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個學科都有特殊的核心素養,在學生的成長與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所以在開展課堂教學的時候,教師要將教學改革重視起來。但是,物理屬于理科,光是對教材內容進行教授并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也不能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更不能達到教學目標,所以教師需要在理論知識的教授過程中對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行培養。文章從教學現狀、基本內容、教學策略三個方面入手,闡述了如何借助核心素養推動教學改革。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物理;教學改革
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物理教學可推動教學改革,可為教育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鑒于教育工作者的責任與義務為教書、育人,所以教師應將兩者當作教育方向,應將核心素養融入高中物理教學,通過各種各樣的方法對學生的思維、品質、能力進行培養,使學生成長為具有創新意識的復合型人才,有效推動、促進物理教學的改革。但是,想要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進行培養,教師的意識、觀念要進行改變,然后需要深入了解物理核心素養,并基于學生情況進行教學。下列提供了幾種簡單有效的方法,教師可以嘗試運用于實際教學中。
一、 高中物理教學現狀淺析
之所以強調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是因為當前的高中物理教學存在很多問題,無法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不說,還沒辦法使認真學習的學生學會學以致用。下列通過分析闡述了幾個高中物理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內容集中
受高考的影響,多數教師害怕復習時間不足,所以會將整個教學時間利用起來,對內容進行集中教授。但是物理學科最大的特點就是包括了理論知識教學及實驗教學,這種內容集中的教學只考慮到了理論知識,缺乏了動手操作,所以常會出現學生發展不均衡的現象。如,學生可以完美地解答物理題目,但在遇到實際問題時手足無措。
(二)學習模式化
學習模式化指的是按照一定的套路進行學習。雖然學習模式化可以降低學習難度,可以使知識形成具體的網絡、框架,但是這種方法會使學生形成思維定勢,對于物理這種靈活性很強的理科而言是十分不利的。比如,學生在看到相關知識的時候只會按部就班地利用教師教授的知識進行思考,并不會進行創新性思考。
(三)學生欠缺學習意識
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只有學生愿意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愿意去學習知識,才能真正地理解知識、掌握知識。但通過調查發現,多數學生欠缺學習意識,常常都是在教師或家長的脅迫下才會進行學習。
(四)課堂內容較為枯燥
就當前的高中物理課堂教學而言,呈現的內容有限,教師不注重教學方法的運用,不注重氛圍營造,使學生只是單純地進行重點記錄,并未對物理學習產生積極性、主動性,并未對物理知識產生探究欲望,所以學生的學習水平有限,且很難得到提高。
二、 物理核心素養的基本內涵
想要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進行有效培養,教師首先需要將物理核心素養的內容、內涵搞清楚。就培養物理核心素養的目的而言,是希望學生的品格、能力得到培養,是希望學生能夠全方位的成長與發展的。所以,通過分析發現,物理核心素養的內涵包括以下幾點:一是讓學生能夠自主性的發展,使學生形成自主探究能力;二是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能夠具備科學學習這一核心素養;三是健康生活,即讓學生能夠一直保持身心健康發展,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四是社會參與,讓學生形成一定的信念、能力;五是責任擔當,要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形成正確三觀,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品格;六是實踐創新,即讓學生形成一定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七是文化基礎及人文底蘊,簡單來說就是在教授理論知識的同時將文化、人文內容融入;八是科學精神,即讓學生將科學的精神樹立起來,進行有效的實驗探究。
三、 基于物理核心素養的高中物理教學策略
(一)開展相關的科學活動
科學活動并不是說以科學內容為主的教學活動,而是科學性活動,包括理論知識與實踐內容。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可以形成一定的科學素養,可以體會、感悟到科學精神。所以,教師要將科學活動的開展重視起來。
例如在教學《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的時候,教師要知道,這部分知識與學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聯系,而且學習的根本目的在于運用。所以在開展課堂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與科學活動融合在一起,讓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的同時形成動手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具體來講,教師可以在教學前對教學內容進行分析,并結合生活經驗將所需材料準備好。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先不要急著教授全新的內容,可以這么說:“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了解了電路分為并聯電路和串聯電路,接下來教師要做兩個小實驗,請大家認真觀看,然后說一說這是什么電路。之后,需結合看到的實驗現象說一說串聯電路有怎樣的特點、并聯電路有怎樣的特點。”說完之后,教師可以將實驗進行演示,并讓學生進行回答。之后,教師可以給學生留出一些時間,讓學生對教材內容進行翻閱。通過這一過程,學生可以對相關知識有一定的認知,同時也會形成自己的觀點。這時,教師就可以將準備好的器材以小組的形式分發下去,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串聯電路連接、并聯電路連接。通過動手操作,學生可以對串聯電路、并聯電路的相同點、不同點有所了解。此外,教師還可以和學校進行溝通,帶領學生來到校園展覽區對相關知識進行了解。教師需注意,科學活動的開展可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課內活動,二是課外活動。通過課內活動,學生可以進行實驗操作,可以通過實踐形成科學素養。通過課外活動,學生可以加深對技巧的掌握,創新思維也能得到培養,更能感受到科學精神。
(二)構建知識體系
很多學生反饋,物理知識太復雜了,需要記憶的點太多了,而且還需要靈活運用。如果一個一個去記憶,學生很容易將知識記混,導致運用時出現問題。而構建知識體系可解決這一問題,可以使學生加深對知識內涵的理解。
例如在教學《電勢能與電勢差》的相關知識的時候,教師就需要知道,相關知識聯系緊密且較為相似,所以需要構建知識體系。鑒于課堂教學的主體為學生,所以開展課堂教學的時候,教師需要進行恰當引導,需要讓學生自己圍繞電勢能與電勢差構建思維導圖。比如,教師可以這么說:“咱們這節課主題是什么?”在學生回答完主題后,教師可以給予學生三到五分鐘的時間閱讀教材,并讓學生說一說包括哪幾個大的內容,在總結完大的內容后,教師可以繼續提問:“第一個大內容中包括哪些知識點?第二個大內容呢?它們之間有什么聯系呢?區別呢?”這樣一來,學生就在問題的引導下構建了相關知識的思維導圖,就構建起來完善的知識體系。長此以往,學生就能掌握一定的構建知識體系的方法、就能憑借自身能力進行知識梳理、總結,學生就能有效地進行知識記憶,學生的創新思維就能得到有效的培養。
(三)引導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是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探究能力進行培養的有效途徑。但是在當前的教學中,教師片面地認為:自主學習就是自己完全不參與教學,讓學生進行學習。然而,高中生并未形成自主學習能力,并未掌握自主學習方法,所以沒辦法憑借自身能力解決問題,對知識進行有效學習。通過深入調查,可以發現,學生頻頻遇到困難并不是因為物理知識過于抽象、存在一定難度,而是學生根本找不到適合的學習方向。而作為教育工作者,作為人生道路的指向標,教師有責任與義務進行引導,有責任與義務對學生的探究能力進行培養。
例如在教學《電磁感應現象及其應用》的時候,教師要知曉,自主學習后的知識能夠給學生留下更深的印象,可以讓學生將知識完全吃透、悟透。所以,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不過為了給自主學習的有效性提供保障,教師可以進行有效地引導、輔助。比如,教師可以在課前搜集一些電磁的相關知識,然后制作出形象生動的動畫視頻。在開展課堂教學前,教師可以這么說:“電與磁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相信大家已經對電與磁有了一定的了解,感悟,甚至會在生活中運用到電與磁。但是,電與磁的出現、發展并不是這么容易的,是由物理學家們通過深入探究總結出來的,還經歷了千萬次的失敗。現在我們一起來觀看一段動畫視頻。”在動畫視頻中,教師可以呈現奧斯特提出的電生磁,可以呈現法拉第的磁生電,可以將科拉頓的失敗實驗引入,然后闡述電磁感應的現象、發展史。通過觀看視頻,學生可以被調動學習欲望,可以被激發學習興趣。之后,教師可以引入簡易的電磁感應的物理實驗,讓學生進行仔細地觀察,并結合看到的內容進行思考,并將相關的概念總結出來,將相關的物理規律總結出來。最后,教師可以借助PPT課件呈現電磁感應在生活中的應用,使學生了解知識與生活的聯系,讓學生進行深入的討論、進行有效的分析。通過這一過程中,學生能夠進行互動,并且將重點知識進行總結、思考,探究能力、探究意識能夠得到提高。
(四)創設教學情境
教學情境的創設可以讓學生走進知識,可以讓學生獲得獨特的學習體驗,可以讓學生的問題意識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培養。通過調查發現,大部分學生很重視物理學習,每天都會抽時間進行背誦、做題,但是學習效果仍舊與理想存在一定的差異。通過深入研究可知曉,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教師并不注重對學生的問題意識進行培養,只是將自己認為是重點的內容進行教授,所以學生只是在全盤接收知識,只是在苦讀。因為這樣的學習沒有針對性,所以學習效率不高,學生的學習水平也很低。而在實踐中發現,教師可以借助教學情境的創設解決這一問題。所以,教師要將教學情境的創設重視起來。
例如在教學《電磁感應現象及其應用》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呈現電磁感應現象在生活中的應用,然后對知識進行教授。在教授過程中,教師可以在學生了解了一定的知識后告訴學生,物理史上有這樣兩個派別,一個派別認為是電生磁的,一個派別認為是磁生電的,并詢問學生支持哪個派別,并讓學生圍繞電生磁還是磁生電進行辯論。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會進行深入地思考,還會結合所學知識組織語言,尋找理論知識,還會認真聽他人的觀點,尋找他人觀點中存在的問題,并將這些問題當作切入點進行反駁。此外,教師還可以創設出教學情境,通過提問給學生提供表現的機會,讓學生表現自己、突顯自己的優勢的同時,發現自己存在怎樣的不足,存在怎樣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進行有效指導,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問題意識,讓學生明白想要提高自身的學習效率、學習水平,必須要將學習的側重點找到,并基于自己的實際情況有計劃地進行學習。簡單來說,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在自己不擅長的地方,要多進行學習、聯系。
綜上所述,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不僅僅是素質教育背景下提出的有效目標,更是讓學生深入理解知識、靈活運用知識的有效途徑,也是使學生成長為創新型人才的根本方法,還是推動教學改革的有效措施。就物理學科的核心素養內涵而言,包括自主發展、學習素養、健康生活、社會參與、責任擔當、實踐創新、文化基礎與人文底蘊、科學精神,所以教師可基于此利用上述提供的幾種方法進行教學。開展相關的科學活動、構建知識體系、引導自主學習、創設教學情境。不過,教師要知道,基于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高中物理教學改革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教師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進行不斷的探究、實踐。
參考文獻:
[1]何燦.借助高中物理實驗教學有效提升學生核心素養[J].讀與寫:教師,2019(3):228.
[2]胡兵.關于學科核心素養下高中物理教學的思考[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19(4):24.
[3]施凱凱.借助核心素養推動高中物理學習方式變革[J].高考,2017.
[4]黃金芳.核心素養下高中物理教育信息化措施研究[J].高考,2020(20):52.
作者簡介:
倪運秦,福建省福州市,福建省連江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