“秋天有聲音”,并且明白秋天都有哪些聲音。這樣,學生對整篇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刻。之后,教師就可以聯系寫作,給學生布置一個“金秋時節”小習作,讓學生將自己對于秋天的見解以及想法進行闡述。
二、結合教材,激發小學生讀與寫的興趣
俗話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學生在閱讀后,都會形成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在閱讀時有所思,有所想,受到情感的熏陶,都會激起學生寫作的欲望。因此,在小學語文讀寫教學模式下,教師要多鼓勵學生讀一些優秀的文章,感受經典文章之美,分析文字的魅力。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領悟到的寫作技巧與方法、賞析到的文字之美、品味到的人間真情,都可以記錄下來。教師應該多引導學生寫出閱讀后的感受,讓學生寫出對文章的理解與感悟。
例如,在《一個村莊的故事》這篇文章的閱讀過程中,學生通常會被文章中描述的美麗村莊吸引,激發起想象力,在腦海中聯想這個村莊的故事和景色。這時,教師就可以布置寫作任務,引導學生將自己心中想象到的村莊的故事寫出來,將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進行表達。這樣,學生的想象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都得到鍛煉,閱讀與寫作能力全面提升。
三、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
為了有效實施讀寫結合教學,教師還可以將教學和生活進行聯系,在閱讀和寫作活動中,通過聯系生活,增強學生的認識,使他們發散思維,提高學習效果。
例如,在《少年閏土》這篇課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想一想自己的童年生活,將自己的童年生活和作者的童年生活對比;還可以回想一下,自己童年時期有沒有一個像閏土這樣相伴、玩耍的伙伴。聯系生活,一方面提高了語文閱讀活動樂趣,另一發方面也使得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有內容可寫。因此,教師在展開讀寫結合教學中,不要過分依賴教材,可以聯系生活,讓課堂更貼近于學生的實際生活,并且適當的增加閱讀教學以及寫作教學的開放性以及自主性,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在閱讀以及寫作的過程中將自身的生活經驗以及感悟融入其中,從而真正地實現語文知識的運用,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以及人文情感。
四、結語
讀和寫渾然形成一個整體,可以使得小學語文教學效率更高,使得語文學習更富有樂趣,開展讀寫結合教師,需要教師去根據課堂內以及課堂外的閱讀材料制定多元化的課堂教學方案。在讀寫結合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以及語言表達的能力,從而真正地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語文學習變得輕松和愉快。
參考文獻:
[1]楊光智.淺析小學語文教學讀寫結合策略探究[J].中外交流,2016(033):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