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致成 張紅梅
摘要:《設備安裝工程識圖》是高職工程造價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總結分析了課程在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通過組建課程教學團隊、利用網絡學習平臺,增加課程實踐比重,課程評價改革四方面對該門課程教學進行改革。同時以超星學習通平臺為例,闡述了課程改革取得的部分成效。
關鍵詞:教學改革;安裝工程;超星學習通
設備安裝工程識圖為高職工程造價專業的專業基礎課,開設學期為高職二年級第一學期,為后續專業核心課《安裝工程計量與計價》打下建筑設備安裝方向的理論基礎和識讀建筑設備安裝工程施工圖的基礎。課程的開設主要對接的是安裝工程造價員和造價師。該課程內容涵蓋了建筑給排水、建筑通風、暖通空調、建筑采暖、消防、建筑電氣等方面的內容,存在課程涉及面廣、教學內容復雜等困難。如何進行該門課程的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出安裝工程類的高技術技能型人才是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文章針對高職院校工程造價專業在《設備安裝工程識圖》課程中的改革提出幾點建議。
一、教學改革背景
(一)課程特點
作者在上了四輪《設備安裝工程識圖》課程后,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體會到了該門課程的幾個顯著特點:1.涉及知識面廣泛,教學內容主要分為建筑給排水、建筑采暖、暖通空調、建筑電氣等4個部分的內容,這4個部分的內容在本科院校一般都單獨開設為一個獨立的專業。雖給排水、采暖、暖通空調都包含了管道系統,有一定的相關性,但總體跨度較大,導致課程內容僅能淺嘗輒止,對每個部分的內容簡單介紹講解比較基礎的知識,沒有足夠的課時深入教學。2.在識讀安裝施工圖的平面圖和系統圖時,學生理解較慢,需要耗費較多的課時針對系統圖的識讀進行訓練。3.在中大型施工圖識讀過程中,學生難以與實際工程相聯系,工程經驗不足、空間想象能力較差。
(二)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學生對課程重視不足,大部分學生將學習重心放在土建施工預算上,存在設備安裝工程屬于附加內容,學與不學對專業發展影響不大等錯誤觀念,導致學習積極性不高。同時,由于課程覆蓋內容跨度較大,學生易存在厭學心理。
2.教學師資匱乏,教學團隊專業性不足。由于本門課程涉及知識面較廣,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的教師缺乏專業實踐能力,多為高校畢業的本科生或碩士生直接進入到高職院校教學,而本門課程的教學內容不是本科院校的某一專業所能涵蓋的,最相關的本科專業為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該專業對本門課程中的建筑采暖、暖通空調內容較為熟悉,建筑給排水泥模塊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對建筑電氣模塊卻較為生疏。如由一名教師單獨任本門課程的教學,需要老師提前學習一遍建筑電氣的相關內容,耗費教師的精力的同時也難以保障教學質量。
3.教學方法傳統,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隨著教學的改革的不斷推進,教學方法在不斷更新,但有部分高校限于教學資源的限制和課時的制約,仍采用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教師在不停的“灌輸”知識,學生吸收接受比較吃力。
4.考核方式單一,過程性考核不足。考核是課程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關乎學生的切身利益,對學生認識課程性質、學習課程內容具有指導性作用。特別在《設備安裝工程識圖》課程中,實踐性較強,過程學習往往比結果性學習更為重要,如單一的將期末考試成績列為學生的學習成績,不能全面的反映出學生的學習掌握情況。
二、關于課程改革的幾點建議
(一)組建課程教學團隊,提升教學質量
針對本門課程涉及知識面廣,知識框架復雜的特點,高校應組建課程教學團隊,團隊中應包含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給水排水工程和電氣類專業教師各一名,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分模塊進行教學。同時,教師團隊應具備豐富的工程實踐經驗,積極投身到相關公司企業進行頂崗鍛煉,提升教學團隊的雙師素質。
(二)利用網絡學習平臺,改進教學方法
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無法適應目前的教學需求,本門課程內容多、課時少的特點,可借助超星學習通、微助教等網絡教學平臺,將課程的相關教學資源,如:電子課件、教案、習題庫、課程涉及的規范圖集、微課視頻等上傳至平臺,學生可通過平臺進行線上學習,打破了傳統教學中僅能在課堂中傳授知識的限制。作者選擇在超星學習通上建課,導入學習資源,課前發布學習任務何課前測評,引導學生了解學習目標,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制定每節課的重難點,課中進行針對性的講解。課后根據課堂中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何課堂效果,進行教學反思。在利用超星學習通教學平臺后,可有效的解決課時不足、教學內容繁雜等一系列問題,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和學習效果得到明顯提升。
(三)增加課程實踐比重,鍛煉動手能力
本門課程涉及到的管道系統的施工圖識讀,學生掌握的難點在于系統圖的識圖,大部分學生的三維空間想象能力較差,對于中大型的施工圖很難將系統圖與實際工程對應。應該加強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厘清系統圖與實際工程管道之間的關系。校方可考慮購置一些小型的可拆卸的管道系統,供學生在課程中按照圖紙動手拆裝,提升三維空間理解能力。同時可帶領學生參觀在建的實際工程項目,結合施工圖紙,進行現場講授。將理論聯系實際,使學生深刻的理解圖紙、讀懂圖紙。
(四)課程評價改革
高職院校的課程教學注重的是職業能力培養,應從多維度的對學生進行全方位考核評價[1]。作者將平時考核評價分成了平時作業占20%,課程互動占5%,簽到占15%,學習線上課程視頻、章節測驗、分組任務、章節學習次數、討論、閱讀各占10%。其中課程互動、簽到、章節學習次數主要考查學生的學習態度,平時作業、分組任務、章節測驗主要考查學生的學習成效。以上考核部分與期末考試成績各占50%的權重,全方位對學生進行考核。同時,所有的數據可以從超星學習通平臺中實時查看,教師可根據數據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 康清,吳渝,白先梅.高職工程造價專業《建筑設備》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J].高教學刊,2016,000(010):239-240.
作者簡介:陶致成(1993.01-),男,漢族,貴州省都勻市,講師,碩士,黔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貴州省都勻市,558000),研究方向:高職院校土建類專業發展、課程改革。