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有效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文章將展開相關研究,主要論述語文核心素養的主要內容,后指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問題,最終提出培養策略。通過文中策略,可以解決教學現狀問題,并有效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核心素養
一、 引言
現代社會提倡素質教育,認為學生單純掌握技能,卻不知如何使用的現象是一種素質缺陷,因此對教育領域提出了學生核心素養培養要求,因此小學語文作為主要學科應當肩負起育人責任,積極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但以往語文課堂教學存在一些問題,對核心素養培養不利,故為滿足需求,需要展開教學改革工作,旨在找出現有問題,再采用策略解決問題,提高教學核心素養培養作用,故有必要展開相關研究。
二、 語文核心素養的主要內容
(一)語文知識儲備
語文知識儲備是最基礎的核心素養,若學生在該素養方面存在不足,則其他核心素養將受到不利影響,可見語文知識儲備的重要性。語文知識儲備來源教學,即教師通過講課等方式向學生傳遞知識信息,學生記住、理解后就會形成知識儲備,其內涵為學生對語文理論的理解深度及學生的理論知識應用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判斷學生語文知識儲備的好壞應當從現階段學過的知識著手,即如果學生對現階段學過的知識了如指掌、倒背如流,且能夠在實踐中靈活使用,這說明學生的語文知識儲備核心素養良好,反之逐漸減弱,教師在判斷時要設立一個標準以便區分。
(二)語言積累
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接觸到的最主要學習內容是課文,而每一篇課文都有自身獨特的語言表達方式,學生通過學習這些課文能夠掌握相關語文表達方式,形成語言積累。學生語言積累越多,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語言表達思維等越強,能夠在不同場合下選擇語體、組織語言,準確、合適地表達自身意思,同時寫作方面的表達也會有良好表現,這是學生語文水平高的體現。若反之,則說明學生語言水平低,故語言積累是語文的核心素養。
(三)語文學習素質
語文學習素質內涵比較豐富,主要可從三個方面解析:第一,學生應當具備良好的語文學習意識,懂得自主學習語文、思考語文問題等。做到這一點就實現了“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葉圣陶先生名言);第二,學生應當掌握正確的、適合自己的語文學習方式,即語文學習方式有很多。以閱讀為例,其就包括默讀、朗讀、交流等,而各方式并不適合每一個學生,故學生不能盲目選擇學習方式,要有意識地找到正確的,且最適合自己的,這說明學生語文學習素質良好;第三,學生應當具備自我反思意識,會主動分析自身不足,再加以改進,這樣才能讓學生的語文水平不斷提升。總體可以看出,語文學習素質對學生語文水平的發展及使用有直接關系,故語文學習素質是重要的語文核心素養。
三、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問題
(一)教學模式與方法傳統
因為學生的語文知識儲備主要來源于教學,所以教學所采用的模式與方法會對語文知識儲備的成型造成影響,即有問題的教學模式與方法會使得學生吸收、理解知識的效率、深度等發生變化,一定程度上對學生學習造成影響,因此學生知識儲備的成型速度與最終水平會出現差異。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依舊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與方法,其中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主導,學生則被動接受,導致學生學習依賴記憶力,很少進行思考,同時沒有足夠的能動空間,說明該教學模式對學生的思想造成了限制,不利于學生快速理解知識,對語文知識儲備成型的最終水平有影響。而教學方法方面,教師作為主導者,教學主要以輸出信息為主,很少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因此容易讓學生養成被動的學習習慣,對語文知識儲備成型不利。從這里可以看出,現代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與方法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養成,故要有效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必須整改模式與方法。
(二)教學缺乏實踐性
語言積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學生通過閱讀課文或其他信息接觸到了某種語言表達方式,隨后開始深入學習其理論,構成基本的理論概念;第二,學生根據自身所學理論,在實際場合中進行語言表達的實踐活動,通過活動對象的反饋信息不斷改進自身語言表達方式,如此循環就能讓學生掌握這種語言表達方式,說明學生的語言積累又增加了一分。在這兩個階段中,語文教師更側重于第一階段,即教師會給學生提供豐富的閱讀材料,讓學生通過閱讀等方式去學習各種語言表達方式,并且會對各種語言表達方式進行講解,以便學生更快形成理論概念。但教師對第二階段的關注度不夠,很少組織學生進行實踐,也并不關注學生自主的實踐活動情況,說明教學缺乏實踐性。缺乏實踐性的教學導致學生語言積累速度變慢,很多學生并不會有意識地使用某種語言表達方式與人交流,也很少進行特定的練筆活動。學生語言積累的相關活動頻次很低,且過程中缺乏教師指導,容易使學生陷入誤區,最終放棄,故缺乏實踐性,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養成,教師要予以重視。
(三)教學不符合學生興趣
語文學習素質三方面的內涵有一個共同點,即學習素質都是從學生自身角度出發,要求學生自主展開相關活動,因此學生自主性的強弱決定了學生語文學習素質的高低,間接影響到語文核心素養的綜合水平。在這一基礎上除去個別的學生以外,大多數學生在語文教學中并不具備良好的學習素質,更多的需要通過學習來提升,這時教師就對學生自主性造成了影響。而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后天學習并不能很好地提升學生學習素質,諸如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導致學生被動就是一大影響因素。除此以外,更重要的就是教學不符合學生興趣,即著眼于小學生他們年紀尚幼,行為與思想受興趣影響較大,而教師在教學中主要傳遞的內容多為理論內容,這并不符合學生興趣取向,使得學生對教學內容不關注,缺乏學習方面的自主性,自然語文學習素質難以提升。
四、 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策略
著眼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三大問題,要有效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教師必須采用相關策略去解決問題,同時所采用的策略要具備核心素養培養功能。根據兩大要求,下文將提出相關策略,并進行對應分析。
(一)改革教學模式與方法
建議教師在教學中先對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其中關鍵點是改變師生地位,即根據現代教育理念教學應當“以生為本”,故語文教師理應將學生放在課堂的主導地位,這樣能給學生提供充足的能動性空間,促使學生可以充分發揮自身思維,對語文問題進行思考,讓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加快語文知識儲備的成型效率,并提高知識儲備的質量。教學方法方面,教師需要激發學生的主動性,發揮能動性作用,實現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目的。根據教學模式與方法的改革要求,教師可選擇引導教學模式及引導教學法來開展改革工作。以《白鷺》課文閱讀教學為例,首先,在引導教學模式中學生就處于主導地位,而教師則處于引導者地位,需要發揮引導作用對學生進行教學,諸如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對課文中的某個段落進行思考,獲悉其中語法、理解課文中心思想等;其次,為了讓學生自主思考,教師作為引導者可采用各種引導教學方式來實現目的,最常用的引導教學方式是“提問”,即在課文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白鷺為何是一首詩?”這個問題能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得學生思考課文內涵,加深其知識儲備,且更快地完成課文學習,迅速進入下一階段學習,幫助學生儲備語文知識,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二)增強教學實踐性
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積累語言,讓學生全面掌握各種語言表達方式,教師應當增強教學實踐性。以《落花生》為例,增強教學實踐性的具體方法:第一,教師在進行理論教學時要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若學生對理論知識有一定了解之后,教師應當貼近學生生活進行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模擬學生生活場景,與學生進行對話。諸如,如果你的父親問你“誰能把花生的好處說出來?”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就會聯想到生活場景,思考正確的語言表達方式,而教師可以不斷變換對話角色,或者對學生提出一些要求,對學生進行各種語言表達方式的實踐訓練,這樣就能讓學生不斷積累語言,提高其語文核心素養;第二,在課堂教學中引入生活場景的基礎上,教師還可以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對各小組提出問題,促使學生進行交流,營造良好的氛圍。而受氛圍影響,學生在課后還會繼續交流,但這時的交流環境在課堂以外,故學生會結合生活中的一些資源進行交流,可使教學實踐性進一步加深,全面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幫助學生積累語言。
(三)重視學生興趣
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動力的一大源泉,尤其對于小學生而言,學習興趣的影響巨大,因此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興趣,目的是保障學生關注教學內容,強化學習自主性,再通過教學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素質。首先,教師要主動與學生進行交流,目的是與學生建立良好師生關系,以便了解學生真實的興趣取向;其次,教師要貼合學生興趣取向,在教學內容中融入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元素。以《桂花雨》為例,因學生都熱愛美食,教師就可以將“桂花糕”等食品融入教學,引出課文的描述對象,再通過引導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當習慣形成,就說明學生的自學意識良好,隨即教師要對學生自學過程進行觀察,若發現學生缺乏選擇學習方式的問題,則要進行指導,帶領學生多做嘗試,這樣學生就能意識到學習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且某種方式并不一定適合自己,逐漸懂得要如何選擇學習方式;最后,教師要對學生自學成果進行評價,以便學生知道自身問題,促使其反思,如此循環能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反思意識。
五、 結語
綜上所述,著眼于語文核心素養的主要內容,教師應當認真分析當前教學中的問題,找出對核心素養培養不利影響的因素,隨后采用相應策略展開教學改革。改革后的語文教學可以全面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逐漸實現“教是為了不教”,也讓教學功能更加豐富,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有利于學生核心素養養成。
參考文獻:
[1]李作芳.淺談閱讀教學中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37(14):60-61.
[2]周翔.農村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價值引領的探討[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6,479(5):24.
[3]胡曉燕.聚焦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課堂實踐[J].語文知識,2016(20):17-19.
[4]康貴平.構建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助推小學語文課堂高效教學[J].考試周刊,2020(28):38-39.
[5]劉孝利.如何構建小學語文“靈動課堂”發展學生語文核心素養[J].語文課內外,2018(35):86.
[6]孫林.談小學語文教學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以部編版教材1-3年級課文為例[J].華夏教師,2019(15):77.
作者簡介:張穎卉,江蘇省徐州市,江蘇省徐州市祥和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