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寧興小學 張 揚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差異化教學理念成為眾多教師設計和實施作業環節的理論依據,教師應當依據學生的實際學情來設計差異化作業的形式和內容,對學生進行隱性分層和動態管理,引導他們在原有基礎上實現最大進步。
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師在設計差異化作業時,應當把學生合理分層,讓他們可以從自身實際出發,盡可能地朝著更高的方向邁進。
在合理劃分學生層次時,筆者會先從層次的設計上入手,再對學生的實際學情進行分析,將他們科學歸類于各個層次中,以此來保證層次劃分的有效性。如,筆者在設計班級內的層次時,將學生分為三個等級,一是創新層的優等生,這部分學生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他們數學學習能力較強、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積極的創新精神,在各種學習活動中可以起到良好的帶頭作用。二是提高層的中等生,這部分學生的主要特點是學習成績處于班級中上游水平,基礎較為扎實,能夠運用較為清晰的邏輯思維和學習方法來解決數學問題,但是他們普遍缺乏舉一反三的意識和能力,沒有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取得更有實質性的突破。三是鞏固層的學困生,他們的主要表現是基礎知識薄弱、缺乏良好的學習方法、接受能力不強等,甚至是對數學學科有著消極學習態度。
教師有意識地對學生的綜合學情做出針對性的分析,將他們劃分為三個層次,有助于推動差異化教學的順利進行。
差異化作業的設計需要建立在差異化教學模式基礎之上,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師需要優化作業設計,結合學生情況來設計與其相適應的差異作業任務,以此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例如,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一課后,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了相應的差異化作業。如,針對鞏固層的學困生,筆者會以夯實基礎知識、發展學習興趣為作業設計的主要目標,設計操作型的實踐作業來讓他們完成:運用材料和工具制作出一個長方體和正方體,用尺子量一量它們的邊長分別是多少,再算一算表面積是多少。針對提高層的中等生,筆者會加強訓練他們的思維,設計一個思考性問題:在求長方體表面積時,你可以想出多少種方法?分別是什么?而對于創新層的優等生來說,筆者會直接設計應用題來誘發他們思考,如:“學校大廳有4 根長8dm,寬6dm,高5m 的長方體水泥柱,為迎接兒童節,學校準備在每根柱子上包彩紙,那么至少需要準備多少平方米的彩紙?”
教師應當在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基礎上,對學生完成作業的能力進行整合分析,立足學生的發展空間來平衡作業量和難度,給他們提供更多思考的機會。
在差異化教學理念的要求下,需要教師依據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創新作業批改的方式,幫助他們樹立起學習自信,使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濃郁的興趣。
在進行作業批改時,筆者會改變常規作業批改中“√”和“×”這兩種固定的方式,將評改方法由指出作業內容的對錯轉向對學生思維的引導。如,針對學困生,他們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必然會出現較多的問題,那么,筆者會著重運用當面評講的方式來引導他們解決問題,并且適當地給予贊賞和鼓勵,讓他們重拾數學學習的信心。對于中等生來說,筆者會運用評語激勵的方式來鼓勵他們大膽思考和探索,讓他們可以發散思維。對于優等生來說,筆者會提高作業批改的標準,以更為嚴苛的要求來對他們進行點評,使他們不要過于驕傲,虛心地聽取意見,實現更大程度的進步。
教師應當運用多樣批改方式,不斷增強學生在完成作業過程中的情感態度,盡可能地縮小三個層次學生之間的差距。
綜上,在素質教育因材施教理念的指導下,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師應當圍繞學生的差異性來對作業內容進行設計,讓作業活動來適應他們的個性需求和發展需要,進而對“生本理念”做出完美的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