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閱讀作為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組成部分,其不僅有助于學生自身語言表達力的提升,而且還能使學生自身的語文素養得到全面提高,從而使語文課的教學效果得到有效提高。而群文閱讀作為初中語文具體教學當中的新型教學法,其通常對學生的閱讀質量提高、閱讀技能培養、閱讀情感深化都有著重要影響。基于此,文章主要對群文閱讀具有的意義及其應用于語文教學當中的優勢進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
群文閱讀作為近幾年新興的獨特化閱讀教學法,其主要指師生根據一個或多個議題開展的對整組文本進行閱讀,并對議題實施積極的構建與討論,從而達成共識。通過群文閱讀教學法的開展,不僅可以使學生自身的閱讀量得到顯著提高,實現學生自身思維視野的拓展,而且還能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之內,充分掌握相關知識,并引導學生高效掌握群文閱讀的主題,從而使學生自身的閱讀能力得到顯著提高。
一、 群文閱讀的意義
初中階段的教學,由于學生的學習科目逐漸增加,學生自身的課業也變得更加繁重。對于語文學科而言,其通常是以大量閱讀促進學生閱讀理解力以及寫作能力的提高,但是,布置給學生任務量巨大的閱讀,通常是不現實的,且大量的閱讀,通常需花費大量的時間,甚至會花費其他學科的學習時間進行閱讀,這明顯屬于得不償失的做法。通常來說,語文課程的教學中,通常會發現學生喜歡閱讀,且閱讀量較大,但是自己的寫作文筆卻不好,無法有效下筆,而在做閱讀理解題目的時候,也無法準確地抓住問題主旨。該問題出現的主要原因就是學生雖然經過大量閱讀,但沒有使學生形成相應知識體系,且學生在閱讀的時候,只是盲目的追求閱讀速度,只是了解到文本中的人物做了些什么事,而對于文本中的文筆表達卻沒有進行仔細研究,這種狀況下,就會對學生的閱讀效率造成不利影響。而群文閱讀的開展,通常需選擇一個主體,學生則根據該主題實施閱讀,以此形成相應的體系。例如,以“親情”為主題,教師可引導學生對《我與地壇》進行閱讀,以此對無私的母愛進行體會,并引導學生嘗試著應用作者表達的方式與技巧。同時,在該主題下,語文教師還能指導學生對朱自清創作的《背景》進行閱讀,以此體會到父愛的沉重,并促使學生了解質樸的語言,感化學生的內心。以此通過主題進行選擇性閱讀,不僅可以使學生枯燥、單一化的閱讀形式得以改變,而且還能使學生獲得高效科學的閱讀技巧,并在該過程當中,使學生深入思考閱讀文本,并在潛移默化當中,實現對文本知識的吸收與消化。
二、 初中語文教學中群文閱讀的應用優勢
初中語文的課堂教學中,群文閱讀的開展通常具有顯著優勢,具體表現為:
首先,有助于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突出。初中語文的傳統化教學中,通常都是教師單方面將語文知識講述給學生,而學生則是被動的接受課堂上的相關內容,這就使教師成為課堂的主體。而群文閱讀的開展,則更注重學生經過文本內部的聯系開展學習,更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將群文閱讀運用于初中語文的課堂教學中,其不僅注重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而且還能使學生實現高效學習,從而使學生深入地了解與思考相關文本。
其次,有助于中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群文閱讀的開展,不僅可以使學生學習到相關閱讀技巧,而且還能使學生熟練掌握相關閱讀方法與技巧。群文閱讀的開展,學生能夠通過同時閱讀多篇文本,對其實施橫向對比,同時,其還能根據某個學習內容,舉出類似的文本。該數據的搜集都是以大數據的發展為基礎的,學生經過橫向學習,則能夠更加深刻地對文本進行解讀。因此,語文教師需注重群文閱讀特點的運用,并以語文課堂上的教學作為載體,促進學生自身閱讀能力的提高。除此之外,群文閱讀的教學,還能使中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主體性得到充分體現,并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以促使學生對文本進行閱讀,獨立思考與交流探究,從而使學生自身創新意識得到充分激發的同時,提出自身獨特的見解,且教師需給予學生相應的指導,對學生在學習中的相關錯誤進行糾正,以促使學生掌握正確的鑒賞方法,促進學生鑒賞力的提高。
最后,有助于學生自身閱讀思維水平的提高。新課改下,傳統化教學已無法滿足時代的發展需求,且不利于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以及教師對教學方法的規整。從單篇教學逐漸過渡至群文閱讀,其有效摒棄了單篇閱讀的局限性,并使教育由單向傳輸逐漸轉變為合作探究,并促使初中語文的課堂教學方式得到有效改變。對于群文閱讀而言,其作為具有較強自主性的閱讀模式,不僅有利于學生形成自主閱讀的良好習慣,而且還有助于學生形成獨立閱讀的思維,并形成良好的閱讀理念。因此,初中語文的具體教學中融入群文閱讀,通常能通過教師的引導,對某個問題實施深度剖析,并對問題本質進行探尋,從而對文本內容進行有效理解。
三、 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應用策略
(一)基于群文閱讀的文本合理選擇
初中語文的具體教學中開展群文閱讀,其重要的任務就是合理地選擇相關閱讀文本,只有確保閱讀文本的合理性,才能確保群文閱讀的順利開展。尤其是閱讀文本的選擇、組合及其呈現方式等,這都對教師具備的自主權有著較大的影響,且群文選擇的文本和學生特征、教學需求的相符性,都會對閱讀的教學效果造成不利影響。因此,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師需對學生的具體情況、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重點等各個方面實施綜合考慮,并對其中的關聯點實施合理確定,以確保文本的合理選擇。除此之外,教師對群文閱讀的文本實施選擇的時候,還需注重層次性、目的性的充分呈現,不能隨意選擇。基于此,語文教師需依據文本的特征及其具體難易程度,對文本進行精心選擇,并實施合理排序,以促使學生以比較的形式,充分掌握相關閱讀方法,并對文本的主旨進行迅速把握,以促使群文閱讀的目標實現,并實現中學生自身閱讀能力的有效提高。例如,初中語文的教材中,其每個單元都有相對明確的主題,教師可根據主題,選擇相應的文本,促使其形成群文,讓學生更好的掌握相關內容。
(二)基于群文閱讀的文本體裁構建
初中語文的閱讀教學當中,每篇文本都有其相應的體裁,其不僅是作者對于當前社會情境做出的真實反映,而且還是思想情感得以表達的重要途徑。因此,想要確保中學生自身語文素養的顯著提高,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就能將文本的寫作體裁當作主題,通過明確情感,指導學生對文本實施語句分析,這不僅可以使學生自身理解力得到顯著提高,而且還能使學生自身的邏輯思維能力得到充分鍛煉。例如,語文教師在對《社戲》開展閱讀時,其屬于小學類型的體裁,此時,語文教師開展群文閱讀時,則可把《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水滸傳》《駱駝祥子》等文本當作一組,以此引導學生對相同體裁的不同文本進行閱讀,讓學生充分了解到小說體裁具備的寫作要素與要點。另外,想要使中學生具備的語文素養得到有效深化,在開展群文閱讀時,語文教師就需引導學生分析與記錄閱讀文本的關鍵詞與重點語句,并根據學生的閱讀見解,通過語句解析,促進中學生的語言構建以及應用語言知識的能力提高。經過相同文本體裁的閱讀,不僅可以實現讀寫相結合的原則落實,而且還能使學生通過群文閱讀,實現學生自身學習能力的有效提高。
(三)基于群文閱讀的情境創設
初中語文的具體教學中,語文教師需根據群文閱讀的相關內容,創設各個教學環節,以促使學生實現系統的、合理的群文閱讀。同時,語文教師還需注重教學模式的不斷完善,以促使群文閱讀和實際教學實現有效結合,并通過群文閱讀,促使學生獲得多維度的思考與探究空間,使學生對其學習的相關知識實施自主探究,從而使學生從群文當中找到規律,逐漸形成相應的理念,這不僅可以使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得到有效提高,而且還能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例如,對《貓》開展教學時,語文教師可根據具體教學內容,將《動物笑談》《鳥》等文本推薦給學生,由于這三篇文本都是對小動物進行描寫,不論是貓、鳥,還是《動物笑談》當中所描寫的大白鴨、大鴨子、水鴨、皇冠鸚鵡等,都完全的呈現出小動物的可愛與純真,并創設出動物與人之間實現和諧相處的情境。其中,不論是描寫貓的高傲靈巧、慵懶可愛,還是描寫鴨子處于水中的憨態可掬與皇冠鸚鵡的趣事奇聞,這都能呈現出作者對小動物的喜歡,并展現出作者的分析力、觀察力與文字表達力。《貓》中,作者在描寫貓的時候,通常會選擇擬人的手法,且在《鳥》中,作者也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在《動物笑談》中,皇冠鸚鵡的描寫也是擬人手法,由此可知,作者在描寫的時候,早就將動物當作人。通過相同題材的閱讀,不僅能夠使學生深刻的體會到描述動物的共同點,而且還能使學生自身的寫作技能、描寫手法得到有效提高,從而使學生自身的閱讀能力得以提升的同時,實現學生創作能力的鍛煉,最終促使學生自身的語文素養實現全面提高。
(四)基于群文閱讀的課外書籍與教材文本相結合
對于初中生而言,其身心仍舊位于發展階段,通常對具有深奧性、內涵性的教材文本會覺得較為枯燥冗長。因此,語文教師可根據教材文本針對性的選擇形象生動的且有趣的課外書籍,將其與教材文本共同形成群文,且教材文本和課外書籍也能形成相輔相成的良好關系,這不僅能夠使學生深刻理解教材文本的含義,而且還能促進學生閱讀量的增加,從而為中學生自身的語文素養提高奠定夯實的基礎。例如,對《黃河頌》開展教學時,其作為一首抒情詩,主要是對黃河的源遠流長、氣勢宏偉進行贊頌,并突顯出黃河之勢無法阻擋的氣勢。但是,其畢竟屬于詩歌,既源自于生活,又明顯高于生活,這對于初中生而言,就會感到深奧。此時,語文教師可對與之相關的俗話俚語等書籍進行選擇,并以神話傳說的方式,對黃河進行介紹,并以此相結合開展詩歌閱讀,從而使學生多角度、全方位的對黃河進行深入了解,這不僅可以使學生對黃河頌的感悟力得到有效提高,而且還能使學生深刻的了解到與黃河相關的神話傳說,如與黃河傳說相關的《魯班修建將軍柱》《望洋興嘆》等,以此相結合進行群文閱讀,通常能夠使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以及閱讀能力得到顯著提升。
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的課堂教學中,群文閱讀的開展通常屬于高效的教學模式以及閱讀方法,該閱讀方法通常具有顯著的創新性與自主性,將其運用到初中語文的課堂教學當中,不僅可以使學生自身的閱讀速度得到有效提高,而且還能對學生自身的思維能力進行鍛煉,從而使語文課的教學效果得到明顯提升。因此,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時,需注重群文閱讀具備的優勢,并提供給學生相應的閱讀范本,從而達到學生自身語文素養提高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王進紅.基于核心素養的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摭探[J].成才之路,2020(30):62-63.
[2]于匯.芻議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J].考試周刊,2020(86):49-50.
[3]王穎.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模式的有效研究[J].當代家庭教育,2020(29):120-121.
[4]馬登賢.初中語文核心素養下群文閱讀教學探索[J].家長,2020(29):122+124.
作者簡介:
黨萍,甘肅省定西市,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中華路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